一场会议结束的时候,吴主任给每人都发了一份十五页纸两千多道题的理论知识考试考点题。并再次强调一定要好好看,好好背。女同事黄芳相对男同事来说要心细一些,考题一拿到手看了两行说:“陈厂,这好多字我都不认识啊!不信你看这题我就有四个字不认识,你给我这么一大本我看着头皮都发麻,我就行初中文凭,这都毕业多少年,常见几个字我还能读,这稍微难点的我早还给老师了。”这边方源也嚷了起来:“陈厂,不会吧!你让我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大老粗看这个,你直接拿刀架我脖子上得了。这一堆的字它们认识我,我认不全它们啊!”旁边几个人也拿起试卷看了一下,纷纷点头应和。这答案上的四个字还真没人给认全了。
吴主任把卷子接过来一看,那是道选择题。题目是:下列纤维被称为“合成羊毛”的是哪种纤维?()A.氨纶 B.锦纶 C.氯纶 D.腈纶。有人认识氨,有人认识锦,但是这个氯和腈都读错了。氯读成了“lu”,腈读成了“qing”。李梅也指出来两个字“揢”“爿”说:“”这两个字我见都没见过。”吴主任又拿过去看,题目是:长丝织造中常用的打结方法是:“A.单揢结 B.双揢结 C.一捞结 D.单爿结”
办公室里大家几乎都走了,就剩下陈厂吴主任和我们六个参与竞选的人。陈厂也过来看。瞄了一眼试题说:“大家克服克服困难,不会认的字回家多查一查字典。天太晚了,赶快回家去。”然后大家都苦着一张脸边走边叹气。
陈厂被大家这样一说心里也没底了。好不容易筛选出来的几个技术好的员工,总不能卡死在理论考试上吧!大家说的也都是实情。让他们干活可以,一个顶两个。让他们读书写字真跟要他们命似的。吴主任打了声招呼也回家了,就剩陈厂和陈俊生俩人从办公室晃晃悠悠的回了宿舍。陈俊生把菜洗好切好放在煤气灶旁的小桌子上,又把淘好的米放水下锅蒸起来。陈厂坐在客厅里拿着给陈俊生的那份试题卷子直叹气。陈俊生催了一句:“叔,烧菜了。”陈厂没好气的说:“催什么催,我在发愁没看到吗?”
陈俊生到他的身边,从他手上接过那挡车工的试题。“愁有什么用?有这个愁的功夫你还不如早早的把菜烧好,我吃了饭还能有多点时间背。虽然这上面的题目大多数都是我认知范围外的题目,但我脑子好啊!理解不了,死记硬背还难不倒我。”
陈厂一想也是这个理,他伸手把机修工的那份试题也丢给了他:“反正一份是背,两份也是背,你就一起都背了吧!我去给你炒菜去。”
陈俊生脑门上出现一排黑线:“叔,你是不是搞错了,我现在代表的是挡车工,又不是机修工,我背机修工的试题干嘛?”
陈厂拿着锅铲把头伸出厨房说:“你最近不是闲吗?马上过年了,放假在家你又没别的事,闲着也是闲着,你就当是给自己长知识了。机修试题里面的内容你要都弄明白了,以后你就是不在这干了,随便去哪家干,工资都不会低的。况且最近你不是一直都在研究机器维修方面的知识吗?这十几页纸可都是干货。你听我的没错,我还能害你不成。”
陈俊生把机修工的那份试题翻开来看了看,好多自己不懂的问题,这上面都能通过上面的试题找到答案。不由自主的津津有味的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