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灵异杂谈趣闻 > 第36章 消失的墙

第36章 消失的墙

地堡,也就是防空洞,是一种混凝土、钢筋构成的半地下工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由于争端不断、矛盾升级,于是和前苏联彻底翻脸。当时我国面临着被核打击的威胁,宣布了全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于是在国家号召下,开始大范围修建地堡,好像当时有那么个口号,叫做:多挖洞,广积粮。虽然,这些地堡最终并没有派上用场,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却是很有必要的。

后来,这些地堡逐渐处于封存或半封存状态,成了孩子们历险和游乐的场所。这一点,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大多很熟悉。

我们镇就有一块地堡群,但是封闭的比较严实,所以我们经常跑去临镇。因为那会儿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可供乡下孩子的消遣并不多。

地堡的上半部分,往往是土山和植被。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巨大的坟包,其大小堪比皇陵的封土。

我们常去的那个地堡,在土山底部有一个半掩埋的大洞,需要弯着腰才能走进去。记得第一次进洞,就不小心撞到了顶上的大石,头上肿起一个大包。

我们最爱在夏天去探险。外边是四十度的高温,坐着不动都一身臭汗;而洞内,却凉爽异常,赛过如今的空调房。

一个个小屁孩举着蜡烛鱼贯而入,犹如摸金校尉。虽然当时还没有《鬼吹灯》和《盗墓笔记》这两部神作问世,但我们确实借鉴了传闻中盗墓故事的经验,所以选择用蜡烛而不是手电筒。生怕一个空气不流通,把我们团灭在地堡里。

即使我们如此小心,最终还是出了事情。

这个地堡是我们走惯了的 ,其实也没多少空间可以探险,进了洞口顺着甬道向前,大约得走十几二十米,两侧有几个被封死的门洞,然后有小段下坡路,又七扭八拐穿过三块很宽阔不规则形状的房间,就来到一口机井前。到了这里,其实旅程也就差不多结束了。再往前走,是一条很长且螺旋向上的水泥台阶。沿着台阶走,尽头就是出口了,在接近土山顶头的位置。

最后一次在这里探险的时候,我们穿过了三个房间,发现本来是机井的位置,却出现了一堵严严实实的砖墙。虽然烛光昏暗,但是我们顺着混凝土的墙面摸过去,发现两侧都被这堵砖墙堵住了。这是什么情况?

看那砖色老旧,其间有灰白色的膏泥,整个墙面都是湿滑的暗绿色苔藓。与这到处都是的混凝土结构格格不入,绝不是最近砌上的!然而我们没理由走错呀!

人陆续过来,集中了所有蜡烛,光线好了一些。仔细打量了起来,砖墙的中间,有个上拱的门洞,里边是两扇石门,其中一扇半开了二三十公分,勉强能容一人侧身通过。门前还有两尊石兽,头上有角、貌似麒麟,只是神态十分凶恶。只是一尊是单角,另一尊是双角。

多少年后,我才知道那东西叫做貔貅。又偶然在辞海里见到注解:貔貅,单角曰天禄,双角曰辟邪。传说中凶猛的神兽,古人多用来镇守仓库或墓门。

再后来,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广告,这东西摇身一变成了招财兽。

当时,有人就要从那石门缝中挤过去。我一把拉住了他,指着那两个石兽说:我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劲,这两个东西看起来很凶的样子。

哪知道那货是个混不吝,哈哈笑着说:他还能咬我不成?

说罢,竟然解开了裤子,掏出一条小肉虫,一条水线直奔一只石兽而去。

一帮坏小子的笑声刚刚响起,突然一股阴风从石门里吹了出来,我们手里的蜡烛随之全部熄灭。

“卧槽!”

不知谁大喊了一声,黑暗里我们扭头就跑,叽里咕噜撞倒了一片。

“都别慌,先点蜡烛!这样跑不出去!”我大喊了一声。

大伙儿这才定了定心神,火光一亮。脚底下一个白花花的物事,却是先前那个货,光着半个屁股倒在尿窝里。一条小虫子,还在往外淌水流呢。

然而那堵墙和石兽,竟然不见了!

我们面面相觑,以为遇到鬼打墙了。极有默契的拉起地上那个货,扭头往回走。按理说,前边出去更近,但是我们哪敢呀!

后来这个事儿,还是被流传了出去。所有参与者,都吃了一顿家大人的竹笋炒肉。然后听说,那个地堡两头的出口都被封死后掩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