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松垂着眸子看书,声音淡淡:“萍儿若不想嫁,咱就不嫁。”
魏茹萍的脸色这才好看下来,笑吟吟地看着她爹:“还是爹心疼我!”
“哎——”魏青松长长叹了一口气,无奈说道:“是爹没本事,读了这么久书还只是个秀才,一直中不了举,没有官身,让你也跟着受委屈。”
说着,他淡淡瞥了一眼李氏。
这番话让魏茹萍感动得一塌糊涂,可李氏哪能不明白。
她这个秀才丈夫和自己一样,惦记上了那二十两彩钱,等着她去说服女儿呢。
于是这天夜里,李氏就来了魏茹萍的屋子,劝她嫁。
魏茹萍对镜梳头,不耐烦地说道:
“娘!我不喜欢他!我要嫁也是嫁城里人!”
李氏拧了拧眉:“啥喜欢不喜欢的!睡到一起的时候那就喜欢了!”
魏茹萍听了这话也不脸红,她放下梳子,悠悠说道:
“娘,您怎就那么看不开呢?”
“你这话啥意思?”李氏不明白。
魏茹萍一副深谋远虑的模样,那狐狸般的眸子里写满了算计。
“为何你非要急着答复那郭家?爹下个月就要去考试了,如若不中,再考虑郭家的亲事;若能中举,咱家就熬出头了,你就是官家太太,而我是官家小姐,什么样的夫婿找不到?这段时日,就吊着郭家,别应下,也别拒了。”
整整二十两银子,魏茹萍不动心是不可能的。
她爹下个月就要考试了,那是她最后的希望。
倘若希望破灭,她便嫁了郭成。
至于那二十两银子,她可没打算拿去供她爹再读书。
李氏不明白女儿的阴暗心思,只当她是运筹帷幄,心下觉得这个法子好极了。
魏青松能中,他们就甩了郭家。
若是中不了,还能有二十两银子接着考!
母女俩在屋子里策划,得想个借口好好拖住郭家。
......
何庄跟郭大海、老王三人在村头喝了一个下午的酒。
晚上他醉醺醺的回家,倒头就睡着了。
小草只觉得一天都没怎么见到爹爹,一直陪何庄趴在炕上。
她姐采回来的小花朵,都被她插在了爹爹的脑袋上。
被何庄抛之脑后的还不止小草,还有木头。
好在杨慧给了木头几个铜板的零花钱,孩子放学自己搭李老六的牛车回来的。
木头第一日上学很是兴奋,当着家里人的面就开始背三字经。
只是背到“教之道,贵以专”,就卡壳了。
杨慧安慰他,第一日读书,能背到这里已经很了不起了!
木头这才重新拾取了信心。
何小晶惦记着重新造窑的事儿,她爹又靠不住,心里急得不行。
试着自己动手搭了一下框架,可压根就没头绪,弄得乱七八糟。
眼下窝在屋里,只恨自己蠢。
杨慧见女儿难得不行,给她支了个招。
“晶儿啊,你都在这琢磨半个时辰了,眼下还不算晚,干脆从村子里请个人替咱弄这窑好了。”
何小晶一脸苦恼:“请谁呀,自己爹都靠不住,还有谁能靠得住?”
杨慧第一个想到的是老王。
何小晶只怕老王此刻也是不省人事,在家呼呼大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