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掘徒 > 第55章 观稼山

第55章 观稼山

回程的路上,老班长终于醒了过来,全身好多处伤口,当然最重的还要数温韬在他腿上留下的。

老班长虽然醒了过来,可由于伤势有些感染,再加上狼群所带来的新伤,已经开始了出现发烧的症状,需要赶紧就医才行。

在我和温韬的商量后,最终决定把老班长先送到最近的医院里面进行救治,顺便也让四爷和温韬处理一下伤口,没想到四爷十分慷慨的给大家出钱。

原来,四爷在临走的时候,顺手拿了几件冥器,就连我都没看见他在什么时候拿的,不过好在四爷讲究,抛了这回的医药费,剩下的平分。

就这样,我们耽误了大概两三天的时间,尽管老班长还在发烧,可病情已经得到了控制,再加上当地医疗水平有限,不得已我们决定先回到李家。

就在距离李家还有不到一天的路程,温韬突然放弃了自己应得的一部分钱,交给了陈平,让他带老班长回李家,然后再想办法救治。而我和四爷两个人,则要继续跟着他去一个地方。

对于温韬的要求,但凡是见识过温韬真面目的人,都没有得到好下场,除了我跟四爷以外。陈平还是第一个没有事情的人。

待陈平带着老班长走后,我们一路改道,开始向南出发。我问温韬我们接下来去哪。

他只淡淡告诉我:”川渝,阆中”

对于川渝地区,我并没有去过,据说那里风景美如画卷,远古属“巴蜀”。位于四川盆地及巫山东部地区,由于两地文化生活风俗本一体,在中华帝国时期区别于中原地区又同属四川地区,故现在的“川渝”是一个地理概念,两地实为一体。

川渝地区位于中国南方地区(西南),属于汉地的一部分,由于地处丘陵、盆地的相对封闭的自然条件,在语言、饮食、风俗、艺术等各方面对比其他地区自成一体却也不尽相同。

此外,川渝地区在古代,无论历朝历代,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是不少朝代重要的经济贸易和军事的咽喉要地。

而阆(lang)中,别称阆州,古代的时候又称保宁,地处四川盆地北缘,位于嘉陵江上游,秦巴山南麓,山围四面,水绕三方。

其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林剑阁县;北接苍溪县。

两千多年以来,一直为巴蜀要塞,乃兵家必争之地。自元朝阆州升级为保宁府,历代就是川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贸的中心所在。

素来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等美称。就连著名的唐代诗人—杜甫,也曾经在此处留下名句“阆州城南天下稀”

其境内的阆中古城,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而建,被誉为“风水古城”。

画圣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中称为嘉陵第一江山。战国时期,阆中曾作为巴国国都之一,前314年,秦惠文王始置阆中县,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代郡、州、府、道治所,蜀将张飞在此镇守了七年之久。

说实话,我并不知道温韬为何如此着急带我们去阆中,但我总有种不太好的预感。

“带我们来这边干什么?”我问温韬。

温韬眼神复杂的看了我一眼,说:“等到了地方你就知道了”

我也看出来了,反正问他也是白问,索性直接躺平休息,四爷这货总是那么没心没肺,一上车上便呼呼大睡起来,鼾声如雷,吵的人完全没办法休息。

一路驱车,刨除去医院耽误的两三天时间,终于在第五天,我们到达了离阆中不远的一个小县城里,随便的找了个小旅馆落脚。

由于离着阆中并不算太远,所以温韬决定在这儿休息一天的时间,以便恢复我们的状态。

我们是中午到达的这里,草草的吃过午饭后,整整在房间里面,休息了一下午的时间,直到了晚饭的时候,我和四爷被温韬叫醒。

就见温韬这家伙经过休整,换了身衣服后,再次变得神采奕奕,进来的时候了,手里还拎着个大黑布袋,里面鼓鼓囊囊的,似乎是装了很多东西。

“这些东西明天会用的到,你们自己收拾一下,明天一早咱们就出发”温韬淡淡的说道。

“这些是什么东西?还有我们明天跟你去哪?”我问道。

“去袁天罡的墓里面办些事情”温韬继续说道。

“什么?袁天罡?是唐朝的那个和李淳风一起写推背图的袁天罡?”四爷惊讶的问。

“没错,就是那个老匹夫的墓”温韬回答的一脸平静。

“我靠!他可是号称半仙半人的男人,据说他死后所葬的地方十分神秘,没想到这都被你找到了,你真牛!”四爷朝着温韬竖着大拇指说。

“这倒是没你说的那么困难,我怎么也是唐朝人,打听他的墓地下落,怎么都比现代方便的多”

接下来,我跟四爷打开了那个黑布袋,里面准备好了不少下斗的工具,还有水和吃的,我们装备好了一切后,又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早早地就上床休息。

一夜无话,第二天。

我们大概四点左右就起床出发了,大概两个小时左右,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等到我们下车一看,眼前有一座巍峨高山,挺拔钟秀,山间植被葱郁茂密,给人一种非常有灵气的感觉。

据温韬所说,这座山叫观稼山,当年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位风水界的大佬,晚年就隐居在观稼山上。并且在此地,一同写出了惊世之作《推背图》,流传于后世,预言了无数事件,均得以验证。

因阆中天文文化深厚,唐代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晚年先后来阆定居,在此择地观天,著书立说,死后都埋藏于此。

在观稼山山腰处,有一座天宫院,据说就是为了纪念他俩而兴建。天宫院

始建于唐朝,在明朝天顺三年重建。原有万年台、牛王亭、正殿、观音殿等建筑,正殿为双重檐歇山式屋顶,台梁式屋架,用料粗大,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叠梁式和穿斗式结构相结合的建筑。一直到现在,两殿均保存完好。

这里地形像一顶王冠,四周有 九条山脉朝向,叫做"九龙捧圣"。

袁天罡墓所在的观稼山,据说像一只麒麟,前面的圆形山岗即是太阳,叫做"麒麟奔太阳",李淳风墓所在地方是一个圆形山 包,像一颗珍珠,两边山脉则似两条飞龙,叫做"二龙戏珠"。

“好!好!好!果然是风水界的两位绝顶前辈,你看看这地方,灵气充裕,风景秀美,地势又得天独厚,一看就是不可多得的宝地”四爷这时候摇头晃脑的在那分析,看起来像极了一个老神棍。

不过,说句实话,这地方确实不错,至少在我这个不太懂风水的人看来,能在此地居住,绝对是那种隐居山林,不问世事高人的住所。

我们把车停放在了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地方,紧接着收拾好装备行囊,跟着温韬向山中进发。

一路上,我都像一个过来旅游的游客,东看看西瞧瞧,因为这里的景色实在是美不胜收,如果将来有机会,我一定会带着部相机过来,记录下这里的景色。

温韬带着我们兜兜转转,一直到了中午十分,我们总算来到了一处山坡,在往不远处看去,已经能够看到天宫院的位置所在。

由于走了半天的时间,我们决定在这里修整一下,然后再趁着天黑之前,一鼓作气,找到袁天罡的墓穴。

“四爷,你说这袁天罡还有李淳风,真的有那么神吗?”我问向四爷道。

“这个嘛!我觉得他俩肯定是有过人的本事,要不当年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可能那么重用他们,况且那本旷世奇书《推背图》,里面所记载的东西实在是神乎其神,要是没有大能耐,谁能编出如此神作,你说是不是?”四爷回答我道。

“那你说他俩谁更厉害些?”我又跟个好奇宝宝似的缠着四爷问道。

“我觉得还是袁天罡更厉害吧!传闻他俩亦师亦友,经常在一起讨论风水术数,虽然二人在玄学方面各有千秋,袁天罡擅长卜卦面相,而李淳风则更擅长夜观天象,前者掌管着道教、军事和预言等三个领域,后者掌管着算命占卜和兵书著作,孰强孰弱根本不好分辨”四爷十分头疼的说道。

“哼!两个老匹夫罢了,整天装的神神秘秘的,不过我听说武则天当时让这两人去寻找一处风水绝佳的宝地,用来建造皇陵,李淳风先行出发,花费了九九八十一天的时间,找到了一块宝地,并且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埋下了一枚小小的铜钱,然后离去。而袁天罡则是在李淳风回去之后出发的,不过他并不像李淳风用了那么长时间,仅仅七七四十九日,同样找到了那块宝地,速度上可是快了李淳风不少,更令人惊奇的是袁天罡标记地点的时候,取下了头上的银簪,插入地下,正巧这银簪竟不偏不倚的插中了李淳风所埋下铜钱中间的小方孔,并且丝毫没有触碰到铜钱,所以说袁天罡这老匹夫应该是比李淳风强上一些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