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掘徒 > 第69章 白云山(二)

第69章 白云山(二)

接下来,一整天的时间里,刘教授都守在旅馆前台的电话旁,希望能在第一时间里,接到老贾的消息。

在这期间里,总共打进来了七八通电话,每每当电话铃声响起,刘教授显得比前台还要急切,后来干脆抢到前台小姐姐前面接电话。

弄得旅馆老板大骂他是神经病,要不还得说是刘教授有办法,直接将一张百元大钞,重重的拍在前台的桌子上,老板这才嘟囔了两句后,便没再说什么。

“叮铃铃!叮铃铃!”

当吧台的电话再次响起时,刘教授总算是如愿等到了这通,他心心念念的电话,当听出是老贾熟悉的声音传来,甭提有多高兴了。

“喂?是老贾吗?”

“对!是我!老刘告诉你个好消息,手续经递交上去了,正在抓紧办理中,大概两天时间就能办好”贾教授在电话另一头,显得有些兴奋。

“什么?还需要两天?”刘教授听到这个消息却不乐意了,十分不满的说。

“啥叫还需要两天?正常走手续你又不是不知道需要用多久?两天的时间,还是我豁出去这张老脸帮你求来的,你要是不知足!就爱要不要!”对面传来贾教授气愤的回应。

“别别别!老贾你生什么气啊!我这不也是着急嘛,毕竟这次可带来了不少学生还有助手,可是乌泱泱的20多号人呐!一天的花费可是不小啊!这不也是心疼经费了吗?知道你这已经很快了”刘教授的语气缓和了下来,找了个理由,安慰对面的老贾说道。

“这还差不多!对了,老赵和老秦也听说了这次项目,都争着抢着说要参与进来,被他们烦的都快头大了一圈,你看能不能带上他们两个?”贾教授开口询问。

“我说老贾!你呀你!可真是个快嘴驴!行吧,既然他们知道了,就一块儿过来吧,反正也有些日子没见到他俩了,就此机会也正好能叙叙旧”刘教授尽管心里不愿意,可最后勉强答应下来。

“得嘞!他俩可就在我旁边等着你这句话呢!咱们这些老伙计回头见!”

等挂了电话,看到刘教授不知在想些什么,良久之后,摇了摇头叹了一大口气。

两天后,一辆中巴车,稳稳的停在我们落脚的小旅馆门前,乌泱泱的下来一大群人,正是刘教授的三位学者老友,带着审批下来的手续来找我们。

当刘教授见到对方的几人后,心情明显十分激动,几个人上来就是一番热情的拥抱,互相的打着招呼,看得出来他们的友谊不错。

随后,刘教授又向我们相互做了简短的介绍,我这才知道,这老几位都是当时在我国赫赫有名的考古界泰斗级的人物。

其中姓赵的那个,名字叫赵开来,还和刘教授是同学,贾教授和秦教授则是后来在一次学术交流会上认识的。

几个人当时可谓是一见如故,都对彼此惺惺相惜,在学术方面上来讲,虽然也出现过争论和分歧,可总的来说,也仅仅在学术方面,私底下依旧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老刘!好你个老不死的,这回学术研讨居然敢不来,你知道我给你打了多少电话吗?”赵开来捶着刘教授肩膀道。

“就是就是!要不是老贾同志后来说你确实有事来不了,我真想到东川大学揪你过来”秦刚也帮腔说道。

“呵呵,确实有事给耽搁了,这不是我两个学生嘛,被人掳走去盗墓,好不容易才死里逃生,差点又被当地驻军给抓起来,当时事态紧急,又不知道是个啥情况,就忘了问你们研讨会啥时候开,要早知道是现在才来,我能不过来嘛”刘教授笑呵呵的解释道。

“现在竟然还有人敢这么猖獗?要知道国家可是三令五申,对这方面开始严厉打击,情节严重的可是要吃枪子儿的”贾云平惊讶的说。

“这群可恶的盗墓贼,不知道破坏了多少古墓,盗取了多少价值连城的文物,要知道那些可全都是我们对历史过往的佐证,甚至很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陪葬品,就能够颠覆我们对古代历史的认知,全都是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秦刚也忿忿不平的说。

“谁说不是呢?哎!每每想起他们暴殄天物,都让我感觉到痛心疾首,看来以后咱们几个老骨头一定要在退休前,多多做些抢救性措施,尽可能的赶在他们盗取破坏之前,对这些能够见证历史信息的古墓保护起来”刘教授说道。

“这不?老刘眼下留给咱们送来了一个机会的,白云山上就发现了一个现成的宋代墓葬,咱们一起过去看看?”老贾很会借坡下驴的说。

由于他们到达的时间已经快接近中午了,所以经过众人商议,在休息一天,明天一早出发进山。

翌日清晨,我们这一行人,再加上贾教授带过来的,足足快有小四十号,乌泱泱分别上了两辆中巴车。

两辆车子先后,朝着白云山山麓缓缓而行。

在历经了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后,我们总算到达了目的地附近,再往前车已经开不进去了,需要徒步才行。

当下,所有考古队员们下了车,纷纷开始整理自己的行囊。

“你们俩跟在我后面,尽量少和别人交流”刘教授悄悄凑到我跟四爷身旁说道。

我俩当即心领神会,这意思很明显,怕我们说多了穿帮呗。

随着刘教授大手一挥,整支队伍浩浩荡荡的扛着工具设备,朝着山区走进去。

说是白云山,可更确切的来讲应该是白云山区,整个地域范围很广阔,要不是刘教授提前得到了组织里传来的一些信息,要想在这一大片群山之中找到一座古墓,势比登天还难。

由于刚过完年,年前的白云山上还下过一场雪,当我们爬上一定的高度时,发现半山腰的积雪此时还没有完全融化,给人一种银装素裹的感觉。

要说南方的山川,因为地域、气候等因素,确实和北方的不太一样,北方的山在这个季节里,还是光秃秃的,而这里的植被已经开始有了渐渐复苏的迹象。

山林间,也有好多动物开始出没觅食的踪迹,偶尔还能看见一两只,发现我们这一大群人后,立即警觉的逃向远处,或是躲藏起来。

头顶的树梢上,许多不知名的鸟,开始叽叽喳喳的鸣叫,显得好不热闹。

我们一路上走走停停,由于队伍人数太多,并且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中间休息了好几次,这严重的影响了我们行进的速度。

可是没办法,谁叫这次是光明正大的的考古,而非我们平时里,偷偷摸摸见不得光的倒斗呢?

又行进了一会儿,当我们再次停下来歇脚的时候,已经距离山顶处不算远了,估计撑死再有个把小时,也就能到达了。

根据组织的情报,赖布衣的衣冠冢,很可能就在这一带附近,所以眼下我们最主要的就是,先爬到山顶,让四爷用淘沙诀,来进行风水上的分金定穴。

说实话,此时的四爷心里也是没底,毕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风水大师——赖布衣,亲自为自己定下的墓穴,虽说仅仅是一个衣冠冢,可四爷自知,自己水平还远远不足以和赖布衣这样的,可以说是祖师爷一般存在的人物相提并论。

所以在这一路上,四爷不知道多少回,悄悄拿出风水罗盘,趁人不备进行地形上的观察,发现此地确实非同小可。

也难怪有关于白云山的传说如此之多,历史上有很多名人都曾踏足于此处,并且发生过传说故事。

整个山区,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

其间,还颇为深受道教隐士们的钟爱,单单是庙宇,就建造了十几座,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白云观”。

同时,白云山还是九连山南延终点 由断层上升而形成

“云山珠水”是大家熟知的两广山水地形。古时两广城就建在山海间由广大丘陵、台地、平原交杂而成的区域内,南临珠江,北依白云山。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曾昭璇将广州地形由北向南分为四区:白云山区、观音山丘陵、广州台地和珠江平原。

在今天天河、海珠一带数百米的高楼建起之前,海拔382米的白云山碧云峰,也就是俗称的“摩星岭”,一直是全城最高点。

白云山和著名的“五岭”有着密切关系。大家知道,五岭是划分“岭南”“岭北”的自然分界线。

白云山就是五岭之一大庾岭的一条支脉——九连山的余脉。九连山主体在粤北连平、和平二县,东连龙川、河源,南连博罗、增城、龙门、从化,西连翁源、英德,北连江西“三南”(龙南、全南、定南),环连九处,故称“九连”。九连山为现在两广地区最大的山脉,其南延山势由从化逶迤而来,至白云山而成终点。

公元前221年,秦将任嚣、赵佗率领的南征大军从中原南下至江西定南,然后越过九连山中段,进入龙川,再长途跋涉来到白云山南面,修筑“任嚣城”,而白云山一开始就是两广的天然屏护。

白云山是一个和缓起伏的山块,山块大致作东北西南走向。从高空俯瞰,白云山有点像一个“扁豆荚”,南北长7000多米,中部东西宽4000多米,共有30多个山峰。

其东南和西北坡是一条直线般的长条急坡,这是因为山坡是沿着广从断裂与罗浮山断裂夹角地带的断裂线形成的。

也就是说,白云山是断层上升形成的山块:两面下陷,山体上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