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民国,从大军阀开始 > 第11章 辛勤的劳动人民不该困苦

第11章 辛勤的劳动人民不该困苦

找了半天,终于在3号仓库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刘柏宏,他是李开远会同两个情报人员一起被具化出来的。

毕竟已经不是仅一百多人的护卫队了,三千人的部队,后勤所需要处理的工作可不少,都让他自己来的话,不得累死。

何况不远的将来,部队还会扩编,找个专业的后勤人员,势在必行。于是刘柏宏被具化出来了。

正在整理统计物资的刘柏宏抬头擦了擦汗水,刚好看到有人向他走了过来。

“长官,你来啦。”

“部队的编制已经确定了,我准备成立独立的后勤部,由你担任部长,你看需要多大的编制,可以告诉我,人员的话,你可以自己招募,也可等我分配。”

看着累的汗流浃背的刘柏宏,李开远开口说道。

系统具化出来的人并不是机器人,他们也会累、会生气、会生病,也有感情,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除了永远忠诚于他,其他和别人没有两样。

刘柏宏是个有些消瘦的中年人,眼神明亮,看起来更像一个教书的先生。

刘柏宏想了想,道:“现在后勤除了我只有被调来帮忙的原后勤小队的十几个人。想要管理三千人部队的后勤至少需要上百人,加上为以后部队再次扩编做准备,我觉得招募300人最好。”

“人才可以先培养着,这样的话,就算以后部队扩编成师,也不会手忙脚乱,可以很快适应。”

李开远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那我就任命你为后勤部部长,统管部队的后勤物资,领中校军衔,饷银每月160块。”

“多谢长官!”

“物资统计的怎么样了?”

刘柏宏翻了翻手中的资料,说道。

“这批物资有大米1000吨,面粉200吨,熏干的肉类50吨,盐、菜油、各种调味料共10吨。”

“另外还有洋灰50吨,洋灰生产设备3套,建成后可以年产洋灰2000—3000吨。”

“布1万2000匹,棉花10万斤,也够我们单山镇6万人口一人做一件棉衣了。”

李开远却有些不够满意,布匹和棉花的量太少了。

不过他也知道,从他要求汉斯收集物资到车队运送到单山镇,满打满算也才一个月,能搜集到这么多物资并不简单。

“留下足够部队4个月消耗的粮食物资,其他的都调出来,我有用。”

“其他还有吗?”

“清单上写了,还有一套修理军械的设备,会连同后续的人员、物资送来,毕竟是管制物资,技术人员是管控的比较严格,汉斯那边正在想办法。”

刘柏宏翻了翻清单表,“洋灰的生产倒是不难,生产洋灰的材料,单山镇附近还是比较充足的,只要按照一起送达的设备安装说明,安装好后,就可以生产了。”

李开远松了口气,还好,洋灰可以马上生产的话,他的计划就可以开始了。

这时刘柏宏左右看了下附近没有其他人,好像想说些什么,只是还在犹豫。

眼看李开远就要离开,一咬牙,“长官,我有个问题。”

“啊?什么问题?说。”听到刘柏宏的声音,也就停下了脚步。

“长官,我们会去打倭国吗?能打赢吗?”刘柏宏仿佛在等期待着什么,眼中全是痛苦与仇恨。

转过身,直视着刘柏宏那已经红了的眼睛,无比认真的叙述着。

“会的!一定会的!我们可以赢一次,就可以赢第二次!不仅要赢,我还会带着你们马踏倭京,将所有的苦难从他们的身上重演一遍,血债血偿!”

像是誓言,更是承诺。

“多谢长官!”刘柏宏努力的站直身体,向他的指挥官致敬!

从兵营回镇街道上的民团团部的时候,皮猴子看着骑在马上,神情有些阴郁的小堂叔,满是疑惑,不知道在仓库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回到团部,让皮猴子去找主管医疗大队的林家纶,告诉他医疗大队缺少医疗器材和药材时,就去找刚成立的后勤部,并手写了一张手令,好让林家纶可以出入军营。

一夜无话,第二天再次元气满满的李开远,拿着自己所写的规划找到了正在和镇民拉家常的李东,告诉他,三天后,计划可以开始了。

在这期间,将李开远通过系统兑换出来,手抄编写的步兵操典熟读几遍,有了把握后的弗雷德,找到了他。

于是李开远手写了一份手令,让弗雷德去找管后勤的刘柏宏,提取早已准备好,存放在仓库的武器装备,以供新兵训练使用。

又让弗雷德把在李东那培训了几天,能熟练掌握拼音的27个教师,带去军营,教授民团的士兵们读书识字。

因为拼音这个识字神器的提前出现,李开远要求他,必须要保证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所有士兵都可以读写大部分的常用字词。不然新兵就清退出去,老兵就永远得不到晋升。

在李开远的死命令下,弗雷德也玩了把假传圣旨的把戏。他带回去给众人的命令是新兵训练结束后必须可以读写全部的常用字词。

仅仅一字之差,这可把新兵们弄的欲死欲仙,听说那三个月,连弗雷德的家族都从未考证过的十八代祖宗,都被拉出来天天诅咒。

新兵营那边有弗雷德和李卫他们,李开远暂时没有管,他正盯着推动横河岭水库的建设事宜,这对他接下来能不能把单山镇打造成基本盘,至关重要。

当天下午,单山镇的办公人员按照全镇42个大小村庄,派出7个宣传小组,每个宣传小组5个人来划分。

敲着锣,打着鼓,以每天3个村庄的速度,用了2天,告知了单山镇下辖所有村庄,单山镇行政机构将在三天后,在镇西北方向的横河岭附近,修建一座中型水库。

“现号召全镇居民,前去参与修建横河岭水库,青壮每人每月100斤大米,女子每月60斤大米,40岁以上,60岁下的老人,每月40斤大米,8岁以上,16岁以下的孩子,每月30斤大米。

不发钱,只发粮食,另外只要去参与修建的,管饭,每天最少有一顿肉食。——单山镇民团团长李开远署笔”

这个消息一放出来,整个单山镇都沸腾了,先是一些青壮来到镇上询问真假,等到确认消息后,只用了短短三天,去往横河岭修建水坝的道路就挤满了人群。

除了实在走不动的老人,和8岁以下的孩子,几乎全镇的人都来了。

后来根据统计,在民国十四年十月十三日到民国十五年一月下旬的三个多月里,全镇6万人口,有4万余人在横河岭水库大坝上工作着。

青壮在挖土,老人和女人在用或接力、或挑、或扛的方式将土运走,而孩子们则是负责将运来的土中,大大小小的石子和杂物给挑出来,堆放到一旁。

看着正在肩挑手扛,将挖出来的泥土向一侧堆放的人们,整个水库修筑点,因为几万人的辛勤劳动,逐渐成型,李东很是复杂的看着笑呵呵的堂弟。他看不懂他。

明明是个万恶的资产阶级分子、军阀,虽然还只是一个不是很强大的军阀。

是他们立志,将要用终身、甚至是生命打倒的一份子,他居然在为底层人民而奔走。

这不科学,也一点也不马克思。

李开远没有管他,看着只在小时候听父母说过,男女老少齐上阵,人工修水库的故事重现眼前,他仿佛再次回到了小时候,依偎在父母的怀中,感受到了那份温暖。

微笑着看了一会,也就没有再待下去,赶回西河口军营,让王美珠给汉斯发了份催要物资的电报。

4万多人,就算其中老人小孩占了一多半,每天需要消耗的粮食就多达20多吨,腌肉4吨。

给部队留了200吨粮食,10吨腌肉后,他能动用1000吨粮食,和40吨腌肉。粮食光吃的话可以撑一个多月,腌肉却只够10天的,更别说之后还要发“工钱。”

看着正滴滴答答,发送电报的王美珠,有心想让她问问汉斯给自己找的秘书怎么还没到,又怕社死,毕竟他有社恐症,只好作罢。

而华谊洋行的汉斯接到电报后,更加忙碌了起来,每天都游走在各个机关要员之间,从全国各地购买大量的粮食物资,输送向单山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