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民国,从大军阀开始 > 第 21 章 经略庐西

第 21 章 经略庐西

一转眼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了,新兵的训练也接近了尾声。

李开远坐在一处明亮的房间内,透过窗口的玻璃,看向远处。

房子原本是庐西县一个大户人家的,在得知新成立的保安旅正在找地方安置旅部。

于是自动找上门来,愿意将宅子赠予李开远。

李开远也没有客气,既然有免费的大宅子用,为什么不用?

至于想要从他这得到什么,要是敢做出扯虎皮拉大旗的事,高彬会很乐意找他交流交流。

“报告。”

“进。”

“县知事,罗先生来访,说是有要事要见您,请求一见。”

罗经秋自从上次王大方的鸿门宴后,已经小三个月没见到他了,要事?李开远有些好奇。

“请他进来。”

不一会,罗经秋跟在传令官后来到了房间。

待传令官走出房间,关上房门后,这才开口说话。

“李长官,不知三月前你说的话,还算话吗?”

罗经秋这几个月,仿佛老了好几岁。

李开远神色一凝,“当然算话,你什么意思?”

罗经秋挺了挺因长期的卑躬屈膝,而有些弯曲的腰背。

“我来送你一份礼物。”

从怀里掏出一叠写满了字的纸张,说道。

“民国五年,我受国民政府之命,调任庐西县知事,至今已10年矣。”

“遥想当年,少年风发的我,立誓要护一方百姓,为其谋些安宁。”

罗经秋似乎回到的十年前,那时的他充满理想与期望。

“我先是去到乡村,因为那里可以了解到第一手情报,也是我准备入手的第一个点。”

“用了67天,走遍庐西大大小小的村庄,统计到整个县一多半的土地掌握在大户手里。”

“于是我约请了王、陈、钱几家最富有的大户,相谈降低少许佃租的事宜。”

“不出所料的被拒绝了,我没有气馁。”

“因为这关乎着能不能让租种大户田地的百姓,每年能多留下几十斤口粮,救下一家老小的大事。”

李开远看着平静叙述着往事的罗经秋,神色莫名。

“你没有成功。”

“是的,我试探了一次又一次,没人松口。站在大户们的角度,我可以理解,所以我并不恨他们。”

“可是,我想不到的是,他们为了绝我的心,竟然联合起来,当年把佃租提高到了七成!”

罗经秋的神情扭曲,“那是绝我的心?是绝百姓的命啊!”

“我向上级汇报,上级让我自行处理。”

“于是我想着调动治安大队,吓唬一下几个大户,没想到我盖上公文的手令,连一兵一卒都调不动。”

“我再次汇报,可等来的是上级的训斥。”

“训斥我剥削乡绅,如若再犯,依法处置。”

“好一个依法处置!我什么都做不了,眼睁睁的看着大户粮收满仓,眼睁睁的看着百姓饿死。”

“百姓人人骂我,就是因为我才会饿死那么多人。”

“我去求他们,只要他们放些粮食,就许给他们便利。”

“他们同意了,开设粥棚,救下了一些百姓。百姓连称他们是大善人。”

“民国七年,钱家拿着我的手令,贩卖烟土,我准备上报。”

“还未走出县城,亲信就被活活打死,残破的尸体丢在县公署门前。”

“民国八年,陈家强取百姓数百亩土地,几十户百姓联名上告,我没有回应。”

“当晚这些百姓全部失踪,至今了无音讯。”

“民国十年,王家家主,当众打死一赵姓猎户。那猎户亲子在公署外泣哭,我只能闭门不见。”

“民国十一年,民国十二年,每年都有因他们而死的百姓,我却如庙里的泥菩萨,端坐可见,视而不听。”

罗经秋仿佛说累了,走到一张椅子前,坐了下来。

自顾自的提起桌上的水壶,给自己倒了杯水,喝了起来。

李开远在翻看他带来的写满了大户罪状的纸张,也没说话。

罗经秋斜看了了他一眼。

“大方救了你一命,本来你在三个月前就该死了。”

“怎么说?”

李开远有些疑惑。

“你的民团太招眼了,我都能知道你有重炮,那些大户只会比我知道的还清楚。”

“原本他们计划了一场真正的鸿门宴要杀你,然后将民团的人和武器都给夺了,毕竟一个民团而已,不会有人关注。”

“他们没想到的是,你居然一跃成为保安旅的旅长,关键的是引起了粤省国民政府的关注。”

“他们才按下心思,暂时没有动你。”

李开远吓出一身冷汗,的确,王大方请他吃火锅前,单山镇王家家主就邀请过他。

只是因为元宵节那天他喝多了,就没有去赴宴,就回复说过几天再去。

第二天王大方就请他吃火锅了。

之后他忙于保安旅的扩建,也就没顾上,这段时间王家也没有再提宴请的事了。

“他们要杀我,你怎么知道的?”

罗经秋一脸你当我是傻子吗的眼神,“我在庐西县知事的位置上待了十年,没点能耐,我能活到现在?”

李开远冷静了下,”不对,这几家大户的确有一些护院私兵,可那才多少人?“

“就算我死了,我的族人和亲信也会生撕了他们,绝无幸免的可能。”

罗经秋像是漫不经心的提了句,”正月那段时间,麻埠镇来了一个商队,有二百多青壮。”

“驻扎蓼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方面军第八军一部,正月期间也在麻埠镇附近演习。”

蓼县?

李开远将手中的纸张往前翻动。

单山镇王家家主,原名王大明,38岁,发家后由海家家主为其改名王朗清。

原是蓼城一大户人家的护院,后勾结蓼县海家,里应外合,瓜分了主家家产。

因此事闹得沸沸扬扬,为了平反民愤,不久便搬至单山镇定居。

“好一个月朗风清,皎皎大明的王朗清,给他改名的海家,可真是书香门第啊。”

李开远都被气乐了。

又看了眼老神在在的罗经秋,“先生将这些都告诉了我,就不怕几家找你麻烦,要了你的性命?”

坐在椅子上,挺直了腰背的罗经秋,神色严肃,语气却很平淡。

“在你讨要民团时,我就观察过你,你从建立李台村护卫队,就没想过寄人篱下。”

“何况你现在已经有了立足庐西的实力。”

“我苟活了这么久,就想看着那些人下地狱,仅此而已。”

“呵呵,我会派人验证纸上的所有罪证,若是为真,那就如你所愿。”

“不过,先生后面有什么打算?”

罗经秋有些迷茫,听到李开远的答复, 他知道他的心愿必会实现。

可自己能去哪?

十年来,他处处小心,如履薄冰般的苟活着,至今孑然一身。

父母早已故去,家乡又被洋人侵占,早已不复儿时模样。

几个从老家带出的亲辈,也只剩下一个侄子随俸左右。

“不知李长官在之后,会怎么经略庐西?”

李开远从办公桌上拿了一封电报,递给罗经秋。

“庐西县保安旅旅长李长官

由阿美卡国的自由号货轮运送的炼钢设备及技术人员已经起运,将于一月后,靠岸上沪港。

华谊洋行汉斯

一九二六年四月二日”

“这是一套可以年产十万吨钢铁的炼钢设备,已于前几日到达了上沪,现在正在运往庐西的路上。”

“我原本就准备在军队扩编结束后,就先把全县的土匪给剿了,再开展我的工业计划。”

“你送来的礼物,我很喜欢,我本在头疼那些乡绅怎么处理。”

“他们靠着大量的田产,限制住了大量的劳动力。”

抖了抖手中的纸张,“别忘了我的委任状上怎么写的,行治安、剿匪等事宜。”

“剿灭犯罪分子,这是我的职责所在,另外。”

李开远看着他认真道,“那日和王大方所说之话,是我的肺腑之言。”

“我想为百姓做点什么。”

罗经秋虽然激动,却有些不解。

“我们庐西没有铁矿,卖来设备,没有原料,能做什么?”

李开远指着写满罪证的纸张,点了点蓼县,神秘一笑。

“这不是就有了吗?”

罗经秋心满意足的走了,李开远唤来传令官,耳语几句。

不久,反间谍调查科的科长高彬来了。

高彬和林义都是和官后勤的刘柏宏一样,通过系统具化出来的,与他一损俱损,且只忠诚于他。

“你去查查纸上写的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然后向我汇报。”

“另外,派人保护下罗经秋,他现在是我们的人了。”

高彬将材料接过,这才道。

“之前王家准备刺杀的事,请指挥官责罚。”

“那不怪你,你和林义都是从零开始的,乡绅的密事你能捕捉到蛛丝马迹就已经不错了。”

“但是接下来这种事就不许再发生了。”

“是,必没有下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