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虽说也有太子出宫办案的先例,但也只有最强太子朱标有这个资格。
今日,朱常洛竟然也想要出宫治疫,万历皇帝自然认为他要刷一波民心,更是给群臣一个太子贤良的印象。
这对于想要废太子,立福王的万历皇帝来说,根本不是好消息。
“殿下,太子殿下既然想去山东治疫,那便让太子历练一番也好。”
郑贵妃在万历皇帝的耳边,吹着一阵阵的香风,嘴巴轻声说着。
“可若是大疫没有治理好,亦或是太子偶感大疫……”
万历皇帝面色一变。
虎毒不食子,就算他再看不上朱常洛,可是他毕竟是朱家的血脉。
但是万历皇帝的心思怎么会瞒过朝夕相处的郑贵妃。
“陛下,您莫非要言而无信,当年您可是答应臣妾,要封洵儿为储君,如今……”
郑贵妃的楚楚可怜,让万历皇帝有些心软。
罢了。
万历皇帝立即喊道。
“来人,将太子唤到乾清宫。”
乾清宫的管事常云立即领旨,一溜烟的追赶朱常洛。
朱常洛心情非常糟。
因为他这个穿越者身份,根本无计可施。
若是这样,倒不如穿越成为一个地方官了,至少可以发展生产力,割据一方。
就在朱常洛思考如何逃离皇宫的时候,听到了身后,急匆匆的脚步声。
“常公公?何事?”
“殿下,陛下急着召见您,您还是赶紧跟着臣前去吧。”
常云又是在前面快步走着,给朱常洛引路。
嗯?老瘸子回心转意了?
朱常洛心中暗喜。
“常公公,父皇召见我,是有什么事情?”
常云停下脚步,低声说了句。
“似乎是贵妃娘娘,为殿下平息了龙怒。”
郑贵妃?
这个老女人可是一直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
怎么可能会替我说话,一直以来她就想让万历立福王为太子。
恐怕她又准备挖坑了。
朱常洛不免提高了警惕心。
……
“儿臣拜见父皇,拜见贵妃娘娘。”
朱常洛心里就算万般反感,在这礼制森严的皇宫里,也得遵守。
“太子,朕听说你要去代天治疫?”
万历皇帝开门见山。
“启禀父皇,儿臣确有此意,还请父皇成全。”
此时的乾清宫里陷入一片的寂静。
“太子愿意为朕分忧,朕心甚慰,也罢,明日早朝,太子就参加吧。”
万历皇帝言语里根本听不出一丝的欣慰,反而更多的是厌恶。
至于同意朱常洛上朝,恐怕也是让他亲自说出口,堵住那群文官的悠悠众口。
“儿臣叩谢父皇。”
朱常洛可没有在意万历跟郑贵妃的小心思。
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离开皇宫,就凭自己当朝太子的身份,那不还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么。
……
慈庆宫内。
“王安,收拾一下东西,过几日陪本宫出宫。”
朱常洛对身边的伴读太监王安说道。
“殿下,这出宫需得到陛下的手谕啊,您若是贸然出宫,岂不是落人口实。”
朱常洛看了一眼王安,心里不免感慨。
泰昌可以登上皇位,这个王安真是居功至伟?
若不是他一直为泰昌遮风挡雨,恐怕泰昌早就被郑贵妃陷害八百回了。
“王安,本宫自然是得到了陛下的首肯,对了,明日从广盈库要来一些棉花和细布。”
“可是,殿下,广盈库乃是内库,没有陛下的旨意,臣恐怕不能拿太多细布。”
王安已经猜不透,眼前的这个太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平日唯唯诺诺,就算内库再克扣物资,也不会反抗。
今日竟然要主动去内库要东西。
“放心,明日你只管去就好了,他们一定会给的。”
王安的心里却泛起了嘀咕。
殿下这是怎么了,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
可他只是一个伴读太监,还得依命行事。
朱常洛看着自己的慈庆宫有些发呆。
硕大的皇宫里,真正对他好的,只有寥寥数人。
母妃,王贵妃,一个苦命的女人,空有贵妃之名,却无贵妃之福。
当今皇太后,李太后,万历的母亲。
当今皇后,王皇后,王喜姐。
慈庆宫管事,王安。
还有宫外锦衣卫指挥同知郭维城,自己的老丈人。
至于其他人,东林党支持自己无非就是为了政治博弈。
而对自己有威胁的简直数不胜数。
郑贵妃,万历的宠妃,头号敌人。
福王,朱常洵,太子位置的竞争者。
齐浙楚党,这一股势力因为东林党的原因,成为自己的敌人。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万历这个老瘸子。
泰昌啊,泰昌啊,你的生活这么苦,可以理解你刚刚登基就日御七女。
朱常洛揉了揉眉心,叫来贴身都人环儿。
“环儿,你女红如何?”
“启禀殿下,环儿女红还算可以,殿下是要环儿修补什么?”
明朝的都人,大多来自民间的良家女。
这也是为了防止,朝中的权臣跟后宫相勾结。
所以,会女红就是作为宫女的必备条件。
“这样,你去宫里拿一些棉花和细布,你将细布裁剪到可以罩住口鼻的大小当做面罩,两个面罩中间夹着一些棉花,最后在面罩的两侧在缝上两根带子。”
朱常洛便将现代口罩的样子,给小环比划了一遍。
小环的眼神里充满了吃惊。
太子殿下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奇怪想法,他要做什么?
“小环,听懂了吗?”
朱常洛比划一通,可是看小环一脸呆滞,不由得问道。
“懂了是懂了,可是殿下,您做这个是要做什么?”
因为之前泰昌唯唯诺诺,所以,这些服侍他身边的宫女和太监也没有在意礼数。
“本宫自有打算,制作好了给本宫拿过来。”
说完,朱常洛就去旁边的偏殿看看自己的两个皇子。
已经六岁的朱由校和刚刚出生的朱由检。
在泰昌的记忆里,母妃被万历囚禁在景阳宫里,无诏不得探视。
朱常洛在离行前的牵挂,也只有这两个儿子。
看着已经六岁的朱由校,还在宫中制作木匠,心里不免有些伤感。
人人都说明熹宗目不识丁,可是他不认字的原因是他造成的么?
朱常洛招了招手,示意朱由校过来。
“老大,过来,我有话告诉你。”
朱由校立即放下手中的工具,跑到朱常洛的身边。
“老大,为父过几日就要去山东一趟,离行前,给你留下一个作业。”
“爹爹,什么是作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