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重生官场:巡海夜叉 > 第110章 交代点社会环境

第110章 交代点社会环境

现在韩春雷利用庞大的资金优势,还有良好的贷款信用,帮助造船的客户以及货代公司,提供资金借贷。抵押条件则为用户的业务合约以及航线的运营权。

这样可以收获高昂的借贷利息之外,在客户实在经营不善的时候,还可以廉价收购运营线路和运营船只。

即便是运营线路不佳,比如船主确实判断错了市场的风向,那么韩春雷等于拿到一个7折的新船,目前全球业务铺开的情况下,不怕找不到线路安排新船。

造船业以及上下游的产业配套,也因此更为顺畅的发挥出产能优势。

不过在兴华实业的框架内部,还是需要提一句,菲国棉兰老岛的陈轲医生,他经过几年的运作,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将香蕉业务推了起来。

陈轲是和联合果品公司合作,菲国分公司基本是由他控股以及运营管理。

种植香蕉成了棉兰老岛又一个支柱产业,当地的农民通过种植香蕉之后也有钱了。百姓有钱之后,当地的军阀政客则更加有钱,有钱了之后就呼唤秩序了。

当地的军阀等地方势力,发起了多次的剿灭匪徒的战争。棉兰老岛的社会治安从全球最混乱的地区之一,也开始逐步的安定了下来,甚至可以说繁荣了起来。

棉兰老岛的香蕉更是占领了J国市场的80%,在C国市场也达到70%的份额。

在菲国出现了很微妙的局势。

菲国首都所在的最大岛屿叫做吕宋岛,人口也最多。

但是棉兰老岛因为出口煤炭,出口香蕉,所以棉兰老岛更有钱。

吕宋岛的政客如果当选了,整体政策会跟着A国走,不停的和C国制造各种摩擦。

这个时候棉兰老岛就闹独立,跟吕宋岛的政策拧着来。你想要我出钱,门都没有。

然后棉兰老岛的政客如果当选了,和C国是主要客户关系,则会在两国友好方面大幅的前进。

甚至C国和J国有一些什么纷争的时候,菲国还来做和事佬。“都是大客户,大家不要吵架哈。”

当然兴华实业目前的规模韩春雷帮徐立横办事可就太多了,不管是类似数控机床这样,掩人耳目的弄来了数以万计的先进设备,还有我们出口非洲中东的武器之类,都是通过韩春雷的船运公司进行操作。

下山虎的铁路局获得了这么一大笔资金之后,立刻投入到铁路局的场站建设,机车的更新换代。甚至还有几亿资金也是学韩春雷的样子,提供对于铁路上的设备研发、制造等环节,进行金融支持。

俗话说“全国铁路一盘棋。”

某一个路局有创新之后,尤其是效果显著,全国的路局都会快速学起来。之前的联运模式在全国推广就用了不到2年时间。

场站建设,运力的增加等等,现在进行的更快。

就这样起初是沿海几个港口城市,因为船运率先繁荣,再经由铁路的“降本增效”带动周边地区,快速扩展到沿海省份的整体繁荣。

而铁路运力和质量的整体提升之后,运输不再是C国的瓶颈了。

重型机械制造业在造船,造铁路,造机车等等内需的带动之下发展起来,甚至也成了出口创汇的龙头。

重型制造业的上游,钢铁行业蓬勃发展。

著名的华西村就是因为从事钢铁行业,在这个阶段成为了全国的致富楷模,明星村。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1982年的莫干山会议之后,一直到1988年,国内是叫做双轨制。既有计划经济的部分,又有市场的部分。而计划内的部分经常价格低,比如钢材1985年计划内是400一吨,但是黑市甚至卖到过900一吨。

当然煤炭也不遑多让,外贸4-500一吨进口的煤,用户到手也已经8-900一吨了。

1982-1988这个时期之内,各种官倒,私倒,各种“倒爷儿”异常活跃,也催生了大量的腐败等等乱象。

到1985“巴山轮”会议之后,计划经济的比重开始大幅下降,到1988年更是全面促进市场化改革。计划经济彻底成为过去。1988和1989这两年也成了穿越小说最喜欢穿越的年份。

加上房改落地,全国开始建商品房,各地都开始大兴土木的搞建设。

建筑用钢筋的需求暴增10倍不只。

最初人们并没有房价会上涨的概念,还纷纷盘算着好像存钱存个5-6年就可以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殊不知,凭借海运和外贸先富起来的人大量购房之后,房价水涨船高。收入距离买房的差距是越来越远的。

1989年不得不提的一个事情就是,“联想汉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该公司也正式更名为联想电脑。(产品出现是在1985年,到1989年已经实现了销售16万套,利润破亿的奇迹,当时每套汉卡售价4000元,成本1000元,这样。)

中文输入给全国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当时整个国家在进行的工业化从粗犷向精细的转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不管后来如何,当时的联想是当时国内众多企业中,最闪亮的明星。

还有就是1985年海尔电器张瑞闵砸冰箱事件之后,历经数年已经是国内不逊色于联想的著名企业。海尔以及过硬的质量赢得市场。

最难能可贵的是“质量为王”的种子深深的植入C国的制造行业每个人的心里。

我国的粗钢产量从1985年的4679万吨,达到1989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6159万吨。

钢材火爆大卖的同时,钢材的原料,煤炭和铁矿石成为了时代的风口。

当然1989年这个时期的煤炭和1985年不同,这个时期因为铁路系统的降本增效,增加运力等等措施,内地产煤大省的煤炭能运出来了。

内地资本市场上,陆续的出现新一时代富人的代表——“煤老板”。

当时的煤老板有多豪横?

一整个专列的煤炭拉进钢厂或者电厂,然后煤老板们就用行李箱推着满箱的钞票直奔1线城市“买房!这栋楼我要了。”

(1987年4月当时新版货币已经有了百元大钞。)

1989年底,J国央行上任了一位对通货膨胀深恶痛绝的行长,开启了“死亡加息”的模式。

连续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到了1990年8月利率已由超低的2.5%一路飙升到6%,此举引发J国的金融海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