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母女穿书,种田经商暴富 > 第51章 夏季

第51章 夏季

简单点来说,方清涵只会教书和算术,算术算的还没宋月龄厉害呢,而且他的教学方法没有现代那样高效。

宋月龄一直以来办事的风格,那就是要办就办到完美。

如果族学的教学方法不行,课程也单一的话,那孩子们来这学不到什么傍身的本领。

宋月龄望着教室里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模样,凝思片刻后回了家。

她要定制一个教学方案。

教什么,有什么课程,孩子们该怎么分班。

在这个朝代,人们送孩子去读书,多半都是为了走仕途,寻个小官当。

村里的孩子不同,即使到族学认了字,学了四书五经,他们也未必有机会去科考,特别是那些女娃娃们。

村里的女娃养到十几岁就要嫁人了,她们能被家里长辈允许来族学学字本就是件不容易的事。

好些个还不愿意送来,都是宋月龄一个个上门去沟通后才同意送来的。

好不容易有机会到族学来学习,却只认一些字,学一些文绉绉的大道理,对她们的人生能起到多大的帮助呢。

宋月龄要为这些女孩子们专门开设一些能学到本领的课程。

厨艺、绣艺、从商,这三个课程是宋月龄目前能想到,并且有能力实施的。

只要学成,就有一技之长,有立足之本。

可以寻到工钱高的活计,甚至是自己做生意赚钱。

这也是改变这个朝代重男轻女思想的好办法,从女性自卑出发,让女性变强变自信。

不过有课程,就得有专业的老师来教学。

宋月龄要上哪去找能教这些课程的老师呢。

按理来说,宋月龄和宋舒兰这两位从现代来的独立女性就是合适的人选。

可母女两人手里都有办不完的事,根本就抽不出时间来,偶尔去教一两课倒是可以。

不管了,宋月龄直接吩咐张振福在宋家酒楼大门贴上【高薪聘请人才】的招工栏。

要求是这三样本领里必须精通一样,有过教学的经验,工钱面议。

没过两天,就有人进宋家酒楼应聘了。

来了几个,都是来应聘厨艺和绣艺这两门课程的,从商的倒是没个人影来问。

宋月龄面试过后,看中了一个模样生的格外俊俏的男子。

男子姓萧,单字一个烨,二十三岁,青阳县一家有名染坊的公子哥,是来应聘绣艺先生的。

虽然宋月龄搞不懂萧烨一个有钱人家的公子哥为什么要出来打工,而且在面试的过程中,对方说起话来又装又自恋,她非常的不喜欢。

但萧烨精通四大名绣里的苏绣和蜀绣,在青阳县这种穷乡僻壤的地方来说,属实罕见。

宋月龄直觉告诉自己不能放过这个罕见的人才,于是用一月二两银的工钱把对方留了下来。

后来来应聘厨艺先生的宋月龄都不怎么满意,她想要的是一个精通各地地方菜式的厨师,那些来应聘都是三脚猫功夫,做的菜连宋舒兰都看不上眼。

宋月龄索性让宋家酒楼的一个厨艺不错的小厨换岗位,换到桃花村去教孩子厨艺。

厨艺和绣艺的课程都有先生教学了,从商的先生还是没着落。

宋月龄最后决定亲自上阵,担任了从商先生的职位。

三个课程设立后,族学进行了一次大分班。

经过基础的文化考试,年纪大小,把孩子们分为了两个班。

相同年龄的,有一定基础的为一个班。

相同年龄的,没有基础的为一个班。

这样方清涵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两班孩子的基础来定制课程,专业对口,才能事半功倍。

在方清涵教其中一个班的时候,另一个班的孩子就根据自己的选择去上另外三堂技术课的课程。

技术课的课程是选择了就不能改变的,选择了一项技术,没有特殊原因的话,就要一直学到精为止,不可以三心二意。

宋月龄也没学过商业管理,她教的都是自己混出来的经验。

在宋月龄的见解里,从商无非就是精通算数,外加一个灵活变通的脑子。

所以第一堂课,宋月龄让孩子们背乘法口诀表。

反正年龄都还小,先把算数学精通了再说。

这个朝代本身就有乘法口诀表,只是顺序和现代的不一样。

现代的顺序是从一一得一开始,由九九八十一结束。

这个朝代则是反着来,由九九八十一开始。

宋月龄小时候淋过雨,两个顺序她都背过,所以她要撕掉孩子们的伞,让孩子们把正序倒序都得背出来,并且只有一天时间熟背,一天后她就要验收成果。

要是有孩子背不出来的,那就罚抄十遍乘法口诀表。

孩子们哀嚎连天,但都完成了背乘法口诀的功课。

没有孩子喜提十遍罚抄,宋月龄表示不满意,但没关系,日子还长,总有机会的。

时光缓缓流逝,藕塘里的莲蓬成熟了。

又到了研究新菜式的时候。

这时正值酷暑,除了早晚还有些凉爽外,其余时间的日头能直接把人晒成狗。

不过再怎么热,也没有现代的夏天热。

中午最热的时候,只要坐在树荫底下,都是凉爽的。

宋月龄在藕塘摘了几个莲蓬回家,把莲子取出来。

莲子晒干了可以煲汤,也可以用来制作莲蓉馅。

莲子芯晒干了可以泡水喝,去热降燥,对治疗失眠有奇效。

宋月龄用莲子莲芯做了五道菜出来。

莲子糕,莲子炖鸡汤、莲子糖水、莲子心茶、莲子心冻。

宋月龄留了一部分莲子莲子心自家吃,剩余的都派人送到了宋家酒楼里。

全部莲蓬消耗完,已经是十天之后了,宋家酒楼靠着莲蓬又大赚了一笔。

到了夏收,山脚的荒地全部开垦完成。

新院子也进入收尾阶段,再过十几日就可以入住了,藕粉加工厂紧跟着建成。

这个夏天一切都过得那么快。

宋月龄感叹着,把女强人队召集到藕塘边,放塘,抓鱼,挖藕。

全部莲藕挖出来,有四千斤多。

留了一部分作下一季的藕种,其余的大部分都被送到加工厂加工藕粉,剩下一部分送到宋家酒楼,做新的菜式。

炸藕盒,凉拌藕片、糖醋莲藕烧排骨、蜜汁糯米藕。

新菜式一经上架,就受到顾客们的大力追捧,这其中大多顾客还是隔壁县来的。

两日后,藕粉也加工了一批出来。

加入一些坚果桂花,半斤一罐,打包精致,放到宋家酒楼里出售,五百文一罐。

经过宣传,第一批两百罐藕粉很快被富家贵女们一抢而空。

宋月龄不着急上架第二批藕粉,反而是停了几天。

在课堂上,宋月龄告诉孩子们,这叫饥饿营销,可以把商品炒到一个金贵稀有的等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