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一首歌唱罢,现场的所有人,都还沉浸在歌曲的意境之中。
回顾着自己的梦想,自己在意的亲人朋友。
但是,现场的时间不可能,就这样停摆。
赛事的流程,还在继续。
毕竟5个评委,坐在这里,自然是为了评估参赛的选手,有没有资格进入下一轮的复赛。
随着提示铃声的响起,评委们都从自己的思绪里走了出来。
他们看着眼前这个仅有5岁的小男孩,由衷的感叹了一声后浪的强劲。
坐在中间的评委,第一个发言。
“苏明,你的演绎让我惊叹。”
“你是我目前遇到的所有选手里,把歌曲的情感意境,演绎的最为深刻的人。”
“我很看好你!所以在我这里,你过关了!”
这个评委,眼眶微红,很显然是被苏明,刚刚演绎的那首《星星》给影响到了。
第二个开口的评委,是英皇音乐学院的老师之一,上一个评委点出了苏明的情感共情做的很棒。
他寻思了一下,发现正因为苏明的情感意境做的特别好,反倒使人忽略了这首歌的难度。
他特意点出了这首歌的难度系数:“这是一首,高音难度非常大的歌。”
“你能把这首《星星》,表现得如此游刃有余,可见你的天赋和实力都是非常厉害的。”
“更难的的是,你在完美演唱了这首,高难度系数的歌时,还可以把其中的情感,表现得如此到位。”
“这实在是,令人惊叹!”
说着,也给苏明通过了。
其他三位评委,仔细想了想,发现其中竟然没有什么可以挑刺的地方。
从歌曲的正常演绎技巧,到实际的发音情况。
他们思索了半天,都觉得非常的完美。
而在音乐的情感表达上面,苏明的演绎更是无可挑剔。
虽然有歌词,但是那是俄语,他们其实是听不懂的。
但是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表达的意思,他们都能从苏明的歌声里,体会出来。
这才是真正令人赞叹的点。
也是现在,很多的年轻歌者,很难做到的。
他们没多说什么,只是简单的认同了一下,前两位评委的观点。
就给苏明通过了。
并让他回去准备一下,之后的复赛。
此时看了直播的网友们都惊了。
海外的网友,也纷纷在各自的直播间留言。
“这个来自于东方的小男孩,真的厉害了啊!5个评委,都认可了他的演绎呢!我看到现在,5人都认可的情况,可不足一只手的数!”
“我觉得如果是我,我也肯定会给他过!不让他过,会让我觉得对不起在天堂的妈妈!”
“不行了,这个来自东方的小男孩,是不是会魔法?或者说是东方的神秘巫术?为什么我一听就想哭?还想到了我那,被丢失的梦想!”
“不愧是十年左右,才来一届的音乐盛宴,这选手的质量就是高!”
“我要被这个小男孩圈粉了,简直就是我的神!”
……
不只是直播间,还有其他的平台,如in、海外维博等,都有很多的国外友人,在那里激情发言。
全都是在表达着自己的感受,表达各自对苏明演绎的《星星》的赞赏。
有一个国外的网友,含着泪写下了自己对苏明演唱的,这首《星星》的评论。
他表示自己,虽然听不懂歌词。
但是他感受到了其中情感的拉扯。
那种拼尽全力的挽留,却留不住的绝望。
星星点点的回忆,加深了留不住的遗憾,也加深了自身的痛苦与拉扯。
就好像自己在和,重要的亲人告别一般。
然而其中,又蕴含了新生。
蕴含了希望和理想。
梦,如星星难以企及,但却能指引人前行。
逝去的亲人也如同星星一般,在黑夜里给予人陪伴。
写完了这些感受,这个网友还特意去翻了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发现还真的是为了已逝的母亲所写。
词意和自身的理解相似。
此时,他是真的意识到,苏明的演绎是真的绝!
也开始明白了。
音乐确实是不分国界的!
好的音乐,他本身就自带语言,自带含义。
自然而然的就能让人,理解其中的意境,其中的故事。
对此他在发送评价后,又加了一句感叹。
这孩子的演绎,真的太能令人共情了!
并把自己查找到的资料,给附了上去。
引得许多网友纷纷点赞,认同。
因为他们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还有俄国的网友现身说法,表示苏明的俄语相当纯正。
他们本国的人听起来,没有丝毫的跳戏感。
……
而国内的网友们,正处于互喷的吵架阶段。
有的网友说,苏明一直没上直播,说明就是没有资格去。
之前的一切,都是吹的。
而一直支持苏明的粉丝,虽然久久未见苏明的身影,有点不安。
但是,这个伊丽莎白国际音乐大赛的初赛阶段,显然是还没有结束。
只要没有结束,就不能盖棺定论!
他们以此为由,进行了反驳。
果然,没等上太久,他们就在直播里看到了苏明的身影。
立马开始奔走相告,并且@之前唱衰、怀疑的网友们。
让他们睁大眼睛,好好看看!
他们家小朋友,这不是就来了吗?
说参加了伊丽莎白国际音乐大赛,就是参加了!
不跟你们玩虚的一套!
一瞬间,尘埃落定,粉丝们都扬眉吐气的很。
不等他们再多嘲讽两句,苏明的演唱便开始了。
观看直播的观众们,一下子都被苏明的嗓音,给吸引住了全部的注意力。
略带悲怆的歌声,让大家的心都揪了起来。
他们仿佛感受到了歌曲中的绝望。
以及从绝望悲痛中,从新走出来,迎接新生。
他们仿佛看到了星星。
在指引着他,向前走。
走到他应该去的地方。
那个地方,那个方向。
就像是坠在前方的梦想,和那未能抵达的彼岸。
一时间,听到苏明演唱的国人,都若有所感。
有的想到了逝去的亲人,一时间悲从中来。
有的回忆起了当年,未曾坚持的梦想,感慨万千。
最后两种感觉汇聚在了一起,更是五味杂陈。
最怕“子欲养而亲不待”。
梦想可贵,但若是没有了那个,自己最希望看到的人,那似乎也没有了过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