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又又带着一大包药到了宋姨家,破败的房子,周围已经没有蹲守的人。
还没等沈又又敲门,年老就开了门。伸出头左右看了一眼,这才让沈又又进去。
“阿溪一直等着你呢,让我在门口候着。”年老这话说得有几分怨气,可是心里是开心的。
上回针灸过后,阿溪的情况已经好多了。
只要小姑娘的药对阿溪的病有用,别说让他在大门口等着了,就算让他睡在大门口都成!
“年老您太客气了。”沈又又有些不好意思,自己也没说清楚具体什么时间过来,让老人家在门口候着,不大合适。
年老摆摆手,不甚在意。
阿溪喜欢这个孩子。
他们这辈子没有一儿半女,临了,有这么个年轻孩子来看看他们,也挺好。
宋溪像上次那样,坐在床上。窗边的光斜射进屋内,阳光落在她的身上,多了几分烟火气。
“宋姨,我来了。”沈又又把药放在屋里的桌子上,直接坐到宋姨身边。
“又又来啦!”宋溪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这孩子,看着就招人喜欢。
“今天气色不错,多晒晒太阳也好,补补钙。”沈又又说着,手伸过去,要给宋溪把脉。
“补补该?”宋溪疑惑了,补补钙是什么?又和晒太阳有什么关系?
沈又又噗嗤一声笑了:“是补钙。钙是我们身体里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你可以理解成身体必须得营养。晒太阳呢,有助于这种营养的吸收。”
沈又又对待宋溪,像是对待小朋友一般,仔细耐心地解释着。
“今天脉象好一些,咱们今天再针灸一次,之后就不用这么频繁,三天针灸一次就可以了。”沈又又说着,从自己的布袋子里拿出针灸包和酒精。
低头给银针消毒的时候,脖子上的玉坠从衣领里露了出来。
宋溪看着玉佩,眼泪突然就流下来。
“清墨,你认识清墨?”宋溪抓着沈又又的衣角,眼神紧紧盯着沈又又脖子上的玉佩。
清透碧绿的颜色,上面繁复的花纹,用篆书刻着两个字。
那是她们家的标识。
“谁?”沈又又被宋姨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弄懵了,她怎么会突然问自己这些。
宋溪似乎一时间有些恍惚,看着沈又又,又像是通过她在看另一个人。
“清墨,我的妹妹……她在哪儿啊!”宋溪的眼泪无休无止,仿佛要把这辈子所有的眼泪都流干。
听清楚了宋姨口中的名字,再想到她的姓氏,沈又又恍然大悟:“您是说,宋清墨?”
原主的记忆里没有母亲,让她一时之间,没想到清墨是谁。
“你知道!你知道!她在哪儿?你告诉我她在哪儿啊!”宋溪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说着说着就要下床去找她。
年老跑过来,蹲下身子给宋溪穿上鞋子:“好,我带你去找她。”
年老一边说,一边给沈又又使眼色。
沈又又一根针下去,宋溪已经软绵绵地躺到了床上。
“我让你安慰她,你干嘛扎针啊!”年老瞪着沈又又,气得吹胡子。
沈又又:?
“我怎么知道你什么意思!”沈又又更气。“还有,宋姨说的宋清墨是什么意思,她和我妈什么关系?”
年老也愣了:“你说,宋清墨是你娘?”
沈又又点头。
年老突然就坐下了,仿佛卸下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
“怪不得,怪不得阿溪喜欢你,觉得你亲切。”年老终于露出笑意,伸出握住宋姨的手,眼含热泪。
“你娘,是阿溪的妹妹,亲妹妹。你这声宋姨,应该这么叫。”
任谁也想不到,阿溪认下的小姑娘,就是他们的小外甥女。
“当年,我因为工作缘故,被人陷害,从京市调到了桐市。那时候,咱们新华夏还没有成立,外边都是打仗的 。
我和你姨刚结婚两年,她不放心我一个人在桐市工作,怕我吃不好,穿不暖,从京市来桐市陪我。她身子本来就不好,在京市还有家人照料,也有医生前后守着。
来了桐市之后,身子骨就不如以前了。
我不是东西,明知道那种情况,还让她怀了身子。
那会儿战乱,没有一处太平的。阿溪就是那时候没了孩子,身子也在那时候伤着了。”
年老一声叹息,继续道:
“后来,是京城传来消息,你姥爷姥姥一家要离开京城,到国外去。他们年纪大了,担心国内不太平,想让你母亲到国外继续念书。
你应该看过那枚玉佩吧,篆书,刻的是‘独孤’,那是你们家的姓氏,也是家族的图腾。
独孤家传承百年,家底殷实。有些人不想让他们离开,使尽了手段。
你的母亲,就是在那个时候走失的。
阿溪知道后,万分悔恨。怪自己没有在父母跟前尽孝,也怪自己没有照顾好妹妹。
她们俩打小感情就好,我上门提亲的时候,你母亲还小,凶巴巴地跟我说,要让我照顾好她的姐姐,不然会让我好看。”
想起少年往事,年老轻笑一声。
那时候青春年少,大户人家的少爷小姐,更是活得恣意,不知人间疾苦。
“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往京市写信,可惜都没有收到回信。”
“阿溪担心自己的身子骨,总怕自己离开前还没找到你母亲,始终不愿放过自己。”
年老说完,长长呼出一口气。这件事是他们夫妻二人心里的巨石,如今见到清墨的孩子,也算是放心了。
床上躺着的宋溪,缓缓睁开眼睛,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沈又又,泪水不由自主地掉落。
一滴又一滴,砸在身前的被子上,洇开成一小片。
“我早该想到的,你那么像她。”
看到沈又又如今这般模样,她心里已经有了猜测。
她的妹妹,善良纯真,是独孤家最天真可爱的小姑娘,是蜜罐里长大的小公主,是该一生幸福无忧的宠儿。
她爱读书,也常为了战事焦灼而愁容满面,会担心外边的百姓怎么办,会关心乡下的村民粮食欠收如何养家糊口。
她温柔,敏感,又柔韧。
她教不出沈又又这样的孩子。
睿智,理性,且独立。
沈又又很好,可宋溪就是知道,她不是清墨带大的孩子。
她的妹妹,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