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我在明末当皇帝 > 第22章 想办法赈灾

第22章 想办法赈灾

朱旭看着站在下方的温体仁开口道:“温体仁,知道朕为什么留你下来吗。”

“臣下愚钝,不知陛下为何留下臣。”

朱旭看温体仁装傻,他就知道了,这个老狐狸不见兔子不撒鹰。

“温爱卿朕最近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呀。”

温体仁也有点懵,这剧本不对呀,你睡不着觉给我留下来干嘛。

但他还是硬着头皮答道:“不知陛下所为何事。”

“陕北大旱,百姓困苦,流离失所这让朕痛心疾首。”

说着说着朱旭还抹了抹眼睛,仿佛真的要落泪了一般。

一旁的温体仁见状立刻配合着拍马屁道:“陛下仁德,实乃圣明之君呀。”

朱旭却不理会他拍的马屁,而是继续道:“温爱卿,如今朕的内阁大多皆是庸碌无能之辈,朕缺一位治世能臣呀。”

温体仁也是不含糊,顺杆就往上爬,连忙拜倒在地。

“陛下日理万机,臣愿为陛下分忧,必定不负君恩。”

朱旭见气氛都到这了,有些话该说了。

“那温爱卿可有解朕心忧的良策。”

温体仁眼珠子转悠着,犹豫开口道:“陛下臣确实有一计策,但。”

“孙爱卿有何顾虑不妨直言。”

“陛下,臣身为礼部尚书,平日里宗室弟子的俸禄与良田臣都了如指掌。”

温体仁为了这个阁臣的位置也是豁出去了,大明谁最有钱他这个礼部尚书还能不知道。

大明延续两百多年,宗室子弟不用交税的惯例就已经持续了两百多年。

并且大明爵位一直承袭,朝廷还要拨粮食养着这一批人,以至于到了崇祯时期,那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朝廷还要掏钱养着。

如今温体仁把宗室弟子的问题抛出来,是想要看看皇帝的态度。

如果皇帝不愿意动这些宗室子弟,那这个事自己就办不了,饥荒时期什么最重要,那当然是粮食呀。

没有粮食拿什么赈灾,至于自己掏钱那是根本不可能。

朱旭看着站在原地的温体仁,心想温体仁果然是有能力的,知道赈灾要的是粮食。

也知道粮食在哪。

虽然他提的这个方案自己简直不要太满意,但是好歹也要装一下,不然显得自己太过于冷酷无情。

朱旭沉吟片刻后开口道:“温爱卿所言朕已然清楚,如今国朝不稳,为了祖宗社稷,朕相信朕的叔伯会帮朕的。”

朱旭从座椅上起来,缓缓走下台阶,拍了拍温体仁的肩膀。

“温爱卿,朕相信你能处理好此事。”

“臣定然不负陛下所托!”

随后朱旭让王承恩将其带了出去,把郑士毅叫了进来。

“郑士毅!”

“臣在。”

“朕自天启年间启用你至今,你对朕忠心耿耿,尽忠职守,让朕颇为满意呀。”

见皇帝如此关注自己,郑士毅激动不已

连忙道:“臣下惶恐,臣深受陛下器重,所做之事皆不过分内之事,怎敢劳陛下挂念。”

朱旭见气氛已经烘托起来了,接下来就该让他去办事了,不然一进来就叫人办事,显得自己有些冷酷无情。

先提一嘴下属这些年的努力,自己都看在眼里,然后再叫他去办事,效率能提高不少,这也是朱旭前世所学到的经验。

“朕近日来心忧百姓,整夜整夜无法入眠呀,郑指挥使你可愿为朕分忧。”

此刻郑士毅心潮澎湃,一听皇帝有要事吩咐,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

“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朕有个案子需要你亲自督办,有人私通建奴朕这里已然有了眉目,你带人去山西,将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彻查这八人!”

目前山西灾荒极度缺粮,这八人屯粮不说,更是当上了汉奸,吃里扒外,为了赚钱私通建奴倒卖军需,又给建奴售卖粮食。

最后满清入关后,还被册封了一个八大皇商的名号。

可以说崇祯挂歪脖子树,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今日自己就要拿他们开刀。

现在北方多地大旱,农民军这个时候已经成了气候,要是自己再不把百姓安定下来,历史将会再次重蹈覆辙。

历史上崇祯不敢干的事,他来干。

历史上崇祯不敢挥的刀,他来挥。

现在就是个你死我忘的局面,朱旭可不想上吊。

郑士毅接过命令后,心中了然,这案子自己绝对给皇帝办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锦衣卫的专长本就是拿人办案,更何况他还是个都指挥使。

天子亲军,手握先斩后奏的生杀权柄,这点事办不了,他这个都指挥使也不用干了。

郑士毅领命之后便出去了。

赈灾在办了,剩下的就是军改了。

不过此时还不宜动刀,还要在等上几日。

时光飞逝,两日迅速便过去了。

此时距离遵化之战已经过去了三日,孙承宗等人已然回到了京城。

这一日的早朝之上,孙承宗与不少武将都一同来了,将武器卸下后,便与朝臣一同进入了太和殿内。

在进行过基本的仪式后早朝便正式开始了

孙承宗出列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准!”

“陛下,遵化一战,我军死伤数万,实乃臣统率不利,望陛下治臣之罪。”

孙承宗第一个站了出来要皇帝治,自己的罪,因为他知道就算自己不说,朝中也会有人说的。

孙承宗说完后,黄宗昌立马站了出来。

“陛下,孙大人临危受命,击退建奴,虽有损失但实乃功勋,望陛下明鉴。”

这事不赖孙承宗朱旭也知道,但是还是得装装样子。

“孙爱卿言重了,如黄御史所言,孙爱卿实乃有功之臣,若朕处罚功臣,岂不是寒了百官之心。”

“传朕旨意,孙承宗领兵击退建奴,赏银千两!”

“谢陛下。”

孙承宗见皇帝没有责罚自己,内心也安定了不少。

朝廷百官早在前几天就知道皇帝的态度了,一时间也没人说什么。

而朱旭此时的心思可不在这上面,他在乎的是自己的新军将领要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