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崔氏崔诚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其他众人见状,也是纷纷响应。
只有荥阳郑氏的郑文道:
“哎,两千五百贯也不是小数目了。真不知道怎么和家族交待。”
郑文旁边,清河崔氏的崔诚道:
“郑兄,不用担心,等流民都到了,长安城粮价必定上涨,咱们今天捐了多少,到时候让朝廷翻几倍几十倍的给咱们送回来。”
众人闻言都是哈哈大笑。只有主座上的王珪,面露不悦。
不过五姓七望同气连枝,他也没有办法。在家族和国家利益冲突时,他只能选择站在家族这边。
见众人商议好之后,王珪就让众人回去准备了。
....
贞观五年,十月二十日,午时,太极宫,甘露殿
李世民端坐在大殿上,正准备吃午饭,就见长孙皇后带着长乐公主走进了大殿。李世民疑惑道:
“观音婢,你们怎么这么快就从东市回来了?”
长孙皇后道:
“二郎,我们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需要和你说,这里有一件衣服是秦明送的,您先穿上试试看怎么样?”
说着从身后宫女那里接过羽绒服,递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衣服,翻来覆去的看了看,除了款式特别一点,轻一点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还是长孙的服侍下,穿在了身上。
长孙把李世民的衣领整理好,她才发现,李世民这身墨青色的衣服上,绣着两条红色的鲤鱼。
长孙见时间也差不多了,问道:“二郎,你觉得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很暖和。”
李世民活动了手臂,又感受了下身体,看着长孙道:
“确实很暖和,这说话的时间,甚至觉得有些热。
诶,观音婢这衣服是什么做的?为什么这么暖和?”
长孙笑着,帮李世民把衣服脱下来,道:
“这件衣服,是秦明上次听你说,我的病怕受寒,这几天找人,专门给妾身做的,也给陛下您和长乐他们三个,每人做了一件。”
“听他说,每件衣服要用一百只鹅的绒毛,填充到衣服里,才能达到这种保暖效果。”
......
李世民手抚摸在羽绒服上,感受了下,看着长孙道:
“嗯,这孩子有心了。不过一百只鹅做这一件衣服,太奢侈了,被魏征知道,估计又要说朕浪费了。可惜,这东西没办法大量制作,不然我大唐百姓冬天能少死好多人。”
长孙笑道:“陛下,臣妾和长乐之所以赶着回来,就是为了这件事。”
”哦?观音婢何出此言?”
“秦明发现了一种花可以替代鹅毛,保暖效果只比鹅毛差一点,而且这种花可以在我大唐大规模种植,陛下您看就是这个,秦明说这种花叫棉花,是上次我们带去府上的。”
李世民接过长孙递过来的棉花,拿在手里看了看,道:
“朕记得,这种花御花园里还有不少,上次去秦府,也是朕让人摘了打过去的。”
言罢把棉花递给了一旁的无舌道:
“无舌,你拿着这个棉花去问问,御花园的管事太监,看这个是哪里进贡来的。”
“是陛下,老奴这就去问。”
说完无舌快步走出了大殿。
李世民又向长孙询问了一下,事情的具体细节。
当得知秦明说如果种子够,几年内就可以让大唐百姓,人人不用受冻之后,李世民整个人都激动起来了。
如果在他的贞观年可以实现,百姓有这种衣服穿,不怕严寒的话,那可是一笔天大的功绩,史书上也会留下重重一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