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水暖鸭先知,改革春风已满地!八十年代的到来,作为主角的李小兵终于可以扬眉吐气,衣锦还乡。
传说先辈人说过,出人头地不衣锦还乡好此是什么珠夜行!李小兵老几十岁也不免俗啊!一大票人顶着爱国的投资商终于可以大摇大摆,迈着社会的步伐回国投资啦!
刚迈进国门,那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大大的横幅上写着欢迎祖国游子归国。大老远就看见自己的孙子和一个漂亮的女娃娃,随行的一看就是当地政府领导班子!
李小兵是好多年没有见过这种阵仗,本来归乡的忐忑,在这一瞬间真的是热泪盈眶。自己也没想到,在自己有生之年,还真的能回到自己的祖国,当年为之奋斗抗战的祖国!
接下来的程序自然是大家在一块儿聚餐,缅怀曾经的过去展望未来。几千年的传统一直保留了下来,那就是大家一块儿在吃饭喝酒当中把正事也给谈了下来。李小兵也郑重的当着所有的领导表示,他回国不但为了投资,还会为国家的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大手一挥就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捐赠了一大笔的钞票,有了李小兵的带头,一同回港的投资商人们也纷纷踊跃了起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整个的欢迎会在愉快的氛围当中结束,以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接下来李小兵在当地领导的陪同和关心下,李小兵道出他这次回国的几个目的。他告诉当地的领导,他希望回到他曾经在上海工作过的地方,回去看一看,希望能碰到一些熟人和曾经的战友。
商业方面的事情他完全放手给了他的孙子,如果政府在哪些地方,需要李小兵集团出力,完全可以和他孙子洽谈就行。李小兵回国的目的主要是想见见自己的老朋友,老同事,想回到自己家乡在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四处走走看看。
李小兵的这些要求,政府部门爽快的答应了。他们知道李小兵祖籍是在四川常,以前常年工作待过地方是在上海,陕北和东北。只要当地部门脑袋灵活一点,相信都可以取不少的收获。无论是获得捐赠还是投资,对当地来说无疑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最终李小兵的行程定了下来,那就是先从客机到四川,然后再沿着四川到陕北,又从陕北到东北,最后从东北到首都,最后一站是上海。这样去走遍了,李小平想走的地方。同时,李小平也可以在首都见见自己的亲家,双方坐下来把孙儿的婚事给定下。
李小兵一路上是非常忐忑,特别是飞机在成都下机的时候,正所谓近乡者怯!可是当李小兵一下飞机的时候,熟悉的乡音以及热闹欢迎的场景,李小兵忍不住眼泪再次流下。整整60年了,李小兵当年在军阀混战,为求为母治病离开了家乡,离开自己生活了十多年的家乡,今天终于回来了!
特别是李小兵回到自己家乡,看见村庄的房屋还在,只是多了许多陌生的面孔。在当地政府介绍下方知,李小兵当年带走了村民,之所以村庄没有荒废,是因为抗战爆发后,大量难民涌入四川。当年的民国政府安置难民进住村庄,所以村庄才得以没有荒废!
当时村民听说李小兵他们才是村庄原始的主人家,于是前来纷纷感谢在乱世让他们有幸遮风挡雨,耕种求生!纷纷的邀请李小兵到他们家里去做客,虽然都是粗茶淡饭。李小兵含着眼泪吃的非常开心,他觉得这才是他人生当中吃的最好的一顿饭。
饭后之余李小兵同村中年长者聊了许久,也了解了村庄里面临的许多问题。李小兵通过当地政府领导的同意之后,决定把这个村庄建设成新时代的两地友谊见证。不但整个村庄进行重建,而且在村庄里要配置医疗,教育,养老以及还要给村民们投资创利的项目。
当地政府考虑到李小兵已经是年龄75岁的老人,建议他可以一路走走停停,不一定要忙于赶路。李小兵接纳了这个善意的建议,在四川家乡就待了一个多月,时常见他在村头田里游荡,要么就是陪老人一起聊天,下棋。要么就是带着一群孩子到处游玩,这群小孩也挺喜欢他这个外来的爷爷,根本就不像家里板着脸的老爷爷,显得更为慈祥。
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四川,李小兵他们一行人到达了陕北。坡还是那黄土坡,调还是那个高亢的调。同样也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欢迎,让李小兵也印起了当年他在陕北待过的日子,最后他向当地政府捐赠一笔资金,希望用于教育和帮助陕北解决水土的问题。
在陕北待的这一个月当中,李小兵可是天天的羊肉泡馍,慰籍了当年他在陕北工作时想吃都没办法吃的状况。同行人都问他,你已经吃了一个月,难道没有吃腻吗?
李小兵用回忆的腔调告诉他们,当年他和战友们在陕北工作的时候,当时的情况到底有多艰难。随行的人也理解了李小兵的心态,要是谁经历过吃不饱吃不好的年月,谁还不珍惜现在天天的羊肉泡馍。
离开了陕北之后,他们就到了东北,好在这一时期,东北还是在夏季,温度比较适宜。东北是共和国的重工业生产基地,所以它的建设更加城市化。
同时东北的物产也非常的丰富,野生动物比起陕北和四川来,那可是多了不知多少倍。李小兵一行人可是在东北过足瘾,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李小平也向当地政府提出了帮助。政府工业更新换代以及注入资金,解决目前的困难。
李小兵他们一行人最终在东北老乡恋恋不舍当中离开了东北,飞往了首都。说实在李小兵往首都的这一行,心里面也是七上八下。据他从孙儿那里了解,自己未来的这个孙儿媳妇家,可是属于真正的高干子弟。
作为自己这位老亲家,确实是一个老革命同志,从大革命时代就参加革命。立下的功劳数不胜数。李小平刚到首都之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忽然改变了行程,他觉得应该先去一趟上海,再回来见他这位老亲家。
李小兵做梦都没有想到他回上海的一趟,让他这次的回国之旅出现了大的改变。到了上海之后,当地的政府也和其他地方的政府一样对他关怀备至。最主要的是上海有他不少曾经一起工作的同志,虽然都是退休了但现在的人还是有不少。
大部分的老同事对他的到来表示非常的高兴,可是曾经是他一个工作组的几个脸色就非常难看。李小兵也知道他对不起他们,毕竟当时他们一个工作组,他却趁机潜逃多少,对他们这些同事带来了些麻烦,大家怨恨他也很正常。
于是李小兵在酒席上连干三杯,向诸位赔罪。他说他当年也是迫于没法,才不得不走这一步险棋。对于连累了大家,他在这里深感抱歉,希望大家大人不计小人过,现在咱们都是一群老头了,能够大度的放过他。
最终这些老同事以半开玩笑的口气说:“你跑了也好啊,免得你这个大汉奸不跑,恐怕今天我们想看还看不到你。”这一点,李小兵却坚决不干。他坚称自己从二几年就参加革命,是真正的根红老党员!
但是老同事的一席话,让他立马哑口无言。别人问他谁能够跟你证明,确实李小兵现在根本就拿不出,当年是上海行动队的证明。虽说自己的大老婆陈飞燕可以为自己证明,但是他和陈飞燕是夫妻啊,一个人的证词又如何能证明?
接下来的日子,李小兵在上海呆了很长一段时间,他经常去当年,他在法租界自己居住的地方,还有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以及自己父母和行动队同志牺牲的地方,也许是他自己人老了,他被人跟踪了都不知道,最后还是被心细的老婆发现告诉了他。
李小兵最终发现那个跟踪他的人是一个残废的老人,而且此人的脸上基本上已经是到毁容了。这天李小兵正当去询问这个人的时候,这人却迎着他走来,这让李小兵手下的护卫的马警惕了起来了。
这位老人开口就用他那嘶哑变调的声音,问李小兵他是否是来自于四川家乡的李小兵?李小兵很诧异的看着对方答应了是,这位老人就像李小兵跪了下来,开始不停地痛哭。
等到这位老人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他才告诉李小兵他是谁,李小兵才知道他是当年,指派给自己父母和行动队的安保队队长。他告诉你小兵,他当年没有你很好的报复你叔和你婶,以及行动队的同志,他却苟活了下来。
这么多年他不去找李小兵,他是觉得没脸见李小兵。还有他就是一直在追查当年的事情,但是当年国家处于乱世,这么多年他不去找李小兵,他是觉得对不住李小兵,后来他还参加了入朝作战,身负重伤后才转行回来到上海。
他告诉通过这么多年,他不懈努力的追查,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从当年的一个摄影师手上搞到了一张照片。那张照片是当年的一个摄影师,从自己家的窗口无意之中看到了这个行色匆匆的人,于是他用相机从他家的窗口拍到了这个人向信箱投递告密信的瞬间。
通过这个摄影师的放大加洗,最终得到了这个告密人的一张侧脸照片。那名摄影师告诉这个保安队长说,当时他是觉得天色有点晚,觉得此人行事匆匆很可疑。他出于好奇就拍下了这个人的照片。
这位保安队长则是不遗余力的在上海待了很多年,他不停的走访查问当时告密信箱周围住的所有的住户。最终在历尽千辛万苦,才从这个摄影师手上得到这张照片。
虽然他拿到了这张照片,也知道了照片上的人是谁。但是此人早已是功勋卓著,进入了国家的高层,而他作为一个残疾人士,根本就完不成复仇的任务。这个保安队长别无他法,他甚至知道了李小兵已经潜逃出国,他只能在上海做一个小手艺人,以残疾之躯慢慢的熬着,希望在他有始之年能够重见李小兵,告诉李小兵这一切的真相。
在李小兵焦急的心情当中,这位保安队长终于拿出了这张珍藏多年的照片。李小兵一看这张照片的侧面,马上就知道这个人是谁。因为当年李小兵为了追查这件事情,不下上万次的查看当年的资料,所以当他看到这个人的侧脸时,立马就锁定了他就是当年行动二组的组长。
李小兵认出了此人之后,感慨老天真是会捉弄人。居然神一般的给他们仇恨,安置了这样的一个局面。事情有了结果,李小兵反而不急了,他则是宽慰他的这个老兄弟,他告诉他当年的事情并不怪他,他已经尽到了他的能力,别人是有心要想害他们,防不胜防。
李小兵表示至少当年他派遣保护亲人的人当中,至少还活着他一个。对于李小兵来说,就感到十分欣慰。他邀请这位老兄弟和他一起生活,他要让他的儿孙们照顾他的晚年,也算他当年对不起这帮兄弟。
李小兵告诉保安队长说,他们夫妻也老了,身边的熟人一个个越来越少,希望在晚年这帮老兄弟能天天聚在一起,能够一起享受享受生活,也不枉他们这么多年苦难。
最终还是李小兵来了一个下令,才迫使这个老兄弟答应了他的请求。既然仇人知道了是谁,李小兵倒是一点都不着急,他曾经在脑海里面想过无数次报仇的手段,但是在这一刻说实在话,李小兵的心也乱了,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自己,这个多年纵横的仇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