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六年,末。
大雪依旧,寒冬笼罩了整个京师。
深夜,乾清宫,无人的宫殿当中,一阵光影。
朱由检的身影显露出来。
“终于回来了。这一次,终于有了直面闯贼的实力!”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感受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乾清宫气息。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和果决,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大明盛世。
这一次草原之行,虽然历经艰险,但也收获颇丰。
不仅成功地帮助朱棣击败了瓦剌大军,生擒了马哈木,还找到了那个未来会成为瓦剌太师的也先,并将其铲除。
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大量的奖励,这些奖励将会极大地增强他的实力,让他有了直面闯贼的底气。
【完成任务一,帮助朱棣击败马哈木,获得奖励永乐神机营】
【完成任务二,阻止朱祁镇复辟,获得奖励钢铁熔炼炉及其整套生产线】
看着这两个任务奖励,朱由检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激动。
永乐神机营,那可是明朝时期最精锐的火器部队之一,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火器,战斗力极强。
有了这支部队,他对付闯贼的把握就更大了。
而钢铁熔炼炉及其整套生产线,更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钢铁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地位。
有了这套生产线,他就可以大量生产高质量的钢铁,用来制造更加先进的火器和装备,进一步提升大明的实力。
朱由检并没有急着去领取奖励,而是先回到了自己的寝宫,好好休息了一番。
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
他必须养精蓄锐,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接下来的挑战。
次日一早,朱由检便召见了兵部尚书张国维和工部尚书范景文。
他打算将永乐神机营和钢铁生产线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办。
毕竟,这些事情涉及到军队和工部,需要他们去具体操作和实施。
“臣张国维(范景文)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国维和范景文一进殿,便恭恭敬敬地向朱由检行礼。
这两个官员,原本在朝当中虽然官职不算小,但是并不受崇祯重视。
但来自后世的朱由检知道,这两人都是忠臣。
范景文历任多个要职,历官东昌府推官、吏部文选郎中等,为人清廉正直,深受百姓爱戴。
李自成攻陷北京后,范景文留下遗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后赴双塔寺旁的古井自杀
至于张国维是在清军入关之后,坚持抗清,曾先后渡过钱塘江与杭州湾,收复富阳、分水等地,并一度对驻杭州的清军展开反攻。
后来,义乌陷落,张国维认为大势已去,不愿降清,投水而死。
“张卿,范卿,平身吧。”
朱由检看着眼前的两位大臣,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在这个时代,像张国维和范景文这样的忠臣实在是太少了。
他们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样的臣子,才是大明的脊梁和希望所在。
“谢皇上!”
张国维和范景文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等待朱由检的吩咐。
“朕今日召见二位爱卿,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你们去办。”
朱由检看着两人,缓缓地说道。
“皇上请吩咐,臣等万死不辞!”
张国维和范景文齐声说道,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好!朕要你们做的事情就是生产此种枪支,需要足够装备处一支三万人的军队,以及配套的弹药,越多越好。”
朱由检说着,将一份图纸递给了张国维。
“这是火器的设计图纸,你拿去工部,让工匠们尽快制造出来。记住,这件事情要绝对保密,不得有任何泄露。”
张国维接过图纸,看了一眼,顿时被上面的内容惊呆了。
他虽然不是火器专家,但也能够看出这份图纸上的火器设计之精妙,远超过现在大明所装备的火器。
他知道,这将是大明火器的一次重大革新。
“臣遵旨!臣一定将此事办得妥妥帖帖,绝不辜负皇上的期望!”
张国维跪倒在地,郑重地向朱由检磕了三个响头。
范景文虽然没有看到图纸上的内容,但也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他跟着张国维一起跪倒在地,向朱由检表示了自己的决心和忠诚。
“皇上放心,臣等一定尽心竭力,为大明江山社稷尽忠!”
朱由检看着两人的表现,心中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这件事情交给张国维和范景文去办,一定能够办得妥妥帖帖。
接下来,他又将钢铁生产线的事情交给了范景文去负责。
范景文同样郑重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并表示一定会尽全力去完成。
“好了,你们下去吧。记住,这件事情要绝对保密,不得有任何泄露。”
朱由检再次叮嘱道。
“臣等遵旨!”
张国维和范景文齐声说道,然后退出了乾清宫。
他们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将会改变大明的命运和未来。
他们必须小心谨慎,全力以赴,才能够不辜负皇上的期望和信任。
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整顿朝纲,清除那些贪腐无能的官员,选拔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才来充实朝廷。
只有这样,大明才能够有一个清明、高效的政府,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于是,朱由检下令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整饬行动,对那些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官员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他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那些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才,将他们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上。
这些举措在朝廷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那些贪腐无能的官员人人自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轮到自己头上。
~~~~~~~
这一天夜里,
定国公徐允祯府邸。十多人汇聚在徐允祯的书房当中。
“定国公,皇上现在对我等大肆逼迫,让我们交出家产,否则就要抄家!”
大学士李建泰愤愤不平地说道,他的脸上满是怨气和不甘。
“是啊,定国公,皇上这是要把我们往死路上逼啊!”
兵部尚书张缙彦也附和道,他的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和杀意。
徐允祯坐在书房的主位上,眉头紧锁,沉默不语。
他知道,这些官员来找他,是希望他能够带头反抗朱由检的整饬行动。
但是,他也知道,这样做的风险极大,一旦失败,就是灭门之祸。
“诸位,稍安勿躁。”
徐允祯缓缓开口,声音中透露出一股威严和沉稳。
“诸位说的有道理,崇祯现在丧心病狂,若是我们不做出应对,那么势必会如同魏藻德等人,不会有好下场。君先不仁,不能怪我等不义!”
听到徐允祯这样说,在场的官员们顿时安静下来,一个个眼神闪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徐允祯环顾了一圈在场的官员,继续说道:“但是,我们也不能贸然行事。毕竟,崇祯现在还是皇上。”
说到这里,徐允祯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给在场的官员们留下思考的时间。
片刻之后,他继续说道:“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从长计议,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首先,我们要联合更多的官员,壮大我们的力量。然后,我们再寻找合适的机会,对崇祯进行反击。”
徐允祯的话音一落,在场的官员们便纷纷议论起来。
他们知道徐允祯说得有道理,但是具体该怎么做,还需要进一步商量和讨论。
于是,这些官员们开始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希望能够制定出一个完美的计划来。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的是,他们的所作所为早已经被朱由检知道了。
~~~~~~~~
乾清宫中。
朱由检坐在龙椅上,脸上满是冷意。
他的手中拿着一份密报,上面详细地记录了徐允祯等官员的密谋和计划。
“果然,还是这些家伙,真是胆大包天啊!居然敢密谋造反!”
朱由检冷冷地说道。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股杀意和决心。
他知道,这些官员都是朝廷中的蛀虫和败类,如果不及时清除的话,那么大明王朝就真的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