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队伍中的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
搜救的地点走了一遍又一遍。
头上的汗水夹杂着海水顺着头发流到眼睛里,特别难受。
我上岸后瘫坐在沙滩上,旁边的群众给我打开一瓶矿泉水对我说了句“辛苦了!”那一刻心里特别的不是滋味。猛灌了两口水,将剩下的全部浇在头上。
苏所长过来:“你们先回单位休息下,我带领其他伙计在这。”
回到车上,气氛很压抑,伙计们的心情都很沉重,本想抽根烟,可是拿出来的时候发现烟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湿透了。
“小郑,还有烟吗?”
“呃……我的也湿透了,不能抽了。”
到前面超市买一盒吧!
到达超市后:“老板,拿两盒烟。”
超市老板八卦的问:“人找到了吗?”
“目前还没有。”
“还没找到的话人就够呛了,这么长时间生还的可能性很小啊。都是些外地人,不知道大自然的威力,台风天下海游泳,简直就是老寿星吃耗子药。”超市老板感慨道。
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
回到单位后,值班的同事也在打听现场什么情况。
简单的陈述后,各自散去。
再次返回海水浴场的时候,沙滩上已经搭建一个帐篷,帐篷内支起一张桌子,成立了一个临时指挥场所,被困者的家属,所里的领导,上边的领导,消防救援的,急救中心的,属地政府的,一些民间的救援团队的代表。
研究制定了一套又一套的方案。
海边的救援队伍,人员明显少了很多,有一些热心帮忙的群众,已经离开了,剩下的都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在紧张的搜寻着,搜索面积也扩大到了很多。
夜幕降临,风吹的帐篷呼呼的响。
被困者的家属从帐篷里走出来,哭红的双眼,走到水边,面朝大海喃喃道:“葛二蛋(化名),你到底在哪?”
次日清晨。
风浪相当于前一天小了很多。
一救援队干部讲到:“趁现在风浪小,抓紧有利时间,先把无人机放出去,检查一下冲锋舟在上冲锋舟,尽可能的扩大搜索面积,其他人到瞭望台上用望远镜观察。”
“无人机整装完毕,可以起飞。”
“放…”
两架无人机嗖嗖的飞向海面。
“冲锋舟运行正常,可以下水。”
“放…”
冲锋舟交替的驶向大海。
“无人机画面显示在离岸两海里东南方向发现疑似溺水者,请求冲锋舟前往确认。”
两艘冲锋舟立刻调头前往指定区域,到达该区域后发现是尼龙袋子,确认不是溺水者。
救援队干部:“只要没找到溺水者,就代表着对方有生还的可能。”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时间过去一天一夜了,生还的可能很小,只是心里不愿意承认罢了。
时间很快到了第三天,搜索面积延伸了十几公里,终于在下游码头的外围发现了该溺水者,溺水者已经永远的离开了。
很抱歉在这种场合下认识你。
电话通知了临时指挥室,十几分钟后,这几天一直参与救援的人员全都到齐,遇难者的家属颤抖的跪在旁边,一遍又一遍的呼喊遇难者的姓名。
在将遇难者的遗体抬出来以后,制作相关的文书资料。
致辞,三天的救援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