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姐弟二人来到杂货铺。
做饭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火不需要她操心,米已经买了,油呢这个时代当然就是吃猪肉了。
酱嘛,可以买点,醋?可买可不买,茶就更不需要了,现在家里还没达到会喝茶的水平。
不止这些,宋立夏想到了糖。
明珠和宋引伤得重,喝药是其一,吃点糖也是很有必要的。
宋立夏没有买没必要的东西,就买了一小壶酱油和一点白砂糖。
酱油花了两文钱,糖贵点,三文钱,买的不多,一小包,多了来不及吃容易化。
不过这个物件是真便宜呀。
白沙糖,古名石蜜,是熬成糖浆后加入牛乳制成的蔗糖。源于西域,历经汉代到唐代,由糖中出现的小颗粒代表砂糖的雏形。
所以这个类似明清时期的发展朝代,这些东西也是有的,而且制作工艺也比较纯熟,要不然糖也不会这么便宜。
宋立夏真是爱死这个物价了,当一个朝代富足,百姓的幸福指数就会很高,因为国家太平,物价稳定,这幸福指数能不高吗?
这也是宋立夏无比庆幸的地方,虽然是古代,但并不是物质匮乏的那种,也不是思想封建的时候。
要是穿到裹小脚的那种时代,宋立夏真的会哭死。
感谢P总。
宋立夏在心底默念,然后出了杂货铺,前往卖猪肉的摊子。
“客官,我这猪可是今早刚杀的,新鲜的很,你要哪块?”
卖猪肉一见姐弟俩靠近,立马就招呼起来。
“这肥肉多少钱一斤?”
宋立夏指着一块没有瘦肉的部位问道。
猪肺油中含有大量的油脂,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营养,还能解馋。
若是买瘦肉,恐怕就是买个四五斤回去,家里半大的小的,也是不够分的。
“肥肉便宜,五文钱一斤,可是姑娘,这么肥的可只能熬油,炒菜吃还得这肥瘦相间的。”
卖猪肉的诚心实意的介绍道。
“您说的是,不过家里没有油炒菜了,总得买点,您给我切两斤肥肉就行了,麻烦了。”
宋立夏客客气气的,那卖猪肉的也没有不高兴,立马就给切了两斤上好的肥肉。
“姑娘,两斤多了一两,当我送你的了,下次再来。”
卖猪肉的笑道,把肉用一根草绳拴起来,递给了宋小寒。
“谢谢。”
宋立夏道了谢就领着宋小寒走了。
直到走了有些距离,宋小寒才松了一口气,他以为他姐经不住这么热情的服务,又要来两斤瘦肉呢。
“干嘛?你姐是乱花钱的人吗?家里房子都倒半边了,有点钱还得留着请人修房子呢。”
宋立夏看见宋小寒松了一口气的样子,立马就猜到了这小子在想什么。
宋小寒都不想反驳,您刚刚对着那米铺的小二,可不是这样的呀。
六十八减十五文,还有五十三文。
宋立夏兜里的铜板少了一半,不过还是沉甸甸的。
于是,宋立夏又一次走进了杂货铺。
宋小寒顿感不妙。
“老板,这果铺给我半斤吧。”
宋立夏指了指一堆梅子、桃、杏做成的混合果脯。
这东西口感丰富,又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许多营养,好不容易进一次城,可不得奢侈一回。
半斤果脯五文钱,和猪肉有得一拼。
宋立夏虽然有一点心疼,不过这玩意如果在系统里买,那海克斯科技多不说,指不定更贵。
这样一来,就只有四十八文了。
宋立夏拿上半斤果铺就出来了,宋小寒就又松了一口气,自从他姐在米粮铺子突然加五斤新米以后,他就怕她姐会冲动消费。
姐弟满载而归,米粮铺子也把米送到了。
看着差不多是时袋五十来斤的粮食,宋立夏心里顿时就踏实了。
虽不富裕,但是一家人终于不用为了粮食发愁了。
剩下的一点钱,宋立夏想留着请村里的人,到时候帮忙修房子。
许是一整天奔走太累,宋立夏在路上就睡着了。
因为有太阳,这会儿路上的雪基本上化干净了,宋小寒在外面和李二狗有说有笑,感觉没多久,就到了宋家村。
永安镇离宋家村畅通的情况下,也牛车就一个时辰,马车更快,但是离太平镇就需要一个时辰多一点,时空长短,主要也是看货物轻重。
没东西就快,有东西怕颠簸就慢,总之太平镇更远一点。
不过有了李大嘴这事儿,宋小寒反正是更乐意去太平镇,至少碰到的人也都还算热情。
等到了家,宋大明立即迎了出来,马车只能到院外,还有一小截路。
“买这么多呀。”
宋大明感叹了一声,挑了最重的两袋扛在肩上。
“爹,我们今天挣了钱的,菇子都卖得差不多了。”
宋小寒最是喜欢汇报这些事,不过在永安镇发生的事情,宋立夏叮嘱千万别说,免得让爹担心。
倒塌的那部分房屋宋大明这两天整理了出来,可自己兜里也就四十几文钱,想要修补这房子,还是太少了点。
宋立夏让宋小寒取出新米陈米各一斤,还有那果脯,也分了大半给三叔家送去。
阿爷阿奶都在三叔家,自家没有堂前侍奉,这吃食一类的还是得常送。
至于那肥肉,宋立夏想用来熬夜,家里都是长身体的孩子,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自顾不暇的接济别人,不是宋立夏的做事风格。
她把这个小家过好了,以后也有的是机会孝敬她阿爷阿奶。
“呦,小寒,你姐回来了你家生活条件可以嘛,都吃上白米了。”
黄秋菊见宋小寒把东西拿进去,酸溜溜的说道。
“吃了又怎么样?谁规定我们家就不能吃白米饭,这是我姐孝敬我阿爷阿奶的。”
宋小寒把果脯拿进了阿爷阿奶屋里,然后就直接拿着米进了灶房,塞进他三婶怀里。
“我要是知道二婶在,我就等会儿再来了。”
宋小寒小声说道。
“你这孩子,这白米多精贵,留着你们吃,你们家哥儿几个都伤着,我们还有点粮食能撑到开春。”
三婶不愿收下粮食。
“呦,你们倒是感情好得很呐!”
黄秋菊说着就要进来,宋小寒忙把米全倒进空空如也的米缸里。
他三婶就是这样,往他家送东西的时候,那是大方得很,他们回一点东西,就万般的推脱。
“二婶家一整年都是吃白米,定然是瞧不上这点东西,没什么可看的,阿爷阿奶都在村口晒太阳呢,我跟二婶一块出去吧。”
宋小寒倒完了米,就拉着黄秋菊出了屋子,一直到出了院门才松手。
“二婶,我想起来我家兔子还没草吃呢,你自己去村头找阿爷阿奶吧。”
宋小寒扭头就走了。
他还能不知道,自家二婶打的是什么主意吗?他们两家有点什么好东西,她就削尖了脑袋往里凑,耍耍嘴皮子给骗去。
可她有什么好东西,那可就藏得紧,半点也不会给出来。
“呸,你个兔崽子。”
黄秋菊吐了个唾沫,恨不得上手抽宋小寒两巴掌。
她刚刚明明看见其中有一部分是新米,自家全年都吃白米不假,可那也是宋二明从一些米铺买的陈米,便宜。
她还想等宋小寒走了,找田大霞这个婆娘要点新米来尝尝,就被这死小子给拽出来了,这会儿再倒回去也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