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立秋已过,可是暑热依旧逼人,白花花的太阳照着,让人根本睁不开眼睛,而李姐最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晒东西方便,那位与她同名同姓的亿万富豪不知怎么心血来潮,寄过来一批自己度假村种的颗粒饱满的良种花生过来,还沾着黄色的泥土,剥开壳,每一颗都有三四粒红皮花生,带着淡淡的甜味,正宗的原生态,李姐赶忙洗干净了趁着太阳晒。当然李姐收获的还不止这些,还有成熟的黄橙橙的黄桃,自然味道也是杠杠的,咬一口甜蜜多汁,沁人心脾。这李迎春也是,一下子寄来十箱,幸亏李姐大方,货一到便被邻居瓜分完毕,不至于浪费了,这样的天气,再好的水果也是容易坏的。李姐在分发这些水果时,也在不遗余力地推销着馨逸度假村。铁杆们有去过的自然一呼百应,渐渐地院子里流行的避暑去处又多了一处,三三两两也去了几拨。
大年的新诗又出炉了,一口气来了三首:
(一)
布谷声声自唱酬,
林荫信步卷帘钩。
回眸相对一湖水,
梧叶一枝早知秋。
(二)
一时兴起唱丛林,
一曲丰收扇底心。
一水东流千重浪,
万里长空一江云。
(三)
欢喜西风一夜凉,
莺声拂过小轩窗。
长河西岸西园里,
秋叶轻簪花比黄。
一丝凉意力透纸背,让人身临其境一般。大年也不在意发出诗词平台的播放量,曲高和寡,不可能和王小福比,她已经深谙其道,以生意人的视角来做直播和短视频,渐渐地有了起色,竟然也有卖货一天几百件的记录,也算看到一线曙光,这和她在体制内混了几十年完全不一样,商场如战场,定位要求精准,服务一定要抓住消费者心理,大年是永远也不知道这些的,他浮游在空中,俯视着众生唏嘘不已。
“听说院子里搬来了一个老中医,医术高不说,在市中医院坐诊,中药也就十几块一副,真是良心医生啊!你家大年也去看看才好。”李姐一边看着簌簌而下的落叶一边提醒着晓霞。
“是啊,现在这省级的大医院,中药都很贵,随随便便一百块钱左右一副药,一个月就是好几千,就算有医保,老百姓还是有点吃不消。”晓霞看着盛开的三角梅说:“我家大年,一直迷信大医院,其实效果才是王道。对了,这个医生叫什么名字,挂号容易吗?”
“张惠民,是个女医生,祖传的,挂号要抢,每天上午九点,系统一下子就瘫痪了,很难抢号,不过院子里有人总是托关系加号,她倒是来者不拒的。”
“要么我和大年说说,先抢号试试看。”
李姐笑了:“你就拼拼手气,搞不定再找我会会这个名医。”
这时隔壁一位瘦小的四十来岁女人出门和李姐打着招呼:“李姐,今天我带儿子去培训,麻烦你帮忙看看晒的衣服,万一下雨了,就帮我收一下。”
晓霞对这个涂脂抹粉的女人没有好印象,不想李姐满口答应下来。女人扭着腰身出了门,那是一件质地考究的大牌裙装,很是炫目。儿子在后面缓缓跟着。
等两人走远,晓霞禁不住问道:“小翠一家呢?怎么换了一个这样的狐狸精?”
李姐笑了:“小翠一家回去了,听说那里发展旅游开发,准备开民宿。这个妹妹姓刘,单名一个姬字。也是个苦命人。”
原来女人生在偏远的农村,父亲死得早,母亲为了养活几个儿女,跑到城市来讨生活,很早就做主把她嫁到了本市一个做生意的男人,大了她十几岁,生下一儿一女,跟着男人做生意,不光要带两个孩子,在门面上做十几个人的饭菜,还要做财务、销售等,十分辛苦,男人不但不体恤她的付出,还出轨和别的女人有了孩子,她一气之下离了婚,带着两个孩子实在不易,便又找了一个到本地投资的大了自己很多的退休厅官,每个月对方承诺给自己三万元生活费,这三万元并不好赚,除了要照顾对方的日常起居做保姆,还要开车做驾驶员,当然还要充当贴身秘书,陪酒招待等身份,经常在家里大宴宾客,陪伴到凌晨一两点才能收场,为了孩子的学费和老母亲孤苦无依,她都坚持下来了。可是男人到外地一去杳无音讯,她为了省钱,把大房子退租,换了这个院子里的老破小,继续着单身母亲的生活。
李姐知道这些情况,也不便和晓霞说,岔开话题说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