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昨晚上的偷吃不同,他们光明正大的坐在地上,被地瓜的热气,烫的嘶嘶哈哈,地瓜的香甜让并不光明的前路,也变得有了希望起来。
赵氏和刘氏还有小翠,一人半个就够了,可大房的其他人,一人吃了两个,还觉得没饱,气的刘氏差一点拿木棒打在四个儿女的身上。
她小声的骂着,“你们可小点声说吧,两个地瓜还说吃不饱,以后咋嫁人啊?”刘氏冲着李小美气声喊着。
“你们要是吃饱了,家里地瓜也不剩啥了。赶紧给我收拾东西,装上板车,抓紧走吧!”刘氏气的不轻。
赵氏看着她的样子,不仅有些好笑,没想到第一天分伙,就看到不一样的大嫂,她并不觉得厌烦,反而觉得大嫂好可爱,像一个支翅子的母鸡,不断地教训不听话的小鸡。
哈哈,这个比喻让早都不知道如何笑的赵氏笑出了声。小翠看娘笑,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跟着笑。
刘氏看赵氏笑,气更不顺了,怎么还笑了呢?气的瞪了赵氏一眼。
赵氏不以为意,她心里明白,大房跟以前不一样,不再为一大家子扛起家了,而是为他们自己的小家考虑了。
也不怪大房心狠,怪只怪李柱子和冯氏把两个愚笨的儿子当宝贝,有能力有孝心的可劲磋磨,反而离了心。
赵氏早发现李海是真正的珍珠,李山和李河不过是两个鱼蚌,不知道大房为什么突然分伙,想来也是自保而已。
大房念着昔日旧情,给她和小翠一口饭吃,多大的恩情啊,想来是要慢慢还了。
李家村人休息了一整晚,今天开始又要快速赶路。不知道胡人什么时候攻打奉会县,只希望在短时间内,他们能跑的越远越好吧!
村长又告诉李家村人,要做好三天的饭食,即使不日夜赶路,也只是歇歇脚,不会像昨晚一样,长时间休息了,能不开伙尽量不开伙,有时间多休息。
昨晚上李大壮和李大勇烤熟的地瓜,足够一家人赶路吃了。
而冯氏这边,却时不时的传来骂声,队伍马上开动时,李柱子一家饭还没进嘴呢?
后来还是李柱子过来和李海商量,让刘氏和赵氏帮帮忙吧,要不一家子别说三天的吃食,今天早上的吃食都进不了嘴了。
刘氏和赵氏毕竟是李家的儿媳妇,李柱子都这么说了,自然不会不给李柱子面子。
刘氏和赵氏手脚利索,四人烙了半个时辰没烙好的饼子,两人用了一盏茶已经做好了。而且松软可口,冯氏几人硬的能打死人,也不知道为什么,一样的面,为什么出来饼的口感完全不同。
队伍前行时,连李大壮和李大勇都上前帮着装东西了,不知道为什么人这么多,活没有人干呢?
好不容易一大家子跟上了,只不过排在了队尾,最后收拾好的人家。
李柱子也是要面子的人,在牛车上低声骂了冯氏两句,冯氏也不以为意,她又不是故意的,谁让二媳妇和三女儿没有刘氏过日子的本事呢?
一大家子还没吃饭呢,冯氏一人分了一个饼子,其他的都放在了她坐的牛车上。
“奶,再给大孙女一个饼子呗,我昨晚上只喝了几口米汤,半夜肚子咕咕乱叫,真是太饿了。”
李小花拉住冯氏,很是娇嗔的撒娇,这样的常态大家都习以为常,李小花长相遗传了冯氏,很是得冯氏的喜欢,这些年都是娇养着,等到及笄嫁到县城里享福呢。没想到还没及笄,赶上逃荒了。
冯氏怕别人听见,小声的说,“如今可跟以前不能比啊,省一些,这次给了你,下次可不行的。”
话是这么说,手还是掏进袋子里拿出一个饼子,避着人放到了李小花的手里。李小花拿着饼子笑容满面,把包袱放在冯氏的身后,让她坐的更舒服些,冯氏熨帖的拍拍她的手。
“吃吧,一会吃完了,换你嫂子上来坐会。”
“知道了,奶。”
李小花并没有吃饼子,而是放在了包袱里。抬头看向王氏,意思很明显,饼子她要和娘一起吃。
李柱子家毕竟有牛车和驴车,早上出发时晚了,后来也慢慢追赶上来,走到了中间的位置。
李海推着板车,除了粮食和行李之外,还有李小丽和李小翠两个孩子。他跟在李河赶的驴车后面,刘氏和赵氏走在板车两侧,李大勇跟在后面,有任何突发情况,可以随时协助。
李大壮和李小美在李家村人没注意的情况下,离开了队伍,李大壮背着背篓,里面只装了一个麻袋,李小美轻手利脚,没带任何的负担。
两人打算上山去,近山已经被之前逃荒的难民,搜捡过了,连树皮都没有放过,更不要提还有其他东西了。
两人走了两个时辰,终于从一座山翻到了另一座山。时间紧急,看情况,难民还没有到这座山来,希望他们兄妹俩能有所收获。
首先李大壮发现了不少涂抹脸色的药材,它可以让脸变得暗黄憔悴,整个人十分没有精神。
李小美也是涂抹这种药材,才能很好的掩饰住美貌。
兄妹俩边采边继续往山上走,还好没有白来,居然让他俩发现了一小片土豆。
李大壮有一把小锹,是在老家进山时,必须要带着的。今天出门,他也没有忘记,拿出来他挖土,李小美在后面捡土豆出来,放到麻袋里。
李小美边装边叹气,土豆也太小了吧,一个个的都没有鸡蛋大。
如今的状况,也不像之前那般,土豆挖出来,等表面的土晒干之后,再装起来,以免不好保存。
现在别说土豆了,就是土豆生的牙子,都能立刻吃没。根本不用考虑保存的问题了。
两人收好后,还要继续往山上走,李大壮要把麻袋背在身上。被李小美制止了,这么热的天,背三四十斤的土豆干什么啊?
李小美拉着麻袋,右手叉腰,进到超市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