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南海县番禺镇下辖的一个普通村庄,以寺庙命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人文典故。
相传西汉时期,为巩固皇权,皇帝下令大量兴建寺庙,宣扬“君权神授”思想,白庙寺由此诞生。
远远望去,山上树高林深,古刹林立,香烟缭绕,寺中众多善男信女正在虔诚的叩拜,祈祷来年能够风调雨顺,旁边的钟楼时不时传来一声钟鸣,声音厚重深远,好像诉说着千年来的往事,了却人世间过往凡尘。
山村头土坡上,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面容俊俏,虽然衣服上满是补丁,但是掩盖不了他那出尘的气质。他右手托着下巴,眉头紧皱,盯着远处的寺庙久久失神,嘴里时不时发出一声叹息,显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让人充满了好奇。
没错,小男孩并不是这儿的人,准确来说,是从300多年的今天重生到了清朝儒林外史中少年范进的身上。
巧合的是,小男孩前世原名也叫范进,出生农村,虽不是富贵家庭,但是在党的富农政策照耀下,也是衣食无忧,但是范进没有选择躺平,反而奋发图强,虽然天资不足,但是学习极为刻苦,经历了数次高考后,最终考上了三流医学本科院校,毕业后顺利考入了三甲医院急诊科,成为一名光荣的医护人员,经过不懈奋斗,三年后又顺利考上了公务员,成为了国家一名普通的公职人员。
在工作期间,范进也有几段感情经历,但是结果不太如意,一直保持着完璧之身。倒是工作极为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尤其新冠疫情防控三年期间,他没日没夜的工作,经常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阳性人员发现后的轨迹流调、核心信息上报、相关密接和次密接的处置、隔离点管理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受到了单位和上级表扬,荣获了市“疫情防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职级也上调一级,职位晋升为副科长。升职当天晚上科室一起聚会,面对着同事频频敬酒,范进也是十分豪气,一口气连喝一圈,八杯下肚,范进顿时感到天旋地转,随后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醒来就发现自己在清朝了。
“范家小郎,天都快黑了,怎么还在这里发呆啊,傍晚的海风湿性大,赶紧回去吧,不然一会儿你娘又要骂了……”
土坡前,一个刚拜完菩萨的汉子,穿着朴素的长衫,手里拿着空香烛篮子,身上还残留着浓重的檀香味,笑呵呵地对着土坡上的范进说道。
范进回过神,看了那男人一眼,慢慢的站起身,顺便拍了拍粘在屁股上的泥土,露出一排洁白整齐的牙齿,笑道:“王大叔,我等我爹呢,他赶海去了,一会就回来了。”
正在这时,前方一个人影由远及近,很快出现在二人视野中,只见范进双目透露出一丝亮光,快速跑上前去,垫着脚,大声道:“爹,爹,你回来啦,今天收获怎么样,有没有抓到大龙虾呀?”
只见那头戴斗笠的汉子,将背上的鱼获轻轻放下,双手在裤子上使劲擦了擦,然后抱起范进高高举起,笑着道:“小馋猫,少不了你的,你这又偷偷跑出来,回去你娘少不了又要骂你。”
范进笑呵呵的道:“爹,我不怕,娘心软着呢,不会打我的,再说有爹护着我呢。”
听着这话那汉子倒是很是受用,用手指轻轻点了点男孩的头,憨笑道:“就会欺负你娘,”然后慢慢放下范进,重新背起鱼获,和邻居王大叔简单打了声招呼,就牵着范进的小手往家里走去。
到自家院子门前,范进迟迟不肯进去,他躲在老爹身后,踮起脚尖,伸着头向院内看去,只见母亲刘氏正在草棚下收拾白天晾晒的海鲜。
范进正准备偷偷溜进房中,不料耳边传来刘氏的恶狠狠的话语:“小兔崽子,还知道回家啊,你看多晚了,整天不着家的,四处乱跑,再跑打断你的腿,省着被人贩子拐走。”
见刘氏双手叉腰,一脸严肃,双眼直勾勾的看着。范进满脸无奈,看了看老爹,这时老爹耸耸肩,也是满脸苦笑,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范进心想这个老爹不靠谱啊,只能自己硬着头皮走到刘氏面前,一边抱着刘氏,一边笑嘻嘻道:“娘,我知道你关心我嘞,我这不是好好地回来了嘛,你看爹今天好厉害啊,赶海抓了好多海鲜呢,有大龙虾和石斑鱼呢。”
这时老爹也插话道:“是啊,进儿今天表现挺好的,一直在村头等我,没有乱跑,还帮我提斗笠呢。”
听到这里,刘氏的面色才好转了一些,但还是在范进屁股上轻轻打了一下,让他长点记性。
这时刘氏又说道:“当家的,你累了一整天了,先去洗洗,身上都是海腥味,我这就去做饭,一会儿洗好就可以吃饭了。”
“好,我去洗洗,在海里泡了一天了怪难受的,你别忘了从鱼获中拿出两个大龙虾,一个清蒸,一个爆炒,小郎喜欢吃呢。”
刘氏打趣道:“知道啦,就你对进儿好,好像我这个亲娘会亏待他一样。”
听完后老爹憨憨一笑,刘氏也笑了,看到温馨场面,范进也跟着笑了。
不一会,饭就准备好了,当刘氏端着两盘色泽金黄的龙虾上桌时,范进眼睛就挪不开了,嘴里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心想:乖乖,这两条大青龙在后世没有1000多大洋,那是根本吃不到的,没想到在这里倒是成了普通货,这是要实现大青龙自由啊。
正准备伸手抓龙虾时,刘氏说道:“进儿,看你急的,我来给你弄,吃的时候小心点,别弄得满身油,弄到衣服上不好洗。”
范进点头称是,然后将一大块金黄的龙虾肉放在嘴里,顿时小嘴被塞得满满的,口中充斥着龙虾的鲜味,少许虾汁从嘴角边缓缓溢出,另一边含糊不清的说道:“娘你做的龙虾真好吃,比镇上酒楼做得还好呢”。
刘氏帮范进擦了擦嘴角,边笑道:“小机灵鬼,慢点吃,别噎到了,这么小便会口花花了,尽会捡娘喜欢的说。”
这时,只见范为民说道:“进儿,你也快10岁了,年龄也不小了,打算将来做个什么营生?隔壁王叔家二小子王强,大你3岁,他家托人给他在镇上裁缝店找了个大师傅当学徒,听说很受店主和大师傅赏识呢,这次回家还给他爹娘各带了一件新衣服,瞧把二老高兴的,逢人就夸王强有出息。”
听老爹这么一说,范进心里也在盘算,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当然是通过科举入仕,当个官娶几个老婆他不香嘛,王强挣得那点钱谁在乎,人眼光要放得长远嘛。再说好歹我也是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大学生,尤其对清朝历史感兴趣,《九子夺嫡》、《李卫当官》更是没少看,《论语》、《千字文》也是倒背如流啊,可惜不能过早展露,不然指不定被认为妖怪附身,绑在树上用柳条抽呢。
想到这里,范进毫不犹豫的道:“爹、娘,我想读书,将来好出人头地,好好孝敬您二老呢。”
范为民想了想说道:“可是老太太去年已经做主供你堂哥尚才上私塾了,你也知道,你大伯是个秀才,他儿子尚才自小就聪明,还经常受老夫子夸奖,老太太可是很重视呢。”
范家就范为民兄弟两人,大哥范育德30来岁才中了秀才,虽然名次不高,但很受老太太重视。老太太一直认为他是全家的希望,还期望他考个举人,所以就让他们和自己一起住在老宅。而范为民自小没读过书,又是家里主要收入来源,老太太就将村头2间房屋给了范为民。虽然不在一起生活,但是没分家,每月家里7成的收入还是要交给老太太的。
这时刘氏突然道:“当家的,就尚才还聪明,别以为我不知道,大伯逢年过节都给老夫子送礼物,不然老夫子能夸他,要我说老太太就是偏心,凭什么大伯家儿子能读书,我儿子不能啊,孩子他爹,你要不让进儿上学,这事我和你没完。”
说完刘氏就哭了起来,边哭还边朝着范进眨眼,意思是让他跟着一起哭,范进心想,老娘你可是真能演戏,想到老娘是为了自己好,无奈也就配合刘氏抽泣了几句。
范为民看到这个情形,脑瓜子嗡嗡的,赶紧安慰刘氏:“好了,好了,先别哭,孩子还小,这不是在商量嘛,又没说不让进儿读书,我明天先去找老太太商量下,就算老太太不答应家族供进儿读书,大不了我们自己供。”
紧接着又对范进道:“进儿,读书是很辛苦的,有的人读了一辈子书也没考中秀才,你要有心理准备,既然你自己选择读书,就要好好读,不能三心二意,学资方面你不用担心,我和你娘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你的,其实我和你娘也没多大期望,要是你能考个举人就更好了,到时候看谁还敢不起我们。”
范进听到这内心感动坏了,心想还是自己爹娘好啊,于是赶紧打包票道:“爹、娘,你们放心,我一定用功读书,争取考个状元,然后做个大官,让爹娘过上好日子,再娶几个媳妇,让她们伺候二老。”
刘氏听到这里高兴坏了,打趣道:“他爹,这傻小子,就会捡好听的说,还没读书就想考状元了,天是黑了,但是现在做梦是不是早了点啊。”
说完爹娘一起哈哈大笑,虽然这么说,但是范进知道他们心理还是充满憧憬,在想将来要是儿子中了举人和中状元的场景,毕竟谁不希望自家孩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呢。
吃完饭,时间不早了,众人都抓紧收拾碗筷,准备上床睡觉,毕竟那时可没有现在业余生活这么丰富,时不时还去泡吧、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