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大成故事之塞外孤城 > 第13章 变故

第13章 变故

西耀国的朝堂之上,师威、严景徐步走向雄云殿向国王荣奇复命。

“此次我军虽未占领梁川、河维、威阳三城,但敌军即使占尽天时地利仍然仅仅是取得惨胜,足以说明,徐京、王烈二人并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神,如今我等熟悉大成国西北地形,已命人绘制好西北三城精细的地图,待到来年,末将愿重整旗鼓,一举占领大成国西北三城!兵锋直指大成京师!”师威信誓旦旦地说道。

“两位将军此番歼灭大成国五万军队,已是大功一件了,西北三城元气已伤,大成军队的气势已被我军削弱,我相信来日定能成功!”荣奇说道,“另外,我西耀国此次牺牲的将士的家庭也要多加抚恤,不得漠视!”

“大王圣明!”

然而,此时大成国京师的承和殿上,却笼罩着一种寂静而又尴尬的沉默。

“西北三城的战报送来了,诸位,想必也都知道了,我军以五万人的代价,歼敌六万人,击退了敌军十五万大军的进攻,诸位以为,如何赏,如何罚呀?”成玄在承和殿上来回踱步,大臣们低着头,一言不发。

“陛下,梁川一战,我军损失惨重,臣以为,或许徐京王烈等人指挥有不当的地方,臣虽不懂军事,可也听诸位将军说过,梁川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此番我军损伤应该不至于如此之大吧!”御史中丞冯恺说道。

徐仪、王弼此时却不敢说话,毕竟徐京、王烈是他们的儿子,若为他们辩解,恐有包庇之嫌。

“陛下,臣以为此战虽未大胜,可前方的将士毕竟击退了西耀军的进攻,付出了鲜血,保护了我大成国的西北边疆,西耀军此番并非武承十二年那般有勇无谋,徐京、王烈等将军并无大错,此时若要责罚,恐会寒了西北将士的心啊!”程光毅将军说道。

“陛下,老臣以为,如今梁川之战已经结束,赏罚之事并非重点,此番我大成军队损失五万人,西北边防元气大伤,另外各位将军也连月作战疲惫不堪,不如派遣朝廷选拔的优秀将领去西北换防,重整旗鼓,为西北边防换上新鲜的血液。”丞相秦过说道,“前年朝廷选拔的将领中,秦嵩蔡越等人臣以为可担当此大任,不如让他们去替换徐京、王烈回京,徐将军王将军连年在外也该回京休息休息了。”

“陛下,此策不可啊!徐京、王烈与西耀军数次交战,对西北战事十分熟悉,此时我军惨胜,西耀军队士气未损,如果卷土重来,恐怕措手不及啊!”徐仪听到秦过的进言终于站出来说话了,“臣恳请陛下命令徐京王烈等人继续驻守西北边疆,不可轻易更换啊!”

“徐将军,你难道不想徐京回京吗?”成玄问道。

“徐京不只是老臣之子,更是国家重臣,镇守西北,国事为重,老臣不敢心存私念,还望陛下三思!”徐仪诚恳地回答说。

“老臣也以为,王烈此时不宜回京!”王弼附议道。

“既然两位老将军认为西北战事徐京王烈不可或缺,老臣还有个折中的办法,林雄李勇此番被西耀军设计东西夹击,元气大伤,不妨用秦嵩、蔡越两人去替换他们,担任威阳河维的守将,西北三城的军事仍有徐京、王烈总负责,秦嵩、蔡越在战时须听从他们的安排,如此西北三城大局未变,也好让林雄、李勇二位将军回京休整一段日子。”秦过说道。

“丞相此策可行,那就这么定了。”成玄听罢,做出了决定,“传旨,命秦嵩为威阳守将,蔡越为河维守将,西北三城战事仍由徐京、王烈总负责。”

“陛下圣明!”

经历了一场血战的徐京、王烈等人坐在军帐之中,沉默不语,良久,徐京终于说了一句:“此战我军损失惨重,诸位有何看法啊?”

赵奇叹了口气说道:“梁河两岸虽然相互呼应,互为犄角,可是敌军两路进攻,我军这相互支援的优势反而变成了相互牵制的劣势,以至于放不开手脚啊!”

“是啊,此战三十余万军队集结在这梁河两岸,一番混战,被分割成几块小战场,到处需要支援,一旦厚此薄彼,战线就会被突破。”魏济说道。

“诸位请看这地图,我认为,我军的防线是该重新规划一下了,此战以前,我军只在梁河两岸设防,赵将军的南岸大营与梁川城连成一线,但是我们没有关注到南北两山在大兵团作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仅仅靠一个北山哨所是远远不够的,此战一开始北山哨所就被敌人拔掉了,以至于我军得不到敌军最早的动向。”林雄指着地图说道,“我以为我军应当修筑更坚固的防线,并且是多条防线,将西北三城连为一体。”

“我也正有此意。”李勇跟着说道,“梁川地势险峻,此番三十万大军在这篇战场上厮杀已经是极限了,兵力如果再多反而会成为累赘,施展不开拳脚,利用地形建立防线比投入更多的兵力更为重要和现实。”

“我建议,第一条防线设在南北两山上,据梁川三十里,南山五千人,北山五千人,中间依梁河北岸驻扎三千人,这条防线的作用是观测敌军动向和减缓敌军行军速度,为后方军队迎战做准备,第二条防线设于梁川外十五里,在梁河两岸驻扎两万人,这条防线应当是我军与敌军作战的主战场,进可攻退可守,第三条防线就是梁川所在的这条连接南北两山的防线,南岸大营驻扎一万人,梁川城内驻扎五万人,南北山上各驻扎三千人,而威阳河维一线是我军第四条防线,护卫梁川后方,威阳驻军七万,河维驻军五万,在梁河之上多架设浮桥,在南北两山上多修筑道路,可在关键时刻河维可支援梁河南岸和南山,威阳支援北山以及梁川战场。由此四条防线,我认为敌军若再来进犯,大方略就是先牵制敌军主力,然后迫使其分兵,最后切割战场各个击破。”林雄说道。

“我认为林将军所言可行,就这么办吧。”徐京说道,“各位将军,我军必须吸取上一次战役的教训,常备不懈,一雪前耻!”

“报!京师有使前来!”士兵从帐外近来报告。

“请他进来吧!”王烈说道。

“徐将军,王将军!”卫隽快步走了进来。

“原来是卫大人啊。”徐京笑着说道,“多年不见,卫大人气色依然啊!”

“哈哈哈,哪敢跟二位将军比啊,尽管西北风吹日晒,二位将军那才是气宇轩昂、英姿勃发呀!”卫隽说道,“上次你我见面,还是武承九年吧,徐仪老将军六十大寿那次,徐老将军一声节俭,不肯铺张,便在家中设宴摆了几桌请我等前去,一晃也八年过去了呀!”

“此番卫大人前来,是朝廷有何旨意吗?”徐京问道。

“有,徐京、王烈等将领听旨!”卫隽拿出圣旨,念道,“徐京、王烈、林雄、李勇等将戍边以来,屡立战功,数退强敌,多有以少胜多之战,然此番梁川之战,诸将指挥失当,折兵五万而歼敌六万,虽胜犹伤,西北三城军气损矣,念及西北繁复之战局,林雄、李勇将军长日苦战西耀军,朕念卿等疲敝,特批准林雄、李勇二将回京休整,命秦嵩为威阳太守,蔡越为河维太守,钦此。”

“遵旨。”

“林将军、李将军,此战你们确实辛苦了,就照陛下的旨意,回京休息吧,和家人团聚,西北战事有我们两人在,你们不必担心。”王烈说道,“这西北四条防线我们会立刻着手安排的,有此铜墙铁壁,只要西北三城同仇敌忾,定能拒敌于国门之外。”

“好吧,那西北三城就交给你们了,等秦将军、蔡将军一到,我们就交接军政事宜,回京休整,等到来日我们一定再于诸位并肩作战!”李勇说道。

“另外,卫大人,徐京有一个请求,请你带给陛下。”徐京说道。

“徐将军不必客气,但说无妨。”卫隽说道。

“我请陛下派人拓宽梁川到京师的道路,此番援军的速度确实慢了些,根本原因是没有一条捷径以至于绕了太多路,我以为不需要途径太多的城池,最好可以让大军五日之内急行军就能从威阳到望城,这样将大大加快未来战争的进度,也好抓住战机。”徐京指着地图说道。

“可以。”卫隽点了点头,回京复命了。

“徐将军这个提议很好,立刻着人下去实施,这事交给雁亭侯吧!”成玄同意了徐京的请求。

在雁亭侯吴斌的安排下,动用了威阳到望城沿线城池的大量军队,不到半年时光,从威阳到达望城的道路修好了,取名为威望道,从此从望城到威阳最快军队五天便能到达,对未来的战争也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

武承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秦嵩、蔡越和他们从京师带来的六万大军到达西北,三万军队随秦嵩到达了威阳,三万军队随蔡越进入河。秦嵩、蔡越与林雄、李勇完成了交接。徐京、王烈也详细地向秦嵩、蔡越介绍了西北三城的山川地理,以及目前的防守情况。

“这四道防线已经成型,敌军再犯,定叫他们片甲无归!”秦嵩送林雄到城门口,对他说道。

“那就拜托将军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