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承二十年春,皇宫内廷。
“相国啊,朕的万和殿修建的如何了?”
“陛下,蔡卓兢兢业业,夙夜监工,万和殿已具规模,雄伟异常,定能如期完工,近来风和日丽,草长莺飞,陛下是否想东巡阳山,视察万和殿?”
“哈哈,朕正有此意啊!朝堂近来无事,朕也好出京走走,丞相就留在京师吧,大小事宜便都交于丞相了。待万和殿修成之后,'丞相可与百官一起,共会阳山以上啊!”
“臣遵旨,臣这就去安排东巡之事。可惜了,臣还真想看看万和殿呢!”
“七月建成之时,少不了你的,哦,对了,告诉蔡卓,万和殿若建成,他也是大功一件,朕将重重有赏!”
“是!”
次日,丞相府中。
“丞相!”蔡卓走进门来。
“哦,你来了,坐,坐。来人,看茶!”秦过说道。
“谢丞相。”
“昨日我劝说陛下视察万和殿,陛下答应了,此番陛下东巡,正是天赐良机啊!”秦过对蔡卓说道,“万和殿军中可已安排妥当。”
“已安排妥当了,只待到时我一声令下……”蔡卓说道。
“很好,我到时候坐镇京师,大功告成之日,不会亏待你的。”秦过笑着说道,“另外,西耀国那边已联系好了吧,好了,臣出使之时已与西耀君臣谋划好了,京师一旦得手,西耀立刻发兵。”
“好,很好。”秦过仰起身来靠在椅背上,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抿了一口,“到时候,天下尽入我手了。”
“不过,丞相,京师的皇宫内外以及百官到时候可否能控制住?”蔡卓不太放心地问道。
“这个不用担心,我自有安排,而且,徐仪、王弼这两个在军中颇有威望的老东西已经辞官滚回家去了,京师没有人有本事能阻碍我们的事情了。”秦过不屑地说道。
“哦,这样啊,这样就好。”蔡卓说道。
武承二十年,三月十五日,成玄的仪仗队浩浩荡荡地从京师出发,前往阳山,一路走走停停,成玄到达之时已经是三月十七日下午了。
成玄出京后不久,秦过知道云阳、望城仍有军队驻守,不得不防,便向两城下达了命令,告诉他们西北有战事,望城云阳守军立刻从威望道援救西北三城。
秦过早已与秦嵩约定,只要望城云阳的军队前去援救西北三城,只需中途设伏,便可全歼这些大成军队,一举两得。
“王烈啊,”云阳太守郭明急匆匆地走到王弼跟前,“你看看,这是朝廷给我的诏书,让我出兵,驰援西北,我听说陛下要东巡阳山,秦过在京师处理大小政事。”
“秦过反心已昭然若揭,我等又何必遵从这一纸诏书!”王弼说道,“你我立刻整顿军队,赶往京师与徐大人回合。”
“那西北战事怎么办?”郭明问道。
“阴谋而已,西北三城根本没有战事,这是秦过的调虎离山之计。”
由于秦嵩蔡越早就封锁了西北三城的消息,西耀军进犯的消息,只有秦过秦嵩及其心腹知道,徐仪王弼由于不知西北有战事,加上对秦过的怀疑,因此没有率军前去西北救援。
“陛下万岁!”前来迎驾的蔡卓说道,“臣已为陛下备好宴席,陛下请!”
“好啊,蔡卓”成玄说,“来人,扶朕下来,朕要亲自看看这万和殿!蔡卓,带路!”
“遵旨。”蔡卓领路带成玄慢慢走上了阳山,“陛下,当心脚下,陛下请看,这就是万和殿!”
万和殿主体其实已经修好,只剩下几座偏殿尚未封顶,阳山之上的万寿宫宏伟壮丽,金顶映着落日余晖闪闪发光,殿门宽大,走进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陛下请,”蔡卓说道,“陛下先到王座之上歇息片刻,臣这就去吩咐晚膳的事情。”
“好好,你去安排吧,万和殿建成朕必大大赏赐你!”成玄坐在王座上,望着从敞开的殿门望向西沉的夕阳,“美啊!真是美不胜收!”
用过晚膳之后,蔡卓安排成玄到寝宫休息。
“请陛下在此休息。”
“好!好啊!蔡卓,修成万和殿,你真是立了大功了!”成玄越发高兴。
“为陛下分忧,臣万死不辞!臣先告退了。”
蔡卓来到万和殿外,对于保护成玄的士兵们说道:“陛下念及三军劳顿,今夜让你们好好休整,保护陛下安危,就交给我来安排。”
“好啊!终于可以休息休息了!”士兵们说道。
“都准备好了吗?”蔡卓悄悄地问身边的几名心腹,他并没有前往后厨,而是径直走下了阳山。
“准备好了,大人。”他们答道。
“好,按约定执行!”
夜深了,绝大部分将士都以熟睡,成玄也在寝宫沉入了梦乡。
蔡卓见阳山上的人皆以熟睡,暗杀了寝宫周围的侍从,带着已经联络好的五千军士来到阳山脚下:“放火!”
阳山上下早已被撒上许多松油,铺了许多稻草,顿时熊熊烈火燃起,阳山上下火光冲天。
“不好,陛下,蔡卓放火烧山了!”等到士兵被浓烟熏醒时,大火已经烧了许久,阳山守军防备不足,乱作了一团,相互推搡踩踏,死伤无数。
“什么?”成玄大惊失色,“来人,护驾!”士兵们和带来的随从见阳山大火,一时惊慌失措,没有听见成玄的号令,各自逃命去了。
“来人!来人!”成玄见无人救驾,瘫坐在地上,“来人!怎么没有人啊!朕要杀了你们!来人!听见没有!”
“陛下!”数十名士兵冲上万和殿,“末将奉命来保护陛下!请陛下快随我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