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小凉山很静,只有风声和树声,沙沙作响,不对,王烈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那是清脆的水声!水流的声音!而且不止一条水流!
“水流?”王烈有些惊讶,顺着西北面望去,夜色中看不清水流,但是可以听见,“老伯,西北方可有河流?”
“将军好听力啊!”老伯指向西北方,“那里有一大片的溪流,纵横交错,我们当地人叫万溪谷。”
“万溪谷?”王烈仿佛想到了什么,“这么多溪流最后流往何处啊?溪流深浅如何”
“函江。这些溪流都不是很深,有的才刚刚过人膝盖,越靠近函江水越深啊。”老伯回答道。
“函江?”王烈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沿着函江往北走可是函江关?”
“正是!”老伯有些不明白为何王烈如此激动。
“快!魏济,回营!”王烈想到了能扭转整个战局的一步,毕恭毕敬地对老伯说,“还请老伯带路。”
王烈他们很快地下山回到了小凉关的军营里,与老伯道别后,王烈下达了命令:“传我将令!升帐议事!”
各将领很快地来到了大帐,却被王烈挡在了外面。
“请各位将军稍等,等王将军的命令你们才可以进去。”
“是!”
王烈还在最后确认自己的想法,他拿着蜡烛反复地看着地图,检验着自己的想法。最后他沉下心来,确认了一遍自己的方案。没问题,就这么办!传众将进帐。
魏济等将领走进了大帐。
“各位将军请看,”王烈指向万溪谷的位置,“此地溪流纵横,如果我军能沿着溪流行军,到这。”
王烈指向函江,说道:“据我计算,全速行军,今夜启程不出半日,明早就能到函江,我军再沿着函江北上,直取函江关,便可隔断武风关十万大军与荣城的联系,截断粮道,与徐将军东西合击武风关,解徐将军之难,另外,攻下函江关,也可以从函江关直接挥师西进,穿过射虎山,到达荣城!而且函江关被攻下,西耀军一定率军前来援救,我军在射虎山设伏,定叫其片甲无归。”
“王将军这一计可谓一石三鸟,可直接扭转战局啊!如此一来,西耀国撑不了多久了!”诸将纷纷感叹道。
“只是,我需要有人在小凉关挡住宋云山一阵,甚至要主动进攻临江城,为我军的北上攻打函江关争取时间。”王烈内心有些沉重,“我军已经全线压上了,大凉关和宣谷关也各只有五千兵马,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支援小凉关了,这个任务,非常艰巨,甚至可能,小凉关的守军全军覆没。”
“末将愿驻守小凉关,为我大军争取时间!”魏济站出来说道,眼神中十分地坚定。
“魏将军!”王烈走到魏济面前,紧紧握住魏济的手,“只要坚持半天!如果西耀军攻势太猛顶不住的话,就立刻撤回大凉关休整!魏将军保重!我军人数远不如敌军,可以用大火拦路,阻挡敌军。”
“王将军请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魏济的语气愈发坚定。
“好,留一万兵马在城内,与宋云山周旋,我军剩下的七万军队全部随我北上,攻取函江关!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也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不成功,便成仁!”
夜里,七万大军集合完毕,王烈对军队说道:“我军此次全部步行前进,我打头阵,你们跟着我,越过万溪谷,直取函江城!明白了吗!”
“明白!明白!明白!”
“出发!”
王烈待率领七万士兵出了北门,向万溪谷方向全速前进了。夜路并不好走,溪水很冷,把大成军队腿冻得刺骨的疼。
王烈说道:“将士们,我知道你们腿疼,我也疼,但是这是唯一的办法,请坚持一下!”
就这样,大成军队渡过了一条条冰冷的溪流,义无反顾地向北进军,终于到了一条较为宽敞的河流前面。
“这应该是函江的支流,我们快到函江了!全速前进!”
士兵们听闻快到函江了,立刻加快了脚步。
武承二十年七月一日清晨,宋云山的六万大军向小凉关前进着。
魏济带领着数十人拦在路上:“宋云山!西耀国气数已尽!何必再苦苦抵抗呢!”
“笑话!”宋云山不屑地说道,“分明是王烈要撤退,留你在这送死,这样的将军,何必为他卖命呢!”
“哈哈哈!”魏济仰天一笑,“那你来吧!”
魏济掉转马头向东逃去了。
“将军!要不要追!”手下问宋云山道。
“恐其有埋伏,先派一百人追上去,探探他的虚实!派人上山看看有没有埋伏,一旦遇伏立刻回头,不要恋战!”宋云山说道,“大军不要轻举妄动。”
“是!”
不一会,派去的一百人回来了。
“如何,有情况吗?”宋云山问道。
“两山没有埋伏,敌军将粮草拦在路中,全部烧毁,大火拦住了我们的路。”士兵报告道。
“这条山路可是绝佳的设伏道路,王烈居然不设伏?看来兵力不够了!”宋云山有些诧异,“火攻?只有在兵力绝对不足的时候才会用这招!七万大军这点火根本拦不住,我料定王烈小凉关守军一定不足了,可能被调回大凉关了,全军出击拿下小凉关!”
“那火怎么办?”手下问道。
“从山上挖土,扑灭大火!还有就是从荣河取水,浇灭大火。”宋云山说道,“全军出击!拿下小凉关后,休整半日直扑大凉关!”
宋云山的大军便迅速扑灭了大火,准备攻打小凉关。
魏济在城墙上放箭抵抗了西耀军整整一天,最终把箭射光了,算到时间差不多了,便下令城内的大成军队退出小凉关,路中又放了一把大火拦路,成功退回了大凉关。
宋云山的大军这才进入了小凉关。
“老伯啊!”宋云山问了城内的一位老者,“老伯啊,这城内的大军呢?”
“往东去了。”老者向东指了指。
“大约多少?”宋云山问道。
“一万人吧.”老者回答道。
“一万人?”宋云山说道,“那剩下的人呢?什么时候走的?”
“昨晚撤的,从北门走的。”老者回答道。
“不好!函江关!王烈想要抄近道攻打函江关!”宋云山反应过来了,“临江城的军队数量太多,行军速度也太慢,回师去救已经来不及了!传令荣城派两万大军向东,过射虎山,支援函江关,千万不能让王烈攻下函江关!”
宋云山亲自沿着荣河北上,与从荣城赶来的两万大军会合,向东进入射虎山,准备在王烈到达函江关之前,守住函江关,甚至是将王烈大军消灭在函江水岸。
可是他已经晚了。函江关的五千兵马根本没有挡住王烈的大军,王烈没有放走一个人出函江关,彻底封死了函江关被攻破的消息。
“报!王将军!西面发现西耀军的粮队!”手下报告说。
“立刻截下,把粮草运进来。”王烈说道。
粮草被迅速地截下来,运了进来。
“将军,这些粮草如何处置?”
王烈仔细想了想:“送粮的西耀军还有活着的吗?”
“还有十几个。”
“找两三个西耀军,我军再派一些人,将这些粮食给武风关的守军送去。”王烈说道。
“送去?那不就是帮助武风关的十万西耀军吗?”手下有些不解。
“我军在函江关立足未稳,若是武风关大军来袭,我军必然守不住,因此给他们送粮,就是稳住他们,让他们误以为函江关未失。另外派人抄小路给寒丘城的徐将军报信,就说我军已经攻下函江关,不日便可攻下荣城,请徐大人拖住武风关的十万大军,千万不能让他们挥师西进!”
“遵命!”
“另外我军出几个人,再找几个西耀军,让他们去荣城报告,就说王烈在全力攻打函江关,请援军速来救援!”王烈说道,“我亲自率两万军队埋伏在射虎山,消灭援军!”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