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鱼塘的水终于被抽的差不多了。
除了中心那一小片水洼,其余位置都裸露了出来。
鱼儿已经逃无可逃,全都聚在了那片水洼里。
因为拥挤的关系,不时能看到鱼儿扑腾出水面的景象。
今天队里人不忙的都跑来看热闹了。
以前大家都有份,反倒是没那么稀奇。
现在整个塘子都成了贺家的,他们怀揣着各种心思都站在鱼塘边三三两两聚一起聊天。
刘强之前就把钱挨家挨户平分了,所以此刻大伙儿聚在一起,但也没谁说闲话,只是都想看看贺家这次收获如何。
以他们这边的气候,正常来说开塘摸鱼都是等到九月去了,这提前了三个月,恐怕收成不会多好。
此刻,池塘里,贺明三兄弟和贺拥军一起在拖网,那水洼里的鱼儿顿时沸腾了起来。
“嚯,看着还是有不少鱼嘛!”
“都是小鱼,没啥搞头哦,只有自己吃了。”
“自己吃也不错啊,反正都是白捡的!”
“什么白捡哦,那不是花了钱承包的嘛,能赚回来一点是一点啊,不然之后亏了不是更多。”
“一年承包费都200块了,这要养多少鱼才能卖够钱哦!还不算鱼苗的钱。”
“要啥鱼苗钱,每年不都是从河里放水进去的?”
“人家承包了还能跟以前一样养?那不是铁定亏钱,你见哪一年咱们分的钱有这么多的。”
贺强充耳不闻那些闲言碎语,反正之后有这些人羡慕的。
没一会儿,贺拥军他们拖着网,把水洼里的鱼都带了出来。
贺强走过去观察今天的收获,发现里面虽然小鱼居多,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好东西的。
“嚯,有不少黄蜡颠儿嘛!”
贺强发现了好几条。
贺拥军对这种小鱼根本没兴趣,他眼里只有大鱼。
个头不达到一定程度,那就只有当杂鱼卖。
杂鱼是叫不上价的,拿回家去炸小鱼干都嫌浪费油。
喂鸭子喂猪是小鱼的归宿。
“这塘里的鱼太瘦了。”
贺拥军叹了口气。
这话也就只有贺拥军能说,贺明三兄弟虽然也这样想,但这还是还要安慰自家幺爸。
“幺爸,能有多少都是多赚的,小就小吧!这不是还有些大鱼么,你看那条鲢鱼,起码有两斤!”
贺明指了指最大的那条鲢鱼。
贺拥军叹了口气道:“能卖的上价的没多少,我看着估计也就不到一百斤。”
现在的鱼价,也就三毛多一斤,就算是拿去集市,也不可能超过六毛。
而且三家还要分鱼。
算下来,这些鱼卖完了分到手里的可能一斤也就三十来块。
贺强在旁边儿说道:“这些黄蜡颠儿就别捡回去了,放在塘子里继续养着,有钱人就爱吃这种鱼,这可比什么鲫鱼鲢鱼值钱!”
贺勇纳闷儿道:“这鱼有啥吃头,脑壳大肉又少。”
现在的人才不管你什么肉滑不滑鲜不鲜呢,他们在乎的是肉多不多。
贺强没法儿跟家里人讲道理,只好说道:“反正多养一养吧,城里老板人家收的价格比其他鱼贵呢。”
听到这里,贺拥军摆摆手道:“你自己捡出去吧。”
贵点能贵多少?
鱼才这么点,拢共也卖不了几个钱。
贺强不跟亲爹一般见识,弯腰去挑鱼。
挑着挑着,他突然发现有一条跟其他黄蜡颠儿有点不太像。
贺强突然反应了过来,好家伙,这玩意儿不是水蜂子吗?
“乖乖!”
贺强瞪大了眼睛。
相比起黄蜡颠儿,这水蜂子可就不得了了。
虽然他们长得像,但这水蜂子在后世可是黄蜡颠儿的超级加强版。
就以价格来说,后世水蜂子已经卖到大几百一斤了。
这两者的差别可不是一点半点大。
之所以如此贵,主要是因为水蜂子对水质要求更高,导致更加的稀少。
“这要是能养活,等以后岂不是要发大财?”
贺强心里乐开了花。
“捡个鱼要那么久,你干嘛呢?”
贺拥军冲着贺强催促道。
“来了来了!”
贺强小心翼翼的将那条水蜂子放回了水里,随后转身冲着鱼塘上的小孩儿们招呼道:
“娃儿些,下田摸黄鳝了!”
小孩儿们早就迫不及待了,听到贺强这一嗓子,顿时就跟放养了一般一窝蜂的下塘了。
……
最后清点收获,贺强家留了十几斤黄鳝和三十多斤鱼跟塘里的所有河蚌。
那些小杂鱼没有计算重量,因为不咋值钱,甚至直接分了不少出去,也就没有称重。
贺强挑了不少指头粗细的带回家,准备裹上面粉炸小鱼干。
虽然收获不算丰富,但是贺强还是很开心的。
毕竟好日子就要来了!
回到家里,贺老太在一边儿搬弄那些小杂鱼,吴书华则是在翘河蚌。
“咦,贺强,快过来看!”
吴书华语气带着一丝丝开心。
贺强走过去,发现在吴书华手里的打开的河蚌中竟然有一颗珍珠。
“嗯!?”
贺强愣了。
鱼塘年年清,里面的河蚌居然还能长出珍珠来?
“这运气是真的好啊!”
贺强瞪大了眼睛。
吴书华喜滋滋说:“挺圆呢,虽然有点小,但是看着品相很好啊!”
实际上后世珍珠粉都普通货了,这颗珍珠看似卖相不错,但实际上个头是硬伤,以后基本上也都是用来研磨成粉的命。
不过贺强也不想打击媳妇儿的积极性,只是夸道:“我媳妇儿就是有福气,这都能开出珍珠来。”
吴书华喜滋滋道:“得收好了,回头拿去卖钱。”
你开心就好!
贺老太甚至连头都没抬一下。
显然也清楚塘子里的河蚌不可能开出来值钱货。
晚上吃饭的时候,贺拥军对着贺强说道:“正好明天村里的拖拉机要去县里,我顺带去找农业专家来看看咱们塘子,你记得别上山,也听听人家的意见。”
贺强点点头:“知道了。”
他知道贺拥军这两天为了这事儿跑了好几趟,甚至庄稼都快顾不上了,还是请两个兄弟帮忙照看。
不是犟的时候。
回头把黄蜡颠儿和那水蜂子伺候好才是最关键的!
正好他明天也可以请教专家,问问这两种鱼的一些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