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早熟的男人 > 第10章 叒缘的抄手

第10章 叒缘的抄手

来重庆这段时间吃过几次“火锅”,还品尝过几回“重庆小面”,下一步准备体验一下山城“担挑挑”卖的手工“抄手”......

小时候嘴馋,家里打一回“牙祭”总会回味很久。除了逢年过节,或是亲朋上门安排的三荤三素“硬菜”以外,周末一家人能开荤吃一顿“抄手”也是一桩美事!

记得当时家住成都“东华门正街”,买菜需要去“东华南街”。买米、面、油或是秤“水叶子”面、“抄手皮”也需要跑一条街。不过即便是跑上三五条街,只要是去买“抄手皮”也都不会嫌远。

粮油店门口会摆放几个平底簸箕,上面铺了一层纱布,纱布上整齐码放了“宽面”、“细面”也就是“韭菜叶子面”,当然还有“抄手”和“水饺”皮子。记得一斤“抄手皮”是九十多张,对应一斤多猪肉馅,买了皮子顺便秤一斤半绞绞肉,回家路上还顺便买几分钱的老姜、小葱就齐了。

那些年买啥子都凭票,买米面需要粗、细粮票,买蜂窝煤需要煤票、扯布料做衣服还需要布票。家里的票据每个月都不够用,后来发现是被弟弟偷去换了“麻汤”就是唛牙糖。缉拿归案后免不了一顿“笋子熬肉”,被打之后父母又有些心痛,算了,吃一顿“抄手”给你补一下!

讲究的家庭是不会买“绞绞肉”的。一来嫌绞肉机不干净,二来这纤维打散了的肉没有嚼劲不香,一般都会买腿子肉来自家宰。剁肉馅的工作一般都是家里半大娃娃的,小幺儿负责刮姜、年轻的妈妈负责调蘸水、健壮的爸爸负责和肉馅......

一般和馅的时候会加上盐、姜沫、胡椒面、鸡蛋清、豌豆淀粉,有条件的还加上“金钩”做成“海味抄手”。至于调料就花样百出了,有的喜欢吃醋,有的喜欢多加熟油海椒,有的还放香油或花椒油......

包抄手比包饺子要简单得多,一张四角的皮子放到掌心,另一只手挑一坨肉馅填上,然后将就筷子,把皮子的对角牵过来盖上,再把筷子上的肉汁擦挂在边角上便于粘合......

然后再放下手中的筷子,换右手托住面皮用中指内侧一顶,双手手指相互一抄。一枚形如“帆船”或是“元宝”的“抄手”就成型了,故意思名,这“抄手”就是最后这一“抄”而得名的!

除了在家里包抄手,有时候也会去“龙抄手”大快朵颐。以前东华门的老邻居“詹爷爷”就是“龙抄手”的老职工,曾经带我去海吃了一顿。由于眼大肚皮小,一斗碗抄手剩下了一半,害得我后悔了好几天。

“龙抄手”是百年老字号,皮薄馅多有红油的、原汤的、海味的,还配上一碗带丝骨头汤。海鲜味的还会加上一瓢浇头,什么淡菜、虾米、冬笋、口蘑......

想想当年真是太奢侈了,太奢侈了!

餐饮行当有句谚语:“一抄、二面、三包子”说得就是抄手的“肉馅”是三样中最“真概”的,一般不会有潮头、板筋之类的下脚料。而抄手的调味相对较淡,可以很直接的品尝出肉馅的本味。如果食材不地道、“打汆”不到位,是吃不出抄手的“肉香”的......

昨天早上重庆大雾弥漫,我和同事都起来晚了没时间吃早饭。车上同事舍不得开空调,浸骨的寒意让我们更加饥饿。一路上“重庆小面”、“原味抄手”的招牌一闪而过,让人感到又冷又饿日子难过。

我问这位当地的同事,重庆哪家“抄手”好吃。他一边吞口水一边回答:“说不清楚,都差不多,你们成都不是有好多巴适的嘛,“龙抄手”就不说了家喻户晓,像“金红油”、“豆瓣抄手”、温江的“牟抄手”都嘿有名哇!”

怪不得说“川渝”是一家,这位兄弟对我们成都的美食如数家珍哦。我不得不给他来点“小众”的,免得把波哥显得太“大众”了。

我问他,你晓得成都有个叫“又缘”的网红店,那里的抄手是波哥这几年吃过的最巴适的!他一脸懵B,说这个还真不知道。我马上接过话题,给这位兄弟做了一个“成都美食科普”,还得要从成都的餐饮名气范“光头香辣蟹”说起走......

结果刚一抛出“光哥”的名号,这位兄弟马上来了兴趣,他一摁喇叭“嘟”的一声后说:“你说的光头香辣蟹哈,我晓得在重庆也开了两家店,我去吃过好多回了,生意好得很哦!”

说完方向盘子一甩,差点把我的眼镜儿甩掉,接到他又说:“波哥你认得到光哥哇?可以哦,我在【抖音】上还刷到过光哥,好像他没有卖香辣蟹了,改在居民小区开了个网红店!”

看来“光哥”的盘子不好赶哦!还好我和他哥子有微信联系,要不然今天就要漏黄。这时候09版帕萨特已经稳稳停在了办公室楼下,这位兄弟一边锁车一边尴尬的说:

“好像光哥开的那家店叫【叒缘】不是读【又】,我刚才百度了一下(ruo若)第四声,呵呵”......

这句话如同让我吞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叒缘”海味抄手,让我颗子汗流了一额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