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四合院:闫埠贵有个双穿门 > 第44章 卖画和收集技术资料

第44章 卖画和收集技术资料

闫埠贵从柜子里将那幅真迹的画给拿了出来,然后放到了那位专家面前。

专家做事倒是蛮认真的,从自己随身的包里拿出来了一副新的手套,还有一个放大镜。

他把画小心翼翼地摊在了柜台上面,然后拿起放大镜开始仔细查看起来。

大概十分钟后,专家对着拍卖行的那个工作人员道:“这确实是真迹,至少值七八十万,拿去拍卖的话估计还能更高。”

当然,他说这个话的时候,是凑在工作人员耳边说的,并没打算告诉闫埠贵。

闫埠贵看着两个人窃窃私语的样子,没有丝毫在意,只要他们不把真迹当成假货收走就好了,其余都没所谓。

“闫先生,您这幅画确实是真迹,不知道您打算怎么处理,是由我直接找个买家过来出手,还是拿去拍卖行拍卖?”

“那就帮忙找个买家吧,拍卖似乎是有点麻烦。”

闫埠贵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交易地点放在他这个旧货店里,能买的起这幅画的人,肯定有一定的资本,这样的话,不仅有利于他后续出手更多古董字画,还有就是可以拓宽他在这个年代的人脉,或许还能促进下店铺的销量。

“那行,我回去联系一下那些老客户们,看看他们有没有要这幅画的。闫先生,您有心理价位吗?”

“至少八十万吧,具体的佣金我可以按照之前拍卖的价格来付。”

听到闫埠贵的价位后,工作人员看了鉴定专家一眼,那眼神仿佛是在说:没办法,人家自己也知道价位。

鉴定专家也很无奈,原本还以为能捡个漏,以一个较低的价位把画给买走,没想到,人家是识货的,或者是之前遇到了识货的人。

听到闫埠贵的话后,工作人员的热情又高了几分。

这样一来,他心里就有数了,成交价格越高,拍卖行可以获利更多,他也能得到更多的提成。

匆匆和闫埠贵告别后,工作人员就回了拍卖行去了,回去路上,将他用手机拍下的画的照片发到了他个人老客户的群里。

为了维护这帮难伺候的老客户,他平时可没少给他们找一些比较适合入手的东西。

【各位大佬,别说小弟不照顾你们,我的一个客户手上现在有一幅画要出手,我已经找了拍卖行里的专家鉴定过了,确定是真迹,你们看看】

【图片】【图片】【图片】……

顿时,群里的字画爱好者们都被炸出来了。

当即有人问道:什么价位?

【具体价位我没办法告诉你,我给你们看一下,同一作者之前的成交价格】

他往群里转发了一则拍卖新闻,新闻内容里提及的作者,和闫埠贵手里那幅画的作者一模一样,两幅画差不多也算是同时期的画作,新闻里的成交价格是75万。

最先看完新闻的人之间开始喊价了:我出75万!

当即就有人加价:78万!

80万!

一路叫到了120万才算是停下了。

工作人员看到那价格后,就把手机递给了身边的鉴定专家。

“以这个价格成交还可以吧?”

“你这办法不错,看似没有上拍卖会,其实就是拍卖成交的,这价位已经算超高了,差不多了,再多就不合适了。”

专家说完后,工作人员就在群里发了消息:那么恭喜我们李大哥,最终以120万的金额拿下了最终的资格。

随后,他又给这个李姓大佬发了私信,跟他约好了具体的时间地点。

时间是第二天中午,地点当然是闫埠贵的店铺里。

……

在送走拍卖行的人后,闫埠贵的店里也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其中不少是来卖旧货的,也有几个人是来打听临摹字画的。

不过,只成交了一幅字画。

到了中午时分,闫埠贵见到没客人来,就把门一关,转身去了附近的一家大型书店。

他打算去书店买拍卖图鉴,还有就是一些轧钢厂需要的技术书。

到了书店后,拍卖图鉴他倒是找到了,但是技术书他没能买到。

也不是说没有相关的书,只是他觉得,这种书里的技术不适合他们那个年代。

闫埠贵虽然不知道轧钢厂的一员,但谁让他们四合院里有两个搞技术的呢。

上一世退休后,他可是没少听那两人吹嘘轧钢厂的技术。

所以,那些书他翻了几页,就放回了原位。

一连看了好几本,都是同样的状况。

经人指点后,闫埠贵找到了一家专门卖旧书旧报纸之类的店铺,然后淘到了几本有关于6070年代钢铁技术更新的书和杂志。

也幸亏这个年代没人会去了解这些落后的技术,才让他有机会买到这几本书。

如获至宝的他,直接付钱买走了这些书。

这家店铺的老板都感觉很神奇,这些书他是从一个老教授家里收来的,原本以为没人要,正打算处理掉,结果没想到居然还会有人专门来买这些书。

想起他仓库里似乎还有几本,他当即就开口叫住了闫埠贵。

“先生,你是搞技术研究的?”

闫埠贵也没多想,当即就点了点头,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这个老板怀疑他。

“我仓库里还有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你要不要,那些都是我从一个老教授家里淘的。”

闻言,闫埠贵心中就是一喜,他正愁手里这些书太少,准备换家旧书铺试试呢。

没想到,瞌睡来了,就有人递枕头。

“那行,都给我好了,我最近正在研究新旧技术更新的问题探讨,手里就缺这种过去的技术资料。”

最后,闫埠贵整整买了30多公斤的资料和书籍,他也懒得挑年代了,一股脑儿都给买了下来。

他相信,有了这些技术资料,往后他儿子闫解成想要在轧钢厂里站稳脚跟,是不愁了的。

把所有的资料弄回店铺后,他又开始了马不停蹄的整理工作。

他打算先给儿子提供一些简单的资料,毕竟他只是一个没学过技术的高中生而已,一开始就拿新技术出来,肯定会被人怀疑的。

闫埠贵从下午整理到了大半夜,才算把那一堆资料给分门别类地放好了。

由于第二天还得交易那幅画,闫埠贵也没有急着回四合院,反正早一天回去晚一天回去,61年的时间是不会变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