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朝堂上,理宗皇帝端坐龙椅上,文武大臣分列两边。
行礼毕,皇上说:“众爱卿可有本启奏?”
我出列躬身奏道:“陛下,臣有本奏。”
“奏来。”
“陛下,此次灵隐寺之行让陛下受惊了,这是臣等的失职。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敌国的细作已经渗入到我们的各个部门,各个高层甚至皇宫内部。
此事细思极恐。为了彻底消除隐患,臣觉得除了追查这个潜逃的案犯,调查与案犯相关的人员外,还有必要在皇宫内外,包括各级官衙、各个官员的府上进行一次拉网式大搜查,凡是根底来路不清楚的一律抓起来审问。”
皇上手捋胡须,点头说道:“郭爱卿说得有理,准奏。那就请大理寺、皇城司、户部、刑部等协同殿前司侦办此事。”
“陛下,此事不妥,这样范围太广,牵涉的人员太多,恐扰乱民心,引发民怨。”贾似道出列说道。
“哦,那贾丞相说说有何妙法侦破此案?”皇上问道。
“这……这……臣以为可以把范围缩小。这次刺杀陛下的几位刺客都来自殿前司,应着重查殿前司,而不能累及其它。”贾似道据理力争。
“丞相说的也有道理。只是丞相能否保证其它各级衙门及官员府上没有混入敌国的细作?”我质问道。
“这谁敢保证?”
“既然谁都不能保证,那就说明这些地方都有可能会潜藏敌国的细作,如果不想办法清除这些细作,那势必会像这次灵隐寺之行那样危及陛下和我大宋的安全。
虽然我这个办法笨了一点,但这就像往大海里撒网一般,把网撒下去,总可以捞上一只两只鱼的。哪怕捞上一只鱼,我们也可以顺藤摸瓜,说不定可以拉起一大串鱼呢。”
“郭爱卿说得有理,还有不同意见的吗?”皇上问。
皇城司司长寿福公公跨前一步说道:“郭皓不到20岁,还是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让他负责此次案件,统领一众年龄、官职、资历、经验都比他大,比他丰富的官员,恐难服众,还请陛下三思!”
大理寺寺卿涂光祖也出列恭身道:“臣认为寿福司长说得有理。除此之外,臣以为这次案件的侦办原不是殿前司的职责,而应是大理寺和皇城司份内之事。臣等愿为陛下分忧。”
接下来,户部杨尚书、刑部程尚书也一一表达了对我的反对意见。
一时之间,底下的一众文武百官也纷纷议论起来。仔细听来,赞同我的少,反对我的多。
我暗自警醒,看来,我是犯了众怒了。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段时间,我风头太盛,资历又浅,这次的提议搜查还会滋扰到那些官员的府邸,甚至会触及到某些官员的隐私。人性中都有自私善妒的一面,我的锋芒激起了这些人性中的阴暗面,怎会不招致他们的反对?
我正欲说话,忽见父亲踏前一步,朗声说道:“末将也认为犬子不足以担此大任,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另选贤能。”
皇上大概没有料到今日会遇到此等情景,他想了想,说道:“此次郭皓护驾立有大功,他在这次事件中处置有度,智勇双全,使朕免遭大难,故朕委以重任。如众位爱卿自觉有善策者,不妨说来,朕必从善如流,择优选之。”
皇上的此番话说完,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众大臣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
是啊,要他们短时间内想出好办法来抓这些已经渗透到大宋方方面面的敌国细作,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等了一会,见无人吭声,皇上威严说道:“既然众爱卿没有更好的办法,那就只能依郭爱卿的意见办吧。望诸位爱卿齐心协力,一同协助郭爱卿侦办此案,如有违逆者,朕定严惩不怠,绝不姑息!”
顿了顿,皇上又淡然问道,“还有事启奏吗?”
大殿内依然无声。
皇上挥挥手说:“既然无事启奏,那就退朝吧。”
说完,皇上在一众宫女和太监的簇拥下离座而去。
“臣等恭送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殿内传来文武百官的山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