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这说到大秦的建立与灭亡,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前身,我国周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国。
而在后世,关于秦国人最早来源于哪里的长期的主流说法是秦人出自于西方,这一点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秦本纪》以及《赵世家》中都有相关的记录,在这两部分中的记录为,商朝晚期,商朝的西方有一戎族之人,名戎胥轩,他迎娶郦山之女,生下儿子中谲,“在西边的戎族,保护着西部的边垂”。”
杨月:“从这两部分的记录可以看出,秦人当时已经在西方,且和戎人有一定的联系。而后世的史学家也是根据这一记录认为秦为戎族。而除了这种说法,还有另一种说秦人是自东而来的说法,也就是说。秦人虽然在西边立国,但秦人起源于东方,即秦人起源于嬴姓东夷的西迁,而这一点在《史记·封禅书》、《说文》、《左传》中也都有对应的记录。而在后世的考古中发现的李崖遗址也为这种说法的夯实提供了重要证据,而该遗址是于2010年在甘肃的清水县发现的,而这一遗址中能为这一说法提供支撑的关键是李崖遗址墓葬群里的随葬品。】”
汉武帝:“原来后世人确定始皇帝的姓氏来源是根据人祖宗的墓穴来验证的呀!那我是不是也要回沛县给我老刘家的祖宗重新建做新墓,最好把防盗设施做到最好防着你们这些人动我祖宗的墓。”
刘备:“老祖宗说的没错,我们还是盖座新墓防着这些后世人吧。”
武帝:“小后生,你管朕叫老祖宗,你是我老刘家哪一支的后裔?还有你之前说的曹贼窃取我大汉权柄是怎么回事?”
刘备:“老祖宗,我是您的兄弟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我之所以说曹贼窃取了我大汉权柄,是因为这厮控制了我大汉的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武帝:“哦?曹操是吗?你既然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我大汉权柄。”
曹操:“那个……汉武帝,之后我会做出解释的,我现在要去看看我曹家的祖坟需不需要加固,我下线了。”
孙权:“我想到这个曹阿瞒还有这么心虚的时候,不过,我也要去看看祖坟了。”
隋文帝:“同上。”
唐太宗:“同上。”
宋太祖:“同上。”
忽必烈:“同上。”
朱元璋:“同上。”
雍正:“同上。”
秦始皇:“朕这是成了前车之鉴了,你们一个个都因为这个事情去修缮祖坟了。”
众皇帝:“不敢,不敢,这不是后人已经做出了这件事嘛,我们只是想多少防着点。”
【杨月:“咱说完了秦人的来源,接下来说一说在周朝之前的一些先世,顺便说一下,我们去考古墓葬群是因为有许多老祖宗距离现在的后世太远了,比如说始皇帝陛下的秦王朝就就距今有两千年了。
咱们前边说秦人来源于嬴姓东夷西迁,而这西迁的东夷在秦人古史系统中至少分为两系,一是认同自己是商朝遗民的人,主少皞;一是本族可以追溯至高阳氏的人,为颛顼曾孙大费之后,而大费的后代中一个叫造父的人的侄孙非子因为养马有功,被分封到了秦地(今甘肃天水)。而非子便以他的封地作为姓氏,号嬴秦,而秦也从这里开始成为周的附庸。”】
汉武帝:“原来这就是秦人和秦国封地真正的来源,原来始皇帝是黄帝颛顼之后。”
曹操:“这个我们倒是知道,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史书有记录。”
刘备:“这个确实,不过不知道老祖宗你来自哪个时期,如果老祖宗你来自前期,那不知道很正常,毕竟这些史料的整理来自您的中后期。”
汉武帝:“原来如此,那朕就等着那个整理出这些史料的人出现。”
李世民:“话说这个小后生那个时代距离秦都有两千多年了,对于老秦人以及秦国封地的考证都这么详细,那么我们要被后人考据到什么程度呀!”
朱元璋:“恐怕离这些小后生越近的朝代被考据的越详细。”
宋太祖:“恐怕是这样,离他们越近的可能被找到的东西越多。”
【杨月:“咱聊完了秦人的先世和和秦是如何建立并成为周的附庸的,那么咱们接下来就聊一聊秦是如何位列诸侯的。”
“这个事情的开端是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当时是公元前771年的春天,周幽王因为宠爱他的妃子褒姒而废除了现任的太子姬宜臼,把宠妃褒姒所生的儿子姬伯服立为太子,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笑容多次以烽火欺骗各路诸侯,这件事情在历史上被称之为“烽火戏诸侯”,诸侯们也因为这件事背叛了他。在这件事情过后,西戎中的犬戎和申侯合谋一起攻打当时的周朝,因为过往的欺骗,诸侯们并没有前往国都勤王,导致犬戎和申侯在骊山下杀死了幽王,致此西周灭亡。
当时犬戎的大军盘踞在周的都城镐京附近,王子宜臼在周幽王被杀死后召集各地诸侯进京勤王,当时的秦襄公、卫武公、晋文侯、郑武公等一起率领军队进军勤王,这几位诸侯在对犬戎的作战中作战有力,立下赫赫战功。在战争结束后,几位诸侯王立周幽王的废太子姬宜臼为王,被称作周平王,以此来稳固周王朝的江山社稷。
公元前769年,周平王为了躲避犬戎的骚扰,将都城由当时的镐京东迁到了洛邑,在周平王决定迁都以后,当时的秦襄公将周平王护送至新都,周幽王赐予他诸侯之位,赏赐给他自岐山往西的地方,秦国才正式建立起国家。周平王还对秦襄公说:“那些在我朝西边的戎人不讲道义,肆意侵夺我朝岐山、丰水等地的土地,你们秦国如果能就此赶走那些西戎人,这些土地在驱赶完西戎人之后就归你们秦国所有。” 于是周平王与秦襄公在洛邑立下誓约。襄公也就是在这时才使得秦国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伯爵国),与周朝的其他诸侯国开始互通使节,互相致以聘问献纳之礼。在此之后为祭祀天帝又用黑鬃赤身的小马、黄牛、公羊各三匹在西畴进行祭祀,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开始了对西戎的讨伐,在其到达岐山的时候,秦襄公因病在此地去世,他的儿子秦文公继承了他的位置。
公元前765年,秦文公居住在秦国的西垂宫。公元前763年,秦文公用七百秦军进行东猎。公元前762年,秦文公来到汧水(今千河)与渭河的交汇处。曰:“昔日我大秦作为周的附庸,后来因为幽王之祸开始成为诸侯国。于是对所处之地进行占卜,占卜的卦象显示为吉,故在此定居。十三年,开始有了对史实的记载,对民众的教化也多了。十六年,文公对犬戎用兵,犬戎败在了大秦的用兵之下。于是秦文公遂收容曾经被犬戎奴役的周朝人,至此秦国的疆域开拓至岐山以东,并将岐山以东献与周朝。
在秦文公之后,秦国在数位国君的努力之下,一再的谋求自己的生存空间的拓展,在针对西戎的战争中更是节节胜利,同时也将岐山、丰水等地纳入秦国疆域,在这之后又灭掉了荡社戎,同时击败邽、冀两个西戎的部族,在这之后又开始征战彭戏戎,大秦的军队进攻到了华山之下,收复了杜和郑两地,消灭掉了小虢国,秦的版图自嬴秦之地一直推进至关中东端。
公元前677年,秦国将自己的都城迁至雍。至此,秦人自东周初年开始,经过了近百年数位国君的艰辛创业,秦国的疆域已扩散至关中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实现了秦国的崛起,也因此成为周朝西方新兴的强国。从公元前677年开始,秦国在雍(今宝鸡凤翔)建都了近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