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最后一项是实行汉家制度
汉元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汉书》中的这段记载,为了解汉代后期治国方针的演变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从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的“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国方式,宣帝一语道出了其中要诀。这一制度从宣帝以后,始终为后世所称颂和遵循。而且中国古代各皇朝的统治者都不同程度地借鉴“汉家制度”的经验教训,以强化其统治。”】
曹操:“宣帝说的还真没错,可不就是汉元帝乱了汉家江山。”
隋文帝:“虽说作为君王确实应该以王道施行仁政,但是没有霸道,就无法震慑宵小,王朝同样无以为继。”
唐太宗:“是的,反之同样适用。”
【杨月:“其次是在军事上的措施。
第一项是降服匈奴
自马邑之谋(前133年)反击匈奴开始,汉朝历经袭破龙城、河南、高阙、定襄、河西等系列会战,终至漠北之战(前119年)击败匈奴,从此奠定汉强匈弱的格局。但匈奴并未臣服,相反经过十几年的恢复后,声势复振,与汉争斗竟败少胜多,汉武后期有赵破奴2万骑受降城之没、李广利3万骑在天山被围牺牲六七、李陵5千步兵在浚稽山败没,甚至最后李广利7万铁骑在燕然山全军覆没,不过匈奴惨胜犹败,内部又有不和,双方实力对比也未进行转换。
第二项是匈奴形势
宣帝即位第二年(本始二年,前72年),汉朝发铁骑16万余兵马,兵分五路攻打匈奴,这是两汉存在的400年里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骑兵出征。同时,派遣校尉常惠前往乌孙,节制乌孙骑兵5万余,与汉军东西并进,形成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以此来夹击匈奴。匈奴畏惧汉军,惊惶西逃恰好遇见乌孙兵,一场激战大败而归,常惠因此封为长罗侯。
第二年(前71年)冬,匈奴再次袭击乌孙,突遇大雪,生还者不及十分之一,再加乌孙、乌桓与丁令的乘势攻击,国人亡十分之三,畜亡十分之五,国力被大为削弱。不久,汉军三千骑袭击匈奴,捕得几千匈奴人而还,匈奴亦不敢报复,而且更向往与汉和而不是战了。
神爵二年(前60年),统治西域的日逐王先贤掸与新任单于握衍朐鞮素有矛盾,关系不和睦,带着数万人投降汉朝。日逐王被封为归德侯。
甘露三年(前51年),呼韩邪单于亲自前往帝都长安,赞谒称臣做北藩,“匈奴款塞、单于来朝”成为宣帝朝的一大盛事。
单于朝礼完毕之后,汉朝派使者引导单于先行,住在长平。宣帝从甘泉宫到了池阳宫,登上长平山坡,诏令单于不要来拜谒,而左、右当户那些大臣都被允许列队参见,还有各蛮夷部落的首领王侯有几万人,都在渭桥下夹道排列,迎接宣帝。宣帝登上渭桥,人们都山呼万岁。】
秦始皇:“匈奴总算是老实了。”
汉高祖:“想想被匈奴掠杀的百姓,想想乃公的白登围之仇,想想乃公的皇后被他匈奴羞辱的时候,真的是感慨万千啊。”
汉文帝、汉景帝:“父亲/祖父,不止你感慨啊,我们掌权这么多年,多少次看着匈奴掳掠完我大汉百姓得意洋洋的回去只能隐忍。”
【第三项是囊括西域
西域历来是汉朝和匈奴之间的第二战场。西域本身是匈奴的势力范围,匈奴置僮仆都尉驻扎在焉耆一带,管辖西域诸国。汉武帝通西域、败匈奴、伐大宛后,声威亦远震此地,汉使在此往来不绝,并屯田渠犁。汉朝和匈奴遂在西域形成了拉锯战,你来我往,此消彼长,情形至为复杂。武帝后期,因攻打匈失利和诏罢轮台之戍,汉势有所减弱,昭帝时,霍光遣傅介子计斩楼兰王,汉朝对西域的影响又有所加强。到了宣帝初年,汉朝和匈奴仍以天山为界,南为汉朝势力范围,北则为匈奴。
汉昭帝末期,匈奴派出使者到乌孙国,想得到远嫁乌孙的解忧公主,而后又攻打乌孙国,攻取了车延、恶师等地。公主上书汉天子求救,汉朝把这事下交给公卿大臣们商议,没能决定怎么办。这时,汉昭帝驾崩,宣帝继位,乌孙国首领昆弥又上书汉天子,说:“我们接连被匈奴侵伐削弱,我愿意把国中一半的精兵共有五万人马都拿出来,尽全力反击匈奴,希望汉天子派兵救救公主。”
七月,宣帝动员与选派关东轻车锐卒,挑选各郡国位在三百石的强健而深谙骑射的吏员,都从军西征。命田广明、赵充国、田顺、范明友、韩增为五将军,发兵十五万骑,校尉常惠持符节指挥乌孙兵,出击匈奴。最后俘获了单于的父辈及嫂辈、居次、名王、犁污都尉、千长、将军以下三万九千多人,抢得马、牛、羊、驴、骡、骆驼共七十多万头,匈奴部队连死带伤而减去的人数以及因远途迁徙而死亡的牲畜不可胜数,匈奴因此衰败损耗。
本始二年大捷后,常惠被派再返乌孙,赏赐其有功人员。因龟兹(西域一大国)曾杀汉朝的屯田校尉赖丹,回国途中,常惠征调西域诸国5万人马,往攻龟兹,迫其国王谢罪并交出凶手姑翼,立即将他斩杀。
车师属于北道,为匈奴所控制,对汉朝不敬。宣帝亲政的第一年(地节二年,前68年),即遣屯田渠犁的郑吉,发附近西域诸国兵1万余及屯田1500汉兵,往讨车师,将其击破降服。匈奴派兵来战,郑吉领兵迎击,两军遭遇,匈奴竟害怕退去。后来,郑吉派遣300汉兵屯驻车师。西域都护府
不久,南道的莎车王弟呼屠征杀了亲汉的国王万年与汉使奚充国,自立为王,并煽动南道诸国叛离汉朝,南道因此阻断不通。当时郑吉还在北道,恰奉宣帝派遣冯奉世正出使大宛途中。冯奉世果断行动,征发西域诸国兵15000余,进攻莎车,打下了它的都城,平定了南道,并把惊惧自杀的呼屠征首级一路传送到长安。此乃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的事。冯奉世之后到了大宛国,国王对他尤其礼敬,因此还得到该国的名马“象龙”,并将其带回了长安。
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带着数万人投降汉朝,宣帝特派郑吉,发渠犁、龟兹诸国兵5万,前往迎降,一直护送至京师长安,路上有逃亡者,立即斩杀。郑吉破车师,降日逐王,声威大震西域,宣帝乃拜之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兼护车师以西北道诸国。郑吉遂在西域中心,设置幕府,修筑乌垒城,距阳关2700余里,统领天山南北,汉朝号令得以正式颁行于辽阔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