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程新支吾了一声,不情不愿的上讲台了。
化学老师林静又环视了教室一圈儿,发现大家都低着个头,看起来好像都不太会做这两道题的样子。
目标太多,反而分散了,不知道该叫谁。
想了想,她还是开口道:“程新他同桌,是叫江圳吧?你也上去,做第二道题。”并提醒道:“不准给我互相看啊,都自己做自己的。”
江圳也只好走上了讲台。
刚上讲台,程新就朝他笑嘻嘻的招了招手,故意打招呼道:“嗨,学霸!这么巧哦!你也上黑板做题?”
江圳理都没理他,而是从讲台上拿起一根崭新的白色粉笔,就往黑板上写去。
动作流畅,写字如同行云流水,都不带卡壳的,方程式更是没有一点儿错误。
趁江圳写第四小问停笔时的间隙,程新赶紧低声问:“江圳,第一题第三小问答案是啥?是不是78kj?那个x等于几mol?是不是等于2mol?”
“自己做,别问我。”
江圳冷声开口道,他可不是人形搜题机器。
“我不会嘛,你教一下我。”
程新的目光充满了渴求,他继续追问着:“到底是不是78kj?还是84kj?”
“两个都不是,你错了。”
江圳一边往黑板上写字一边回复着。
“那正确答案是啥呀?”
程新继续猜测着:“79kj?80kj?81kj?82kj?83kj?哪一个呀?”
好家伙,78到84之间的数都被程新猜了个遍,但结果还是不对。
“都不是。”江圳敷衍了一句。
“哎呀你就告诉我正确……呃林老师。”
程新一抬头,就看到林静正瞪着自己,看起来还挺生气的。
化学老师林静大吼道:“干嘛呢?我刚刚都说了,自己做自己的,不要交头接耳,程新你在干嘛呢?”
“老师,我只是跟江圳讨论一下中午应该吃什么,没讨论化学题。”
程新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回答道,看起来很是理直气壮。
江圳尴尬的干咳了一声,没出声。
“好啊你,上课呢!你讨论中午吃什么?”
林静都被程新气笑了,她故意讽刺道:“那讨论出个什么结果了吗?中午吃什么?”
“我想想啊……”
程新还真认真的思索了起来:“就吃鱼香肉丝、红烧肉、烧鸡烧鸭烧鹅、素炒山药片、紫菜蛋花汤好了。”
“哈哈哈。”全班哄堂大笑。
江圳一瞬间耳朵根子都有些红。
他跟程新两个人站在讲台上,就跟那动物园的猴子似的,被底下坐着的全班同学轮流围观审视……
“行了行了,程新你真行。”
化学老师林静表示很服气,她又忍不住吐槽了一句:“掉饭堆儿里了,一天不想着学习尽想着吃,真是的。”
“害,这不每天都吃不饱吗?”
程新笑呵呵的,不太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发。
“下课给我来办公室一趟。不彻底搞清楚这道化学题,你别想去吃中午饭。”林静突然宣布着,听起来很是无情。
说归说,闹归闹,该去办公室喝茶还是走一趟。
程新无奈的耷拉下脸来,语气略带哀怨:“好吧。”
林静看着黑板上的那两道题,不禁皱了皱眉,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江圳做的那道题一点错误都没有,答案十分完美。
可程新呢,程新那道题完全是瞎蒙的,一共五个小问,没一个能跟正确答案扣上的。
同样是学生,为什么互相之间的差距这么大呢?
一想到这,林静就忍不住开口问道:“程新,你当初到底是怎么考上咱们蔚城一中这所全市排名第一的高中的?就算你是倒数第一,水平也不应该这么次吧?这种初三讲过的化学题你居然不会?”
程新呵呵干笑着,竟然意外地没有反驳林静的话。
底下不知道有谁起了个哄,朝林静大喊道:“老师,程新当年中考全校第三呢!”
“你说什么?”
林静朝那说话的学生看去。
“我没说错呀?”那男生疑惑的开口了:“第一江圳,第二卓一,第三程新,学校中考成绩排名那一栏上明明都写着呀。难道是我记错了?那个人只是跟程新同名同姓而已?”
“肯定同名同姓,哈哈。”
程新忽然开口了,他回到了座位上,又解释了一遍:“叫程新的多了去了,不差我这一个。我学习这么差,还考全年级第三,搞笑呢?”
一听程新这么说,于是众人顿时一笑而过了。
都没把这事儿当回事儿。
但是江圳,却皱了皱眉。
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他记得当年中考后,他们新高一分班时,是按照中考成绩的排名分班的。
一般30到60个人为一个班,从1到8一共八个班,1班成绩是最好的,8班成绩是最差的。
江圳当时不出所料地被分到了1班。
高一开学前几天,学校办了个军训。军训嘛,大家谁都不认识谁,只能互相聊聊八卦才能认识了。
于是休息的途中江圳就隐约听到有人在议论,说是一班有个人忽然转到成绩最差的八班去了。
具体原因不知道,但是那个转走的人现在应该已经在八班开始军训了。
当时的江圳对这种事根本漠不关心。别人怎样都与他无关,更何况已经是转走的人。
但是现在仔细想想,当时那群同学议论的那个人的名字,好像就叫程新。
确切来说,不是「好像」,而是这个被议论的人,就是程新。
江圳疑惑的看向程新,一时之间竟有些恍惚。
如果说这个学校真的有跟程新同名同姓的人,那么按照那个跟程新同名同姓的人的中考全校第三的成绩,肯定是会被分到一班的。
可是一班,并没有叫程新的这个人。
也就是说,那个从1班转到8班的人,就是当年中考全校第三的程新。
程新他,刚刚真的没说谎吗?
说他考不了全校第三。
真的没说谎吗?
江圳很是困惑。
转头一看,就发现程新正笑吟吟的看向自己,看起来很是人畜无害。
仿佛刚刚那一切,不过是他的玩笑话罢了。
江圳走下了讲台,装作信以为真的样子,按兵不动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但实际上,他决定试探一下程新。
试探一下他,到底是不是当年的中考全校第三。
尽管试探或者不试探,其实没多大的意义,也跟他本人没什么关系。
但就像化学老师林静所说的那样,他也不信以程新目前的成绩水平,当年中考能考到这所全市排名第一的高中。
他只是好奇,罢了。
就算是这所高中的倒数第一,水平也不会这么差。
要知道,他们全年级一共也就300来个人,而这300人,差不多都是中考全市排名前三百的这个样子。
就算有偏科,最多也会只偏两科,像程新这样门儿门儿不行的,当年中考根本就踏不进蔚城一中的门。
比如郑文博,数学142,英语才40多;
比如卢小飞,英语138,数学才50多。
刚好他们擅长的那一门弥补了他们不擅长的那一门,所以他们的总分倒也不算差。
程新呢,数学5分,英语20分,语文70分,理综70分。
满分一共750分,总分才165分,怎么算都感觉不太对劲。
别人再差也是450分上下,500分左右。
他自己就更不用说了,一直在650分左右。
状态差就630分,状态好就能考到670分。
程新呢,程新165分。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里面肯定有不对劲的地方。
江圳深吸了一口气,凭着记忆在纸上写下了一道题。
这道题是当年的中考题。
数学最后一道大题,当年让本市九千多名考生望而却步,心生恐惧的一道二次函数题。
一共三个小问,江圳当年也是记忆犹新。前两问还好,他挺顺利的,没费多少功夫。
第三小问就开始变态了。
他坐在椅子上焦头烂额,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才求出了m的取值范围,却隐约意识到自己似乎求错了。
于是只好抛弃掉原答案,重新计算新答案。
最后算出的答案也是特别复杂,一会儿大于等于零,小于一,一会儿又大于一,小于等于二倍根号二,绕得很。
江圳在纸上写这道题的题目的时候,故意把自己的字儿写的特别丑,让人乍一看上去就觉得这字儿不是他写的,而是别人写的潦草字迹。
写好题目后,江圳并没有写答案,而是把纸张连同题目一起撕下来,随身带在了身上。
刚一下课,他便朝着高二四班走去。
四班这里有个原先跟他一同待在一班的同学,叫张伟。
当年高一军训的时候,聊程新八卦最多的就是他。
听张伟说,他跟这个所谓的「中考全市第三」初中时期就是同一所学校的,只不过不同班罢了。
但是有一次期末考试的时候,张伟刚好坐在了程新的后边。
考数学的时候,正当大家全神贯注地思索试卷背面的第一道大题时,张伟前边的程新忽然站了起来。
张伟眼睁睁看着程新直接把写的满满的试卷交到了讲台上,就打算走出考场。
张伟当时都惊呆了,因为那次的数学期末考试特别难,第一道大题就是一道恶心的二次函数题。
而那道二次函数题,跟中考最后那一道压轴二次函数题,三个小问的提问方式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
区别只在于改了个数,也就是m的取值范围那几个数。
但这道题核心的考点和解题过程根本没变,还是那老三样。
听张伟原话说,他本以为程新胡乱写了一通就把试卷交上去了,没想到程新正要走出考场时,那监考老师直接出声打断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