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短视频通古代,硬控古人一整天 > 第26章 老子:啊?还有这事呢?

第26章 老子:啊?还有这事呢?

天幕继续播放。

【东汉时期,现在的徐州丰县张道陵,创立了五斗米道】

【炼丹之术,逐渐开始从术士手中转到了道士的手中】

【魏晋南北朝时,炼丹之术已经发展很多年了】

【不仅实践上各种炼丹方法层出不穷,而且上升到理论高度】

【编撰出了很多关于炼丹的经书,比如《五灵丹经》,《太清丹经》,等等】

【有名的炼道士葛洪写了《抱朴子》】

【将炼丹术提升到哲学的高度】

……

东晋。

葛洪正在研读手上的经书,为自己正在编纂的炼丹经书做准备。

他想要集百家之长,融合自己的思想,创造出一本惊世巨著。

结果刚刚看到天幕对于炼丹术予以毫不留情的批判。

自己的人生理想直接被否定,葛洪动摇了。

甚至想将自己刚刚写下的文字团成一团丢掉。

抬眼瞥见天幕上最新的画面。

《抱朴子》,这不就是我正在写的经书?

哲学高度……哪怕炼丹之术是假的,人们也依然这样评价我的思想?

著书立说,流芳百世,这一生,我全都做到了!

他重新铺开宣纸,大笔一挥。

《抱朴子》,启动!

……

大唐

李世民刚刚驾崩。

李治即位不久。

李治原本就对修仙长生,炼丹炼药这些江湖方士的把戏不屑一顾。

此时看到天幕抨击炼丹之术后,当即下令,派人将御书房中所有炼丹书籍纷纷烧毁。

“哼,《五灵经书》,《太清丹经》,父王就是被这些破书迷惑了心智,才早早离我而去啊!”

“嗯?等下,将《抱朴子》拿来给我。”

“朕倒要看看,一本破道士写的炼丹经书能有什么好东西,值得天幕给出这么高的评价。”

……

【葛洪对于用各种矿物炼丹,之所以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给出解释】

【夫五谷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绝之则死】

【粮食能够使人活着,那么神药难道不比粮食?】

【神药为什么神奇是,因为这些组成丹药的矿物质极为持久,极为抗腐蚀】

【很多人迷信这样的说法,痴迷于炼丹术】

……

大唐。

晚年李世民瞧着天幕不解道。

“没错啊,既然粮食能够让人生存,那我服用神药岂不是有更好的功效?”

“生灭之道,乃是天地法则,可金石铁矿却能无视法则,延续千年。”

“将金石炼成丹药,将之服用,与金石铁矿一样,千年不朽,为何不可!“

那罗迩娑婆一听老皇帝已经昏聩无能到这种程度。

打蛇随棍上,连忙开口推上一把。

“陛下真乃天命之龙,悟性逆天!”

“正如陛下所言,将金石之能纳入体内,自然可以延寿万年,福寿永昌啊!”

“陛下,只要将这幅丹药服用,您就可以长生了!”

那罗迩娑婆亲自端过装着丹药的盘子,呈给李世民。

李世民依旧在疑惑,随即变为愤怒。

“这天幕竟然将炼丹术称之为迷信。”

“误人子弟,其心可诛!”

“传令下去,任何人不得收看天幕!”

……

西汉。

咸阳。

一众江湖方士,骗子混混,听说皇帝正在广纳贤才,寻求长生,纷纷汇聚与此。

此刻,无论是否以炼丹术为专长,都纷纷看向天幕,仔细听讲。

善于炼丹之人正在仔细揣摩《抱朴子》中的哲学道理。

那些身无长物的骗子,则是将天幕原话拼命地记忆下来,到时候凭借这些一鸣惊人,金银财宝收到手软。

更有机灵者,已经备好笔墨,将天幕讲述的炼丹理论完整地记录下来。

“天赐机缘,天赐机缘啊!”

“这下进宫,还不得把宫里那群蠢货,蒙的五迷三道,对我言听计从啊!”

这些来自各地的江湖骗子,浑然不知,这天幕并不是他们所幻想的天赐机缘。

反而是一桩送命的危机。

……

天幕画面转场,汉朝结束。

随后出现两个大字。

【唐·朝】

……

李治正在翻读下人刚刚拿上来的《抱朴子》。

听到天幕的声音,大惊。

当即扔下经书,遣散众人,独自观看。

“除了朕,谁都不许看!违者杀无赦!”

……

西汉:

刘邦看到新的朝代出现,瞳孔一缩。

“天幕将这个唐朝紧跟在汉朝后面。”

“莫非,我堂堂大汉王朝,竟被唐所灭?”

“我刘氏大汉,难道也像暴秦一样,二世而亡嘛。”

“不对,刚刚看到了曾孙子刘彻,那大汉国祚,起码延续了一百余年啊!”

“如此长久兴盛的大汉,又怎会衰败。”

刘邦心急如焚。

“相国,子房,对于这个唐朝,你们有何高见?”

……

元光元年。

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之策。

由于经历了汉初黄老之治,汉武帝决定放弃延续的“无为而治”的方针政策,广征天下良才。

董仲舒正在书房中撰写《举贤良对策》。

“哦?唐朝?”

“看起来是后世朝代,不知那时我的建议是否实行。”

“教化民众,唯贤是举。”

“天人感应,大一统……”

“希望陛下能够接受我的建议吧。”

“总觉得还可以再加一些提议,得仔细想想,不如从选拔之道入手……”

……

【唐朝建立后,为了政治需要,扶持道教为当时的国教】

【而道教之所以成为国教,还与一个人有关,那就是老子李耳】

……

董仲舒:“……什么?”

“他道教也配?”

“后世儒生,都是饭桶吗!”

一怒之下,董仲舒大笔一挥,写下几行新的提案。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口气写完,董仲舒只觉得心中郁结尽数散去。

“后世儒生,真该感念于我!”

……

天幕画面流转。

【大唐建立之后,开始追封仙人】

【一直追风到上古时期的皋陶,之后,便是李耳的父亲,李敬】

【之后就是李耳】

【李耳逐渐就成了李姓的始祖】

……

春秋战国。

老子:“嗯,竟有此事?”

孔子:“这唐朝后人满口胡言,李耳先生他明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