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啊李象,待本王拿下这主办审理之权,定要叫你小子知道,什么叫做百口莫辩!定要叫你明白花儿为何这般红——!’
李泰心中思索着。
他刚才已经和自己的几个党羽通好气了,甚至是连怎么做伪证,怎么把这件事直接和李象干系到一起都已经想好了。
在李泰看来,现在挡在他走向储君之位的最大障碍,并不是占位置的东宫太子李承乾,而是李象这个秦国公。
而在另一旁,李治亦是在心中思索着。
‘此桩承天门刺驾案一旦开审,太子的东宫储君之位必定不稳,看舅舅的意思,应该是准备将我推至幕前,开始正式与四哥展开角逐。’
长孙无忌、房玄龄、岑文本等一干鸡党和鸟党之人,这会皆是心中各有思绪,毕竟在他们看来,这承天门刺驾一事,终究得有个结果。
这时,宣诏口谕的内侍声音已然是再起。
“今后若有人胆敢再言太子谋逆者,以谋逆罪论处,言者斩首,三族流放。”
“承天门刺驾一案,交由大理寺专审。”
话音落。
众人都是一顿,没大从这份口谕中反应过来。
这是什么意思?!
这内殿之中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李象究竟又做了什么?为什么天子突然就这般果决袒护东宫?!
而且——!
大理寺卿就是秦国公李象,这天下人皆知,若是把这桩案子交给大理寺,用脚也能够想到,那百分百最后会跟东宫撇的一干二净。
天子这般意思,不就是就等于是告诉所有人,任何人不可在这件事上扯上东宫,否则休怪天子无情。
‘漂亮——!’
‘老朽我果然没有看错人!’
听完这道口谕,萧瑀心里一阵美滋滋,同时目光看向了这殿中的杨师道,他在明牌之后,最近就一直在暗中拉拢着杨师道这位中书省一把手,但杨师道对于萧瑀的拉拢并未给与明确回复,只是一直含糊不清,处于摇摆之中。
毕竟参与党争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赢了百倍回报,输了倾家荡产,说不定连小命也得赔上。
被萧瑀用灼热目光注视着的杨师道,面色依旧不变,但眼中神色似有了些许变化。
而就在这时。
殿上内侍的声音再起。
天子口谕,还没有完——!
“魏王李泰,御前失仪,责令回府自省——!”
“今日之宴结束,诸臣且回。”
当内侍这句话落下的刹那,这帮重臣勋贵是真的是愣了。
尤其是政事堂首相房玄龄。
他平生素来谨慎,这一点从入秦王府开始就是如此,这也是二凤最为欣赏他,愿意将诸多大事交予他来处理的重要原因。
而这几年房玄龄之所以决定在暗中给予魏王李泰一定支持,纵容自己的二儿子房遗爱与李泰这般交往紧密,就是因为房玄龄有着极为强烈的直觉,笃定天子想更换储君,并且若是要换储君,必定是换上魏王。
可此时此刻,房玄龄心中的信念似乎是有些动摇了。
他从二凤登基、贞观之初就一直在政事堂为相,至今已经是历经十七年了,这些年来长居大唐权力中枢,多少人的起起伏伏,可房玄龄始终岿然不动。
自从长孙皇后崩逝之后,天子降诏斥责太子的事情可谓是常有,一年中少说也有十几二十次,平均一个月就能有一次。
可对魏王。
至今为止,这是第一次下诏斥责,至少是第一次当众斥责。
虽然口谕中只是一道简单的‘回府自省’,但却是能够表明一件事,那便是魏王李泰在天子心中的地位,正在降低,而取而代之的,是皇长孙李象。
这是一种趋势,代表着皇长孙李象将会越来越红,而魏王李泰则会愈发不受重视。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我要入殿去见父皇——!”
李泰有点魔怔,他不相信这道口谕是来自于天子。
父皇难道不是最爱青雀吗?!
父皇不是说过要宠爱青雀一辈子吗?!
这份爱,过期了?!
渣凤——!
“殿下,万不可无礼。”
岑文本快步拽住了李泰,低声提醒着。
这时候李泰若是跟个疯子一样冲进去见李世民,那迎接李泰的或许就不是回府自省这么简单了,很可能直接上升到为禁足。
紧咬着牙。
这一刻的李泰,似乎是有点体会到李承乾这些年的感受了。
“呵。”
“这就受不了?”
“真是个吃了只长肥肉的废物玩意。”
李承乾见李泰这幅失落神情,挺着胸、叉着腰的从李泰身边走过,轻蔑一笑。
此刻的承乾植物,心情那叫一个倍儿爽,还得是咱生的象儿,牛哔——!
“你——!”
李泰狠狠瞪着李承乾,不过这会的承乾植物心情愉悦,已经懒得和李肥四继续打嘴炮了,自顾优哉游哉的朝着殿外走去,刚走到门槛处,后方的汉王李元昌已经是快步追了上来。
随着天子这道口谕宣诏,东宫股票自然是大涨,李元昌当然得疯狂买进。
只见李元昌一脸鸡贼的来到李承乾身侧,压低声音道:“太子殿下可见到了?皇长孙在天子心中的地位,已经是远超太子……”
话音未完。
‘啪——!’
李承乾跳起来就是一个大逼兜盖在汉王脑门。
一点力度都没收。
这声音很响,并且周遭人都是看见了,一个个无不是有些惊住了,朝野上下谁不知道汉王和太子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
咋滴?
你两这兄弟感情破裂了?
只见李承乾一脸怒发冲冠之状,抬手指着李元昌面门,斥声喝道:“你这厮——!”
“胆大包天之徒,竟敢离间孤与象儿的父子之情!”
“倘若再有下次,孤绝不轻饶——!”
盖完汉王这一个大逼兜,李承乾便是心满意足的转身离去了,东宫那几朵新进的新菊已经绽放的很是灿烂,他还要抓紧回去采了。
此刻被盖傻了的汉王李元昌愣在原地,下意识摸了摸自己发红带肿的大脑门,懵逼中带着愤怒,心道:李承乾啊李承乾,老子曰你香蕉个板板,前天晚上还跟我歃血为盟,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说要共富贵,今天翻脸就盖老子脑门——!
满腔怒气,李元昌带着满腹疑惑,黑着脸快步离去。
至于其他人。
李治、长孙无忌、马周、李绩、李泰、房玄龄、岑文本、刘洎、韦挺、杨师道、高士廉、尉迟恭、李靖等等人,都是心怀各种不同心绪,离开这承天门。
通过这一夜的变故,他们都能明确感知到一件事,那便是从这贞观十七年开始,整个大唐可能即将走上一条不同的路了。
唯有萧瑀,这萧老头表面假装往外走,实际上磨磨蹭蹭的不挪步,是在等李象出来。
而在这外殿殿门之外。
一身红甲的苏璃看着一个个从自己身边走过的重臣权贵,眼中闪烁起惊异之色,她着实是没有想到,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甚至还有几分弱鸡的李象,竟然凭一己之力把这些朝中大佬给搞成这幅模样,太厉害了——!
于心中,苏璃对李象的看法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此时。
承天门内殿之中。
随着李明达的情况稳定,李世民的情绪已经是彻底平稳了下来,脸上也是多出了几分笑容,祖孙两人在言语几句家常之后,便是顺着话题聊到了谋逆的齐王李祐之上。
对于这位无君无父的逆子,李世民的态度是极为果决的,自然是当即发兵,他准备以李绩为讨逆总管,即刻发兵齐州,将那逆子给抓回来。
这一点,却是得到了李象的反对。
“皇祖父,孙儿以为,齐州之乱可自平,不需朝廷调拨,空费军力。”
话音落。
李世民摆了摆手,一副自信道:“象儿,你虽有才学,但是在军事上,朕还是比你要老道些许的,齐州距离长安甚远,若不及时发兵戡定,一旦让那逆子做大,朝廷将更加陷入被动。”
对于二凤的这般自信。
李象笑了笑,并不言语。
‘你二凤再牛哔,还能有历史书牛哔?’
‘等着膜拜大象吧——!’
史料中记载的齐王李祐谋逆之案,根本等不到朝廷派兵镇压,其麾下兵曹杜行敏等直接对李祐出手了,除却李祐那几个死党之外,其余军士皆响应,将齐王府团团围住,李祐最终选择投降,被押解入京受审。
接着。
李象行个礼就准备告退了。
毕竟这该干的事情也已经干完了,上午芙蓉园,下午承天门,他着实是累了一整天,他现在只想回到自个的新宅子做一些真男人该做的锻炼。
不过,李世民显然还没有说完,笑了笑又道:“既然已经说到了军事。”
“象儿,这件事朕本来是打算明天早朝上要宣告诸臣的,既然你今夜刚好在这,那朕就先给你透个底,以免你明天没有准备。”
听着二凤这话,李象微微一顿,看着二凤脸上洋溢起的神秘笑容,不由心中泛起了嘀咕。
‘这件事?什么事?’
‘之前二凤说的新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