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我用十世打造出地表最强帝国 > 第4章 于周室,我为长

第4章 于周室,我为长

姬友又将双手搭在浴桶上,继续想到:首先我要做的是保证能够顺利继位,有了‘先王托梦’这件事,只要我不犯下大错,夫差应该不会轻易的废了我。我要防备的是姬地这个竞争对手,防止被他暗杀,防止他的势力过大。与此同时,我还得开始发展吴国的人口、农业、经济、军事等,这些事不能等我继位了再开始做,那样的话就太晚了。

姬友挪了挪屁股,继续想到:虽然现在吴国占据着江苏、安徽、浙江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却是地广人稀。现在的吴国和齐、晋等强国相比,除了兵器和水师要厉害一些外,其他的人口、农业、手工业、经济等都还差远了。

秋季,卫国黄池,吴军营地,吴王夫差营帐内。

勇获向吴王夫差复命道:“禀王,勾践果然率军突袭国都,臣遵王命待太子与勾践交战后率军攻打越军后方,越军大败,勾践已被太子射杀。”

吴王夫差闻言大喜,说道:“寡人知道了,子先下去带将士们好生休整,待回国后寡人再论功行赏。”

“诺。”勇获揖道。

勇获离开后,吴王夫差便对亲卫吩咐道:“去将太宰和大司马请来。”

“诺。”亲卫领命而去。

不一会儿,吴国太宰嚭和司马寅便一同来到了吴王夫差帐内。

“臣拜见王。”太宰嚭、司马寅向吴王夫差稽首道。

“太宰、司马请坐。”吴王夫差抬手说道。

“谢王。”太宰嚭、司马寅拜谢后便一同起身走到一旁的席上坐下。

吴王夫差开口说道:“太宰、大司马明日前去告知晋人,会盟之日,寡人将先歃血。”

“王,若是晋人坚决不退让,是否兵戎相见?”司马寅问道。

“若晋人坚决不退让,便暂且作罢,不得与其开战。”吴王夫差说道。

“诺。”司马寅拱手应道。

次日,黄池会盟地。

太宰嚭、司马寅与晋国六卿之首、正卿、中军将赵鞅、晋大夫董褐相对而坐。

太宰嚭开口说道:“于周室,我吴国为长,当先歃血。”

董褐反驳道:“于姬姓,寡君为伯,当先歃血。”

“长幼有序,我吴国当先歃血。”太宰嚭争辩道。

董褐再次出言反驳。

太宰嚭与董褐争辩许久也没有争出个结果,这时赵鞅对司马寅说道:“天色已晚,而大事未成,是我们两国臣下的罪过。不如整顿兵马,你我战斗至死,如此长幼之序便可知矣!”

司马寅起身说道:“两君偃兵结好,我们怎能擅自开战?既然天色已晚,今日便到此结束,长幼之序改日再议。”

司马寅说完便向赵鞅、董褐分别一揖,赵鞅、董褐还揖后,司马寅便离开了。

太宰嚭也起身向赵鞅、董褐分别一揖,赵鞅、董褐再次还揖,太宰嚭随即也离开了。

司马寅和太宰嚭离开后,赵鞅疑惑的向董褐问道:“夫差将吴国精锐全部带来黄池,应是对方伯势在必得,又怎会如此?”

董褐说道:“也许夫差只是想威慑我们,并不愿真的与我们开战。”

“也许吧。”赵鞅皱眉说道。

晋军营地,赵鞅营帐内。

赵鞅对部将吩咐道:“命将士严加戒备,防止吴人偷袭。”

“诺。”部将领命而去。

会盟前一日,黄昏,吴军营地,吴王夫差营帐内。

吴王夫差向司马寅问道:“大司马,晋军情况如何?”

司马寅答道:“王,晋军前两日的确戒备森严,不过之后便日渐松懈。”

“给将士们增加饭食,务必使每个人都能吃饱,再喂饱战马。”吴王夫差吩咐道。

“诺。”司马寅领命而去。

深夜,吴王夫差营帐内。

吴王夫差对司马寅下令道:“将营地附近监视我军的斥候全部拔除,一个也不能放跑。”

“诺。”司马寅领命而去。

不一会儿,司马寅便回到营帐向吴王夫差复命道:“禀王,已将营地附近的斥候全部斩杀,一个也没有放跑。”

“很好。”吴王夫差起身说道:“整军出征。”

“诺。”司马寅领命而去。

吴军营地。

帐外的吴军士兵将灶里的火移出照明,同时,帐内数万披甲执兵的将士尽出,迅速排列队形。

吴军每万人为一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将军站在战车上,一手拿着鼓槌,腋下夹着兵书,车上载着日月旗和战鼓。

一百名士兵排成一行,为一卒,卒长皆站在排头,一手拿着铜铎,一手拿着名册,其身旁树着幡旗和犀牛皮做的盾牌。

每十行由一名下大夫率领,下大夫一手提着小型战鼓,一手拿着鼓槌,腋下还夹着兵书,身旁树着旌旗。

中军万人皆披白甲、着白裳、携白羽箭,执白旗,望之如荼,将军为司马寅。

吴王夫差持钺站在方阵中间的战车上,车上载着白色军旗。

左军皆披红甲、着红裳、携红羽箭,执红旗,望之如火,将军为王孙洛。

右军皆披黑甲、着黑裳、携黑羽箭,执黑旗,望之如墨,将军为勇获。

吴军所有的战马都被缚住了舌头,战马皆无法嘶鸣。

吴王夫差拔出佩剑,朝前一挥,高声喊道:“出发!”

三万吴军随即开拔,可谓是声势浩大、气势十足。

晋军营地一里外。

吴军斥候向吴王夫差禀报道:“禀王,此处便距晋军营地一里。”

“停!列阵!”吴王夫差下令道。

三万吴军随即停下列阵,当吴军列好阵型后,远处便此起彼伏的响起了鸡鸣声。

天将亮时。

吴王夫差拿起鼓槌走到战鼓旁,依次击响了战鼓、铜钲、铜玦、铜铎,三万吴军纷纷呐喊响应,声势惊天动地。

晋军营地内。

晋侯午、赵鞅及晋军将士皆被惊醒,皆大惊失色。

赵鞅急忙穿上衣服甲胄,拿起佩剑便跑出营帐。

赵鞅见三万吴军整齐列阵、士气高昂,又扭头看向晋军,见晋军将士皆惊慌失措,乱作一团,不禁皱眉想到:此时我若出战,恐将大败,吴人既然没有偷袭,便说明并不是真的想和我们开战,恐怕只是想胁迫我们让出方伯之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