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和在来的路上布局好的一样。
车队刚刚抵达下榻的酒店门口,一帮子全副武装的格鲁乌特战立刻冲下车来,以“蒙面暴徒”的不露脸形象持枪拉起警戒线。跟赶鸭子似的告知酒店一楼保安可以立刻下班,安保防务不用你们干了,我们来接手。
等到提溜着自己随身物品手提箱的周正走进酒店大堂正门时,看到的是全副武装的格鲁乌特战,占据酒店大堂的各个关键位置。从走廊拐角到射界开阔、为数不多可以拿来充当掩体的地方,全部都有荷枪实弹的毛子驻守执勤。
唯一有点“不那么和谐”的地方,便是略显尴尬的酒店前台小哥还在向自己笑着招手欢迎,就是笑得看起来略微有点打颤打哆嗦,估摸着这阵仗可能也是这辈子生来头一次见。
“哟呵,这打过大排场实战的毛子特战还就是不一样嘿。”
一旁随行的老张最先发出赞叹,却见不远处正在和酒店经理沟通一切必要安排的苏洛维琴科中校,已经提溜着他手里那支子弹上膛的ak-74m走了过来。
“行了,一楼大厅这边已经布置妥当了,防务交给我们来接管。我们所在的酒店11层以及往上区域全部封锁,其余人手正在楼顶布置其它该弄的东西,现在可以上楼了。”
一边说着、一边还拿手中的平板电脑继续比划着,在自动化特战指挥系统上接收着来自麾下各队的实时反馈消息,以信息化的形式掌握全局、更新动态。
瞅见面前的苏洛维琴科中校这样,实际上不止是老张,就连周正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对毛子“傻大黑粗”的刻板印象没见多少,这帮格鲁乌在快速行动、快速部署、快速反应能力上的表现却让人着实大开眼界。
无论是现代化的特战装备、整套行头,还是这行云流水间一气呵成的实际行动,这帮格鲁乌特战从计划到执行阶段的能力的确是相当出众。
““叶尼塞河”呼叫“大鲟鱼”,无人机作业平台及增强通讯塔部署完毕,正在架设远程狙击系统及增强态势感知系统,你应该上楼顶来看看。”
““大鲟鱼”收到,等会就到,你们先干着,完毕。”
为了方便联络通讯,苏洛维琴科没有避嫌地将周正也拉入了内部通讯频道里。眼下与苏洛维琴科同时听到来自耳边无线电内的呼叫,有心想问些什么的周正最终还是没说出口,只是抬手指了下前方的电梯走廊加以示意。
搭乘着电梯一路垂直向上,周正与苏洛维琴科等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酒店11层下榻的区域。
一出电梯间大门,只见情况确实如自己所料以及事先计划好的那样。
按照苏洛维琴科亲自制定的计划进行安保布防的格鲁乌特战们,已经将所有走廊拐角和楼梯间的关键入口占据。周正甚至还能看到几个格鲁乌的特战队员,正在给原先没有摄像头的区域增设加挂临时性的摄像头。
一名指挥现场布防的少校很快来到了苏洛维琴科面前站定,抬手一礼后开口汇报。
“11层已基本布防完毕,中校同志。监控室与指挥室设备正在搭建,预计很快就能开机上线。”
“知道了,加快进度吧,有情况立刻向我汇报。”
“是,中校同志。”
望着自己的副手少校领命而去的背影,抬手指了指身边走廊的苏洛维琴科随即朝周正开口。
“走吧,带你去你的房间,位置是我专门挑选过的,处在整层楼布防的核心区域,以你的房间为中心点向外逐层部署防御。待在这儿你是最安全的,如果有人想接近你得先过得了我们这关。”
应该说苏洛维琴科和他手下这些人,在保护重要目标任务上的专业性有些超乎周正的想象。
周正原以为这些擅长打大仗硬仗、在火线上来回穿梭,和坦克飞机大炮为伍的毛子特战,行动风格应该比较大开大合、或者说难听点就是比较糙才是。
但情况显然并非如此,苏洛维琴科和他手下的人,做得一点都不比那些专门干这种活儿的内务特战部队要差。
这不免让周正感到了一丝好奇。
“你们之前是经常出这种任务吗?看起来好像很轻车熟路的样子,我一开始还以为你们更擅长上大规模高烈度的战场干仗来着。”
“不,不完全是。通常来说我们确实在战场上有更抢眼的表现和发挥,但很多时候在一些涉外的安保事务上,如果情况有需要的话还是会轮到我们出场的。一般会是某些超高风险系数的非交战区域场合,比如说咱们脚下的地方。”
苏洛维琴科用上了“超高风险系数的非交战区域场合”来加以形容脚下之地。
起初一听还没觉出什么来的周正再一寻思,发现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儿,爆炸和暗杀隔三差五、连空袭越境打击都时常有的地方,那可不就是“超高风险系数”吗?
进到自己房间里来的周正开始收拾打理起随身的物品。
四下瞅了瞅这酒店的套房陈设和装潢,发现跟国内的四星级、打折住一宿四五百块的酒店档次差不太多,总的来说是比快捷酒店要强的程度,还算是可以。
周正这边前脚刚把自己搬空的行李箱放好,还没等寻思接下来干什么,后脚只见刚刚离开不久的苏洛维琴科已经又找了回来。
“我打算上楼顶去看看,要不要一起?你应该会感兴趣。”
“啊这......”
虽有意外,不过也确实如苏洛维琴科所说,周正倒也是真想看看那帮格鲁乌特战在楼顶上都忙活些啥,遂应下了苏洛维琴科的邀请一同前往。
等到乘电梯再转楼梯道一路来到楼顶天台,周正才发现情况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加复杂。
一处简易的无人机起降与整备临时场地,已经被楼顶上的格鲁乌特战清空出来,两架可以携带轻型挂载、块头还挺不小的六轴垂直起降无人机已经被摆在地上,正在做投入使用前的调试工作。
摆放在一旁叠了好几只的设备箱,正是当初被格鲁乌们从伊尔-76上抬下来的东西,估计老牙当初所指的从俄罗斯国内拉来的特战装备就是这些玩意儿。
在无人机起降场地的边上,一座塔身高度在3米,如果算上顶部天线的话,高度还要更高一些的通讯塔已经被组装搭建起来。
走到正在做塔身设备调试安装的格鲁乌特战跟前,抬眼上下一瞅发现这通讯塔上不但有收发天线,还有一些不知是拿来干啥设备盒挂在上面的周正随即开口。
“这东西,应该不止是用来收发通讯的吧,嗯?”
“当然不止,确实还有别的用处。”
一旁的苏洛维琴科走上前来,随即向着周正介绍起了面前这东西的具体功用。
“考虑到信息安全问题,我们的通讯网络不会直接接入本地通讯网。我们无法确认本地网络里到底潜伏着多少间谍和网络黑客,所以搭建自己的通讯网络才是最优选择。”
“我们的指挥中心正在搭建,这座通讯塔将负责任何形式的信息收发与传输。除此以外,有了它之后我们的无人机就能获得更远的活动范围,控制信号传输更加稳定高效,抗干扰能力更强。”
“负责信息安全的同志也会时刻监控最新的状况,防止有任何不怀好意之人渗透进我们的内部网络中来。总之,这座塔是我刚才所讲到的所有要点得以落实执行的基础,论重要性它是排第一位的。”
这座建议通讯塔本身的高度确实不高,部署在建筑物林立的城市间进行对地信号接收传导,也易受阻隔干扰,但是如果将其部署在酒店楼顶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制高点本身带来的高度加持,足以克服绝大多数的地形环境限制因素。
实时高效的通讯传输以及信息安全兼备,是具体到战场层面能够获胜的至关重要基础,这一点无论是大仗还是小仗,道理都是一样的。
也就是周正和苏洛维琴科正在交流对话的这会儿功夫,进行无人机起飞前地面调试整备的几名格鲁乌特战已经完成工作,只见采用六轴旋翼、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无人机已经呼啸着起飞升空。
“信号传输稳定,飞行参数正常,正在监控更新任务区域情况。”
听到身后话语声的周正回过头来,只见一名使用便携式终端的格鲁乌特战队员,正盘腿坐在地上不断校准控制着无人机。
屏幕中的无人机视角画面正是下方的街区,两架连续起飞的无人机进入设定航线,以酒店大楼为中心的自动巡逻状态。
无人机操作员这边则是不断调整着光电探头的俯仰摇摆与画面缩放,实时监控甄别着下方街道上的行人、车辆,以及其它存在疑点和风险的所有一切。
“多留意车辆和手里拎包提行李的,路口也多注意下。”
“收到。”
这边的无人机刚刚起飞,苏洛维琴科也上前蹲下查看情况、叮嘱下令,那边的狙击小组则还在忙活着。
走上前去瞅了两眼的周正发现,被安装在高脚支架上正在摆弄着的狙击步枪,是一支俄罗斯国产的t5000高精度狙击步枪,在全球范围内的同类型产品中都算得上是尖货之一。
早些年间解放军特战部队在试用过这东西之后也赞赏有加,陆陆续续采购了多批次、数量不少,列装了多支特战部队,在近些年来解放军外购的枪械中算数量和投入成本都较大的一种。
在狙击手身旁的观察手则在架设调试高脚架上的光电观瞄设备,凑到跟前瞅了两眼的周正发现这玩意儿还是带热成像功能的,并非普通的高倍率放大望远镜那么简单,从激光测距到风向侦测传感一应俱全。
瞅着瞅着感觉这玩意儿还有些莫名的熟悉,往边角上的铭牌一看,发现居然是中国制造。大写的“made in china”就贴在上面,看来格鲁乌的这些特战装备来源渠道,还真就远不止向西方采购走私那么简单。
而像这样的双人远程狙击小组,楼顶天台上还不止一个,在周正的身后还有对角位置还有另外一个。
两个狙击小组背对背互相依托,基本就能把酒店下方街区东西两向的交通主干道盯死看紧,再算上下方部署在酒店11层内的狙击小组,负责隐蔽监控酒店周围某些距离较近较高的建筑物内情况。
如此一来就明暗两道狙击哨全部设下,再加上无人机的实时巡逻监控,和下方酒店门口以及一楼大厅内驻守执勤的特战队员,以及指挥权握在苏洛维琴科手里待命的机动快速反应部队。
整栋酒店大楼被这三十多号格鲁乌特战变成了几乎密不透风的铁桶,不难想象如果此时有啥不长眼的憨批擅闯靠近会有怎样的下场。
恐怕离着老远就被无人机发现,然后被无人机通报给狙击小组引导目标。再在离酒店还有几百米的距离上,被居高临下的狙击手一枪撂倒是大概率会出现的情况,甚至连酒店一楼正门都摸不着就会当场去世。
“安保防御部署暂时就先这样,如果情况有需要的话我会再做改进。等具体行程确定下来了,你明天要出去的时候,我会再召集人手组织机动护卫队随行保护你的安全。”
“情况基本就是这样,也都带你看过一遍了解到位了,感觉如何?有意见或者疑问的话只管说就好。”
苏洛维琴科的问询式话语不卑不亢还有点谦虚,闻言一笑的周正会怎么回答当然也是无需多想。
“没什么意见也没有疑问,不如说已经有点出乎预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