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用高爆弹轰2公里开外的高速移动目标,准头上实在是难以保证。
用受风偏影响小、精度高得多的穿甲弹倒是容易打中,命中率很有保障。
可钢针弹对付皮薄大馅目标时经典的“一戳俩眼”特性,那杀伤后效只能说得看对主的信仰虔不虔诚了,想要一炮干废运兵卡车、连人带车送上天基本不可能。
这种时候,炮射导弹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
虽是破甲战斗部但它起码是爆破类武器,aoe范围再小那也是实打实的aoe伤害,怎么着都比钢针糊上去“一戳俩眼”强。
加之有效射程完全足够,精度上那更是没得说,跟炮射导弹比精度属于钢针来了都得靠边站,对付这种较远距离的机动目标属实是再合适不过。
一听车长下达开火命令,不做多想的炮手立刻按下弹种选择按钮。
咔咔咔咣——
机械美学直接拉满的轮盘式自动装弹机迅速执行弹种指令,将横置在待发弹药架上的炮射导弹,如坐电梯般水平提到了炮闩口,推弹杆往前一送再加炮闩闭合,耗时仅7秒出头的装填就此完成。
“我倒要看看你会不会使,随便选一辆运兵卡车,给我打!”
之前在叙利亚前政府军的日子可是穷怕了,别说是炮射导弹这种高端玩意儿,连最基础的高爆弹和穿甲弹都得数着个、省点打,内战中后期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炮弹自产能力的叙军就这么寒酸。
如今用上了过去只能“羡慕别人有”的炮射导弹,而且还是9m119m1“殷钢-m”这种俄军现役的高端货。
感觉手心都在冒汗的炮手紧张到几乎无以复加,确信自己已经将激光架束牢牢套上目标后,这才短吸一口气扣下扳机。
“愿主引导他虔诚的战士。”
啪嗒——
咻——
炮口稍微一抖,弹径125毫米的“殷钢-m”炮射导弹即刻呼啸出膛。
并在极短时间就加速到了400米每秒的超音速区间,绕着精准指示向目标的激光架束不断螺旋打转着飞,直至穿过来不及回头看的博军溃兵队形、首发命中。
轰隆——
得说这发炮射导弹打得也是真准,不偏不倚刚好顺着运兵卡车的车尾打入了运兵厢内。
车内超载挤满了的博军溃兵们压根没反应过来,碰炸引信极为灵敏的来袭导弹已经“一挨就炸”。
运兵厢的帆布棚子被整个撕裂、抛上半空,其中的博军士兵则化作巨大量排骨加肉馅,满天胳膊腿乱飞。
“打中了!我打中了!allah akbar!allah akbar!allah akbar!!!”
一发入魂直接连人带车原地抬走,车际无线电频道里顿时充满了非常叙利亚的虔诚气息。
只此一击就至少20+人头到手的炮手,已经激动到连嘴都合不拢了。
但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
一击得手的t-72b3m炮手是高兴了,被“巨大殷钢”发送升天的博军溃兵们则是震撼当场。
眼瞅着满载战友的己方运兵卡车,被不知道是啥玩意儿的飞行物,就这么“咻”地一声给轰然送上天了。
还搞得各种红白之物乱飞乱溅,都掉到了周围其它车辆上,连半条大腿都还在吉普车车顶上挂着呢。
没等或惊恐万状、或呆若木鸡中的博军溃兵们反应过来,更多的导弹便已在呼啸声中接踵而至。
咻咻咻——
轰轰轰——
轰隆隆——
一连数声爆炸响起,半个营的博军溃兵阵型如果从天空中向下望去,俨然就像被耗子啃了一口的奶酪一样瞬间缺失了一大块。
那些装载在bmp-2m炮塔两侧的短号导弹,可基本都是针对此次作战行动中“敌军多是步兵、无防护车辆、工事掩体,少有装甲单位”的特点,而专门搭载的温压战斗部短号。
而温压弹这东西就属于是谁用了都说好,对常见无防护乃至中轻型防护目标,都有着近乎一击必杀的毁灭性杀伤后效。
眼下博军这些要么运兵卡车、要么老式嘎斯吉普车的无防护载具,被温压战斗部短号搁阵型中间炸开来的结果,那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待到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温压烈焰浪潮退去,处在爆心点周围的几部博军车辆,俨然已经被连炸带烧成了空架子。
瞬时温度高达上千度的温压烈焰,所过之处就主打一个寸草不生,瞬间燃尽皮肉、蒸发血液都只是小意思。
车辆上搭载的博军人员不但没来得及跳车逃生,连留个全尸都已成了奢望,有一个算一个都被烤成了外焦里嫩的冒烟干尸。
姿态各异、横七竖八地以各种姿势,或挂或倒在车辆残骸里,不知详情的人看了保不齐得以为这是什么恐怖片的取景拍摄现场。
“我们成功了!这一轮至少歼敌百人,我敢保证!”
“话虽如此,但也有坏消息,比如说导弹打光了。”
尺寸宽大、待发弹药架容量大的t-72b3m,可以一次性携带多枚炮射导弹进行前线持久战,足以在高强度作战中持续保证高精度火力输出。
但bmp-2m却不行,一方面是车本来就小,压根没多少空间可容纳太多弹药。
在尺寸重量本就不大的苏\俄系车里,bmp-2可是出了名的“矮穷矬”,你甚至很难在俄军现役车型里,找到比这玩意儿更迷你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另一方面是不大的车体空间内还得塞进去一个班的机械化步兵,塞一个班就不说了还得额外再携带挤占空间同样不小的30机炮弹链,最后还得把bmp-2本身的3人车组也算上。
见缝插针地给车里备上4支预装填的短号发射管,这就已经是bmp-2m所能携带备份导弹的极限。
车外4发、车内4发,总共8发导弹,从刚才的战斗伊始打到现在已经耗尽,确实相当威猛的对博军溃兵导弹齐射也是有代价的。
没了3辆bmp-2m的导弹输出,整个小型战斗群组的火力立刻掉了一大截,仅剩3辆还有炮射导弹备弹的t-72b3m在继续不间断开火。
但炮射导弹这个东西毕竟是一种低携带量弹药,就算周正财大气粗有外挂,基本不用考虑成本问题,但坦克一次出击的弹药携带比例是讲科学务实的,你总得综合考虑各种战场情况而不能全带炮射导弹。
一次出击带上个10发8发的已经够多了,通常战况下来说也足够用了。
但这也就意味着眼下还在继续用炮射导弹,给博军车辆远距离逐一点名的3辆t-72b3m,已经无法再撑太久、即将导弹耗尽。
意识到光靠己方的火力,肯定是无法全歼这波已经开始进一步分散队形、且越跑越远的博军溃兵了。
向上级请求了支援,但还没收到进一步答复的中尉车长,这就再次冲着无线电大喊发问。
“‘沙蝎1号’呼叫‘曼苏尔’,支援还没就位吗!?我们连弹药都快打光了,就快留不住敌人了!”
咻——
中尉话音未落,身旁的巨大炮闩内又是一声鸣笛尖啸传来,倒数第二发炮射导弹已然呼啸而出。
按下装弹机选弹按钮的炮手同时提醒道。
“这是最后一发了!你最好赶紧想想办法,不然就只能玩平射炮了!”
比炮手更急的中尉车长还没收到答复,情急之下正要再次发问,踩着点的回复声却在这时从无线电中传来。
“请求收到,这里是‘曼苏尔’,辛苦你们了!炮兵刚刚完成机动就位,接下来交给炮火轰炸解决。”
“......”
稍有一愣的中尉眨了眨眼,当即心中大喜。
“‘沙蝎1号’明白!赶紧把那帮混蛋炸上天,别让他们跑了!”
天空中,一架隶属于炮兵分队的炮侦型见证者-129无人机已经赶到战场。
与通常型见证者-129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左右两翼的挂架之下,各携带了一个采用不同激光编码的激光制导吊舱。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仅此一架炮侦型见证者-129,就能同时引导两个火力通道。
让使用对应激光编码的两批次激光制导炮弹,同时精准轰炸两处不同坐标,互不干扰耽误,火力打击效能对比传统的无人机引导直接翻倍。
由携带双激光制导吊舱的炮侦型见证者-129本体,作为数据链上下行的传输基站,实时远程操纵激光制导吊舱的地面控制站,已经于后方基祖城内锁定了目标。
“无人机飞行姿态稳定,保持稳定。”
“1号吊舱完成锁定,保持锁定。”
“2号吊舱已捕捉到目标,激光引导中。”
“炮兵信道畅通,开火!重复一遍,立刻开火!”
负责跨兵种协调指挥地面控制站的瓦格纳上尉手扶耳麦、一声令下,接到开火指令的前方炮兵阵地立刻炮声震天。
24辆2s3m“金合欢”152毫米自行火炮全数到场,以满状态的装备妥善率分列4处保持间隔的炮兵阵地、同时开火,仅一轮齐射便是24枚激光制导炮弹以不同身管仰角呼啸而出。
另一边,基祖城内的无人机地面控制站里,接到“炮弹已经出膛”消息的瓦格纳操作员,则是目不转睛地死死盯住面前屏幕,手握激光制导吊舱的操纵杆联动吊舱探头持续锁定目标。
很快,第一排152毫米激光制导炮弹便已飞临打击坐标上空,总数6发,照准下方的博军溃兵们便直落而下、呼啸刺耳。
有了刚刚被导弹抽屁股的教训,已如惊弓之鸟般的博军溃兵们对任何战场尖啸都异常敏感,这次倒是反应极快。
从车内抬头一看,只见弹道末段已是亚音速状态的硕大弹丸朝脸砸来,天空中的小黑点正以极快的速度越来越大,惊恐到嘴巴都合不上的博军上尉当即一声惨叫。
“炮击!敌军炮击!炮!击!”
轰隆——
听到弹丸呼啸再去喊炮击来袭,四舍五入等于没喊,只比音速稍慢一点的高亚音速弹丸根本不会给人以足够的反应时间。
骇人的爆炸声瞬间盖过了博军上尉的惨叫、将之淹没,至死都没发现自己的座驾已被激光束锁定的博军上尉,就这样被巨大152榴弹直击带走、原地升天,倒也算得上是人道毁灭不留痛苦。
以6车为一组,分列4块不同位置炮兵阵地的自行火炮营,可不仅仅是出于安全考虑如此部署。
尽管都是打击同一处战场区域,但4块炮兵阵地的发射仰角其实都不尽相同,有些是大仰角强装药发射、有些是小仰角低装药发射,目的也很简单只有一个。
为的就是能让齐射开火的24枚炮弹分成4批,在不同时间点上陆续抵达炮击坐标上空、依次有序落下,给负责炮弹引导的地面控制站留足制导时间,进而确保不会造成火力浪费。
比如24枚“巨大红土地”同时落下,只集火炸了两个炮击坐标。
也多亏阿基尔提前下达的炮兵前出部署命令,给射程不足的2s3m留足了施展炮兵战术的空间。
否则要是卡着极限射程的话,那是万万玩不了此等花活儿的,就只能老老实实用极限射程仰角统一齐射去打。在一声声爆炸轰鸣中,让如今国际市场上价值连城的激光制导炮弹白白浪费火力。
一批6枚炮弹,分别被2个激光吊舱同时引导,3枚一组精确轰炸对应坐标,可以说是刚好保证了绝对致死的杀伤效能又不至于浪费,由参谋长李正剑亲自起草策划的炮兵战术确实接近于完美。
更多的“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还在接踵而至,第一排6枚仅仅只是个开胃小菜。
知道自己要引导的不是一组而是多组炮火轰炸,刚引导完第一排的瓦格纳操作员不敢有丝毫怠慢,当即横拉一把手中操纵杆,将激光吊舱的可视化探头连带激光束一起指示向了下一处坐标。
“第二组来了,保持锁定!”
“3、2、1,炸!”
轰轰轰——
掐秒计算时间的瓦格纳上尉站长倒是预估挺准,几乎是话音刚落的功夫,就见成片火海呈现于面前屏幕当中。
又是一整排博军车辆被精准炮击席卷,连人带车让长了眼睛的炮弹集体送上天。
不待被炸得人仰马翻的幸存博军溃兵们挣扎站起,第三组又6枚“巨大红土地”已飞临头顶呼啸而下。
刚炸完都不带喘口气的,紧接又是第4组再来6枚补刀。
“‘高尔基45’呼叫‘铁弩车’,暂停开火,正在确认毁伤后效,稍等。”
从面前无人机主视角的回传图像中,看出了这轮精确引导炮击的毁伤着实不错,感觉可能光这一轮炮击就足够了的瓦格纳站长及时叫停炮兵继续开火。
待到战场烟尘被风刮散,横七竖八死一地的博军尸体,和随处可见的车辆残骸零件呈现眼前,余下寥寥十几个博军散兵游勇还能立马起身、继续弃车跑路时。
嘴角一扬的瓦格纳站长当即拨通无线电、果断回道。
“毁伤后效确认极佳,火力支援已完成,‘铁弩车’,干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