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魂穿村姑后,她成了首辅大人的白月光 > 第896章

第896章

第896章

“嗯,按时完工了,皇上很满意。?萝′?拉$小,说D ¢a追|?最??o新|{1章£¥节?tμ“ 沈隽意简单说了几句工作,没有多提其中的艰辛。

“那就好,总算没白辛苦。“ 姜映梨点点头,又转向弟弟,“你姐夫不在家的这段时间,阿檀的功课倒是没落下,天天都用功读书,你不是有问题要问你姐夫吗?这回他可是回来了。“

沈隽意:“有什么问题?等会去书房,咱们仔细说说。”

姜青檀摆手,“不着急,姐夫先好好休息,等你歇息妥当了,也不迟的。”

“也是。晚些你先好好沐浴一番,然后就好好休息,看你眼下都是青黑的,最近肯定是睡好。”姜映梨也颔首赞同。

沈隽意心口一暖,“好。”

随后倒是几人边吃边聊,倒也没聊什么别的,而是聊一些琐碎的家长里短。

譬如,刚刚搬来这里,周边的邻居如何,还有附近有什么好吃的……

虽然都是平常事,但沈隽意听得格外认真。

在外经历了官场的刀光剑影、百姓的悲欢离合,回到家能听到这些琐碎却温暖的话语,让他紧绷的心弦彻底放松下来,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

“对了,” 沈隽意放下筷子,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今天皇上在宫里说,要提拔我做户部侍郎。”

姜映梨也放下筷子,抬眸望来,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户部侍郎?”

“嗯,明日朝会就会正式宣布。” 沈隽意点头,语气平静。

“你这升官可真快啊!” 姜映梨的表情很快恢复平静,只是叮嘱道,“不过户部掌管天下钱粮,事务繁杂,你往后要更费心了。“

“姐夫太厉害了!“ 姜青檀兴奋地叫道,“户部侍郎可是正三品的大官呢!“

“侍郎虽然不是正职,但责任也不轻。“ 沈隽意语气郑重,“协助尚书处理财政事务,关系国计民生,不能有丝毫差错。以后可能会更忙一些,家里的事要多辛苦你们了。“

“无妨,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 姜映梨淡然说道,给他添了碗饭。

姜青檀好奇道,“对了,姐夫,你在路上有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事?“

沈隽意想了想,把在三水县遇到的案子简单说了说,从恶霸横行到百姓受难,从查明真相到最终审判,他没有细说其中的凶险,只是客观陈述了经过。

两人听得倒是很认真,当成下饭菜一般。.m!y.j\s,c¢h`i\n¢a^.′c`o¨m!

直到听完,姜青檀不由叹为观止,“那个陈德华父子当真是该死啊,作恶多端,自是有天收的。哦,不对,现在有姐夫收了!”

倒是姜映梨像是想起了什么,蹙眉道,“你方才说的陈德华父子的靠山不就是户部的吗?你现在走户部,会不会以后有什么麻烦?”

若是陈德华父子的亲人是户部的,沈隽意杀了他的亲人,那么他如何肯罢休呢!

而沈隽意即将要去户部上任,那么,就很可能要面临着对方的报复,毕竟对方已经在户部多年,自是关系盘根错节。

沈隽意此时过去,莫过于是羊入虎口。

姜映梨不懂为何皇帝突然要让沈隽意去担任户部的要职。

她是不信皇上不知道三水县的事情,要知道皇上的耳目遍布,如何不知晓其中猫腻呢!

沈隽意筷子一顿,慢慢道:“兵来将来,水来土掩便是。无论如何,我也是兵部侍郎了,跟他陈宏达是平起平坐了,他便是真的要动我,也只能选择使绊子。我小心些便是!”

“你心中有准备便好。”姜映梨见他胸有成竹,便松了口气。“你出门还是带些人手吧,以后无论如何,也算是个侍郎了,身边总不能连个人都没。”

姜青檀自告奋勇道:“那我给姐夫当侍从吧!我跟着孟大哥习过武,如今可厉害着呢!”

姜映梨:“……你好好读你的书!”

姜青檀倍感失落,“……哦。”

沈隽意笑了笑,“等你科考考上了,咱们届时同朝为官,岂不是更好?”

闻言,姜青檀的眼眸果然一亮,“好。我一定会努力的!”

吃过饭后,姜青檀就回房去温习了,沈隽意和姜映梨在院子里慢慢散步。

夜色渐浓,一轮明月从云层中探出头来,清辉洒落,在地上投下斑驳的树影。

晚风习习,带着阵阵凉爽,吹散了白日的燥热。

“累不累?” 姜映梨侧头问他。

“不,不累。能回到家,就什么累都没了。”沈隽意摇了摇头,转眸对上她的视线,轻轻一笑,心中顿时一片温暖。

姜映梨闻言,挑了挑眉,“我对朝廷的事情倒是不太懂,但也听宁姨和萧侯爷讨论过,恐怕是积弊很深,盘根错节。”

“你初初到任,凡事别急着求成,就少说少做多观察。”

“我知道,任重道远。`l^u_o¢q`i\u.f_e?n¢g~.¢c^o¢m′“ 沈隽意点头。

……

三日后,朝会如期举行。

沈隽意穿着朝服,站在文武百官的队列中,垂眸静立。

“宣户部侍郎沈隽意!” 宦官尖细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穿透了朝会的肃穆。

沈隽意深吸一口气,稳步走出队列,来到殿中央,向龙椅上的皇帝行礼:“臣沈隽意叩见陛下。”

“平身。” 皇帝坐在龙椅上,面容威严,“沈隽意,朕观你在水利工程中勤勉尽责,深得朕心。今提拔你为户部侍郎,望你能协助户部尚书,整顿财政,造福百姓。”

“臣谢主隆恩,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沈隽意再次叩首,声音铿锵有力。

宦官宣读完任命书,朝会继续进行其他事务。

沈隽意站回队列,感受到周围官员投来的各种目光,他视若无睹,挺直了背脊。

朝会结束后,户部尚书陆晨阳主动走了过来。

陆晨阳年约五十,须发花白,但双眼炯炯有神,脊背挺直,一看便是久经官场的老吏。

“沈侍郎,老夫陆晨阳,以后咱们就要共事了。” 陆晨阳笑容温和,语气亲切,“不如今日就跟老夫去户部走走,熟悉一下环境?”

“多谢陆尚书提携。” 沈隽意恭敬回应,姿态谦逊。

两人并肩走出大殿,陆晨阳一边走一边介绍:“户部事务繁杂,主要分为六司,度支司掌管财政收支,金部司管理货币铸造,仓部司负责粮仓储备,户部司处理户籍赋税,比部司审核账目,土田司管理田亩。”

“你刚来,想先从哪个司了解起?”

沈隽意想了想:“下官想先了解整体情况,再逐一深入,还请陆尚书指点。”

“好想法。”陆晨阳点头赞许,“户部最重要的就是心中有数,对国家财政状况了如指掌,方能应对自如。”

户部衙门比兵部要宏大多了,青砖灰瓦,飞檐翘角,透着肃穆之气。

进入大门后,是一个宽敞的前院,两侧是各司的办公区域,廊下悬挂着各司的牌匾。

正堂供尚书和侍郎办公,左右还有专门的议事厅和档案库,库房的门窗都加固了铜锁,透着严谨。

“这是你的办公处所。”

陆晨阳推开东厢房的门,里面是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梨花木书案、雕花书架、青瓷茶具一应俱全,墙上挂着一幅水墨山水画,显得雅致而庄重。

沈隽意环视一周,拱手道:“多谢陆尚书安排。”

“客气了。来,我带你见见各司的主事。”

两人走出房间,先来到度支司。

司内正有十几名官员在忙碌,有的在算盘声中核算账目,有的在灯下整理文书,还有的围在桌前低声讨论着什么。

“诸位,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新任户部侍郎沈隽意沈大人。“ 陆晨阳朗声说道。

众人纷纷起身行礼:“见过沈侍郎。”

“诸位同僚不必多礼,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沈隽意一一回礼,态度谦和。

度支司主事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名叫钱明德,身材略显富态,手指圆润,眼神却精明锐利。

他上前拱手:“下官钱明德,负责度支司事务。侍郎若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尽管开口。”

“好,我想先了解一下朝廷目前的财政状况。”沈隽意开门见山,没有绕弯子。

钱明德脸色微变,看了看陆晨阳,见尚书点头示意,才说道:“侍郎请坐,容下官详细汇报。”

几人在一旁的八仙桌前坐下,钱明德打开一本厚厚的账册,纸页边缘已有些磨损:“目前国库收入主要来源于田赋、盐税、茶税、商税等。今年截至目前,总收入约八百万两银子。”

“支出呢?”沈隽意追问,指尖无意识地轻叩桌面。

“支出方面……” 钱明德翻了翻账册,声音低了几分,“军费开支最大,约占四成,官员俸禄及各衙门开销约占两成,水利、道路等基建约占一成五,其余杂项支出约占一成五。”

沈隽意快速心算:“这样算下来,几乎没有结余?”

“确实如此。”钱明德苦笑一声,“有时候甚至会入不敷出,需要动用历年积蓄填补空缺。”

陆晨阳在旁边补充:“这还是太平年景。若遇天灾人祸,情况会更加紧张。去年南方水患,光赈灾就花了五十万两银子,几乎掏空了半库存银。”

沈隽意皱眉沉思。这财政状况比他想象的还要严峻。

作为曾接触过现代财政理念的人,他深知财政健康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各项收入中,有没有增长的空间?” 他问道。

钱明德想了想:“田赋基本固定,除非大规模开垦新田。盐税倒是有些潜力,但需整顿盐政,难度不小。商税方面,近年来商业发展不错,但税收制度亟待完善。”

“税收制度有什么问题?”

“主要是征收不规范,各地标准不一,且漏税情况严重。”钱明德如实回答,“有些商户勾结官吏,虚报营业额,每年流失的税款不在少数。”

沈隽意点头,又问了些具体问题,对户部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随后,陆晨阳又带他参观了其他各司。

在金部司,沈隽意了解到货币铸造的情况。

目前朝廷主要使用银两和铜钱,但市面上私铸假币屡禁不止,劣质铜钱泛滥,严重影响了货币信用。

在仓部司,主事汇报了各地粮仓的储备情况。

全国粮仓储备大约能维持半年,但分布极不均衡,江南地区储备充足,西北却严重不足,一旦遇灾,调运困难。

户部司负责户籍和赋税征收,这里的工作最为繁重。

沈隽意看到堆积如山的户籍册,官员们正逐页核对各地上报的数据,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纸张的陈旧气息。

比部司相当于现代的审计部门,负责审核各部门开支,这里的官员个个都是精于算计的能手,账册上的每一笔数字都要反复核验。

土田司管理全国田亩登记和土地买卖,卷宗堆积到了房梁,官员们正用朱笔在田契上批注核对。

一圈走下来,已是午时。

陆晨阳邀请沈隽意在户部衙门食堂用饭。

衙门食堂里摆着几张方桌,官员们三三两两坐着用餐,饭菜简单却热气腾腾。

“怎么样,对户部的工作有什么感想?”陆晨阳夹了一筷子青菜,温和地问道。

“事务确实繁杂,责任重大。” 沈隽意如实回答。“下官会努力的。”

“有信心是好事,但也要有耐心。” 陆晨阳语重心长,“户部的很多问题都是积年累月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解决。”

“下官明白。” 沈隽意点头,“我想先整理一份详细的财政报告,把各项收支和问题都梳理清楚。”

“这个想法很好。” 陆晨阳赞同,“摸清家底,才能对症下药。你可以从各司抽调人手,组建个专门的小组。”

下午,沈隽意便开始组织人手整理财政报告。

他从各司抽调了几名精干官员,成立了专门的小组。

“我们要做的是一次全面的财政梳理。” 沈隽意说道,“务必实事求是,不能有丝毫隐瞒或粉饰。”

钱明德有些担心:“侍郎,这样做会不会…… 暴露太多问题,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