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正是众多国子监学子交卷出考场的高峰时期。
不断有人从国子监入口进进出出。
门口突然出现两个因为对试题理解不同而争的面红耳赤的同窗瞬间便吸引了一大帮的人围观。
好在曹上仗着有邵树邵德两个壮汉在前方开路,才带着许攸一路顶到了前面,正对着二位已经涨红了脸的年轻儒生。
其中一位脸上有些许麻子的儒生此刻正在高谈阔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作为君子,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何事当中,皆可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又不随意附和他人,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这是多么浅显的一个道理,顾流年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另外一名被称做顾流年的儒生对此则是大为不屑,
只见顾流年冷笑一声,大声辩斥道:“你这理解太过肤浅!
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深意远不止于此。
君子之‘和’,乃是心怀天下之‘和’,能容万物之‘和’,并非仅在寻常人事中求个和谐共处、保持己见。
小人之‘同’,亦非仅仅是表面附和,而是其心不正,为私利而结党营私之‘同’!”
“若是如你所言,一旦遇到什么事情,“君子”只需要高高挂起,事不关己即可,那还有什么资格被称为君子!”
被斥责的麻脸儒生脸上一阵羞红,一时间竟是突然说不出话来。同时围观众人也是一个个的小声讨论了起来。
“顾兄说的不错,作为君子确实不应该太过超然物外,那和脱离百姓的方士还有何不同?”
“麻兄说的其实也有道理,就算是君子,也不应该太过干涉他人的想法,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即可!”
麻脸儒生一听到这位儒生的话,当场就炸了,他愤怒的回过神,指着刚才那位称呼他“麻兄”的儒生,气得满脸通红,伸出来的手指哆哆嗦嗦,额头上青筋暴起,然后咬牙切齿道:“我姓董,不姓麻!”
随即又快速把头转回来,对着已站上风的顾流年大声吼道:“姓顾的,你这无知之辈,懂什么!我之见解岂容你这般随意曲解!”
哼!
顾流年眼见董步铎还有强撑,当即便要上大招。
而在二人面前已经安安静静地听了一会的曹上也是明白了二人到底在争论什么,
无非就是一个认为君子应当维持自己的高风亮节,保持高高在上,超然物外,另一人则认为君子应当积极的投身于解决实际问题。
这道题也太简单了吧,这不是小学生语文必做题目之一吗?
太soeasy了吧!
他前世可是名牌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优秀大学生!
自知是到了自己出场装逼的时候了,
于是曹上微微一笑,上前两步站在二人身前,双手伸出,将二人摊开,然后对着两人笑着说道:“两位的见解其实都有一定道理,但或许还不够全面。
嗯?
董步铎和顾流年都是一愣,有点懵逼的看着将自己推开的曹上,似乎是没想到居然有人敢插手他们国子监二辩的场子。
这家伙不知道他们俩是国子监有名的炮仗吗?
不过曹上并未在意他们两个脸上的错愕。
而是直接开整,
这年头有逼装还不积极,那肯定有毛病!
反正曹上是不会浪费任何一个能在众人面前装逼的机会的!
只见曹上将二人推开后,面对围观者越来越多的众人自信开口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乃儒家至理!
所谓‘君子和而不同’,重点在于‘和’与‘不同’的统一。
‘和’并非是毫无原则的附和,而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寻求彼此的和谐共处。
君子之‘和’,在于心有乾坤,能容百家之言,纳四海之见,不为世俗之纷争所扰,不为功名利禄所诱,坚守本心,和而不流。”
其‘不同’,乃因君子有高远之志向、独立之精神,能洞察世事,不为表象所迷,敢于秉持正道,特立独行。”
这句话非常好理解。
君子能够接纳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理解并包容多样性。
然而,他们又不会随波逐流,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和原则。
曹上顿了顿,眼见众人都面露沉思之色,随即接着道:“相反,‘小人同而不和’中的‘同’,往往是表面上的一致,是为了私利或者某种目的而勉强附和。
他们内心可能并不真正认同,但为了迎合他人或者谋取利益,而装作相同。
这种表面的‘同’,实际上缺乏真正的和谐与融洽。”
因此,小人之‘同’,不过是蝇营狗苟,为一时之利,趋炎附势,随波逐流;
其‘不和’,是因心中狭隘,只顾私利,不能与他人真诚相待,故而难以和谐共处!
曹上环顾四周,看到众人都被自己的话深深地震撼到了,便继续说道:“就如同这世间万物,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君子懂得欣赏和尊重这些差异,能够与不同的人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事物的发展。
在一个团体中,君子们可以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碰撞,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共识和进步。
而小人,则只追求形式上的统一,却无法真正实现内心的和谐与团结。”
曹上这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甚至把国子监著名的两个大炮仗都说的低下头沉思起来。
眼见如此诡异的一幕,众人皆惊,
整个人群中,一时鸦雀无声。
因为他们从来都还没有见到过,顾流年和董步铎这两个大犟种同时低下头过。
他们俩争论起来,辩到最后,一般都会有一个人将头颅高高抬起,另外一个人则是恨不得将自己的头埋在土里。
因此,眼前之景给了他们极大的震撼!
而曹上身后,国子监直讲许攸,眼中早已满是钦佩和不敢相信之色。
夭寿了,这个九皇子这么强的吗?
这实力!
这理解深度!
怪不得他以前要“藏”呢,
君子藏器于身,大智,大智啊!
也就在众人皆沉浸在震惊中时,
国子监内突然传出了几声哈哈大笑。
众人皆是被这爽朗的笑声惊醒,纷纷循声望去。
只见一位身着官服、气质儒雅中带着一丝悍匪气息的老者阔步走来,
正是国子监祭酒孔捷。
围观众人一见到孔捷那张熟悉的老脸,当即纷纷行礼拜见,口中高呼“见过先生!”
孔捷目光如炬,扫视了一圈在场众人,最后定在曹上身上。
他轻抚着胡须,目光投向曹上,眼中满是赞赏之意,高声说道:“心有乾坤,广纳四海之见,砥砺本心,和而不随波逐流!
好哇,好哇!”
“汝方才这番言论,见解独到,剖析深刻,实乃精彩至极!让老夫大开眼界,大开眼界啊!”
曹上见来者气度不凡,众人又皆称其为先生,而且这老者还给他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心中已有几分猜测,当即拱手行学生礼道:“老师过誉了,学生只不过是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略抒己见罢了,倒是惹老师取笑了,学生罪过!”
孔捷大笑道:“不必过谦。汝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之解读,不仅条理清晰,且能结合世事,发人深省。
甚至让老夫也深受启发。
不知你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有自己的见解?”
看到孔捷老眼中一闪而过的精光,曹上当即明白过来,
这是对自己临时抽查性考较来判断自己是否作弊还是真有才学啊?
要是我大学学的不是汉语言文学,没有认真钻研《论语》的话,可能还真有可能会被你难住!
不过现在嘛。
曹上略作思索,便答道:“学生以为,‘学而时习之’,此‘习’非仅指温习知识,更是将所学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领悟、提升。
后圣曾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认为,只有如此,方能真正体会到学习之乐。”
孔捷正是荀子一脉的传承者,闻听曹上此言,脸上肉眼可见的闪过一丝惊喜,抚掌大笑道:“好,好啊!
吾观你之才华,日后必成大器。
国子监能有汝这等才俊,实乃幸事,幸事啊!”
曹上则再次弯腰低头行礼道:“多谢老师夸赞,学生定当加倍努力,不负老师期望。”
孔捷满意地点点头,正要问曹上目前正在跟谁学习,有没有另投他孔捷门下的打算,
然后突然发现了曹上身上所穿罗袍上竟然绣着四爪之龙!
夭寿了,亲王?
还是皇子?
昭景帝有这么有出息的兄弟,儿子吗?
孔捷突然有点发懵。
而不单单是孔捷一人发现了曹上衣服上的所绣的四脚之龙。
顾流年直接失声叫到:“龙袍?圣上?”
“啊?圣上?”
“圣上怎么可能这么年轻?”
顾流年的这句“圣上”几乎在瞬间便引发了在场庞大人群的骚动,
甚至已经有人要跪下高呼“万岁了”。
眼见一众国子监的学生只是看到了四爪衮龙袍便方寸大乱,大惊失色,孔捷一阵头疼加恼怒。
忍不住厉声斥责道:“休得胡言乱语!
圣上穿的龙袍上面绣的乃是五爪金龙!
此乃皇子殿下,岂容尔等胡乱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