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没人回复,离镜似乎有些不满。
“离:没人看到吗,喂,兑镜,这个贴子里提到的古易,是不是你说的那个啊?”
“兑:不知道。”
“坤:呵呵……我看应该是一个人,刚才看了蒋有为所描述的事情经过,私以为,这个古易的想法,更为高明。”
“巽:不错,风水是为人服务的,以人为本才是根本,主人家没钱,又想解决问题,自然会选择古易的方案。”
“震: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蒋有为毕竟是成名多时的前辈,古易年纪轻轻,未免有失谦逊了。”
“离:哼,就事论事,我就觉得古易的方案好!你怎么不说这个蒋有为小肚鸡肠呢?”
古易看着八卦镜里的众人讨论自己,多少有些奇怪的感觉。
人怕出名猪怕壮啊!
古易刷新了一下帖子,见下面多了一条留言,署名是“凝儿”。
“依你所说,我倒觉得后者方案为佳,经济实惠,贴合实际,远胜于不切实际又大又空的布置,我劝楼主删帖吧。”
凝儿?
古易摸了摸下巴,该不会是那个曾经和自己琴笛合鸣的杨家小家杨雪凝吧?
的确很巧!
离镜呼吁大家看帖之后,这条留言便在此时发了出来。
结合上次的信息,兑镜很有可能是杨雪凝!
算了,众人的身份,总有一天会浮出水面。
古易并不是非常在意。
第二天一早,何育青和梁文彬一同开车前来,接了古易,开往秦南。
安康地区地处秦岭淮河以北,实际已属南方。
加上安康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是十分宜居的地方,也被称作“西京的后花园”、“小江南”等。
一路高速,约莫四个小时,便到了目的地。
此地位于AK市子阳县梅台村。
“哥,诸位老师,你们好!”
村口,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打着招呼快步向何育青走了过来。
何育青介绍道:“这是我堂弟,何舒俊,二叔的儿子。”
梅台村,是个比较原始的古村落,靠近子阳著名的仙人洞景区。
这座古村落坐落在山脚下,四面环山,树木高大茂密,三三两两的建筑都掩映在绿树丛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十分和谐。
古易深深的呼吸,空气异常清新,不由叹道:“真是好地方啊!”
“可不是么?”梁文彬笑道:“这简直就是仙人待得地方嘛!你看看这些建筑,这就是真正的天人合一呀,哪里还需要什么风水?”
何舒俊引着众人走进村子,古易看到,这村子实际上坐落在一个小小盆地之中,中间地势却又微微抬起,大概也就几十户人的样子。
不过,古易看到,这些建筑虽然看起来十分古老,多是石、砖、木建构,不过朝向、开窗、位置各方面都很讲究,坐落有致,均匀的分布在村子之中。
实际上,让人住的舒服,这就是好风水。
阳宅风水,也就是为了人的居住需要而产生的,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处理好采光向阳、通风取水以及周围坏境等问题。
很快,众人来到一做大院落门前,何舒俊道:“诸位,这就是我家了。”
古易看到,这座大院落不同于村中普通住户,明显是个大户人家。
不但是从院子体量上看得出来,就连建筑,也和寻常人家不一样。
砌石围墙之中,是纯木结构的古建筑,做法十分考究,飞檐走兽,雕梁画栋,明显是在建造时就花了大价钱的。
就从大门两边矗立着的抱鼓石门当来说,即使是年代久远,也能看出栩栩如生的石刻图案。
还有大门门楣上两根突出的圆柱形木质户对,其上的透雕也是极尽巧思,一看便知是出自名匠之手。
古时媒婆介绍对象,不必进屋打听,只要往这家人大门口往上一眼,便知这家人的从事行业与经济情况,“门当户对”这个说法便是这么来的。
众人踏入院子之中,何育青饶有兴趣的左顾右盼,惊叹道:“这应该是清朝的老房子了吧,保护的这么好,真是难得啊!”
何舒俊点头道:“是的,这座院落是乾隆年间修的,不过也经常修缮一下。”
走过前院,穿过一道驿门,便是后院。
后院是一组标准的四合院形式建筑,有正房,东西厢房,座房。
“哥,两位老师,请,家父已经等候多时了!”何舒俊将众人请入正房之中。
按道理来说,像这种多进的四合院,古人会客,一般是在前院,不会在自己居住的院落。
但何应钧和何育青关系不同一般,本是至亲,也就不在乎那些多余礼数。
何舒俊上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正是何应钧本人。
何应钧年近七十,不过精神还算矍铄,大冬天的,只穿着一件家里穿的袄子,便敢开门迎客。
“二叔!”何育青叫道:“这两位是玄学会的师傅,古易、梁文彬。”
“哦,二位师傅好。”何应钧点了点头,想要起身,被何育青按住了。
“二叔,你坐着,都是好朋友,不必多礼。”
“爸,茶沏好了!”何舒俊端来几杯热茶。
“嗯,快给客人们尝尝,子阳这边别的没有,就是茶叶比较好,这是咱们梅台村自己种的银针毛尖。”何应钧笑道。
何舒俊一一给古易等人上茶,古易也听说过,子阳的富硒茶十分有名,其中最名贵的便是毛尖。
古易接过茶水,味道十分清香,再看茶水,颜色青绿透亮,茶叶嫩壮均匀,沉于杯底,一朵朵绽开来。
还没入口,便闻到一股花香之气,正是出自于这杯银针毛尖。
吹了吹热气,古易浅尝一口,滋味清香微苦,却又回甘,唇齿留香,妙不可言。
“好茶啊!”古易忍不住赞道。
何应钧笑道:“怎么,古小师傅你对茶也有研究?”
“研究谈不上,我平时也不怎么喝茶,但也知道茶是好东西,这就够了。”古易笑道。
“哦?凭什么说茶是好东西?”何应钧笑着问道。
古易侃侃而谈:“因为华夏人自古便喜欢饮茶,不是好东西,能这么流行么?儒释道三家,也视茶为珍品,儒家讲以茶修德、以茶养廉;佛家讲以茶修性、禅茶一味;道家讲以茶修心,茶为药用,你们说,这茶能不是好东西吗?”
“哈哈哈……说得好,育青,你这位朋友懂得还真不少。”何应钧笑道。
何育青点头笑道:“是啊……要不然,怎会请他来帮咱们呢?”
古易早就有些奇怪了,此时忍不住问道:“何老师,您说……这边是有风水问题要解决……但,我并未感觉到有什么问题啊?”
何育青道:“古师傅,别着急,您二位随我到后边花园看看,便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