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中山国、定州城,张府偏院的一个凉亭内,柳毅用手指间夹住的棋子敲了敲棋盘,默默地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想再多也没用,现在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生存下去。”清醒过来已经十几天了,柳毅已慢慢从“魂穿”的震惊中恢复回来。
通过这段时间的“读书”和与其他人的交谈,柳毅已渐渐摸清了大致的时代。熹平六年,一个历史上没有引起波澜的年号,汉桓帝已经驾崩近十年,所以可以确定现在应该是汉末,汉灵帝在位的时期。天下虽然已经盗匪横行,但在人口稠密的城镇整体还算稳定。距离三国应该还有一段时间,毕竟所有人和书简都没有谈到过“黄巾”,这说明这场将东汉帝国送入坟墓的大起义还没有发生。
虽然作为一个三国迷,柳毅对不能亲自接触三国群雄有一点小小的遗憾,但一个相对平稳的大环境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柳毅现在在冀州中山国首府定州城,这一代的中山王名叫刘畅,在位已经十几年了,虽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根据大家的评价也算是个不会惹事的好王爷,总而言之小环境也是相当不错。
当然这些都属于远患,对于柳毅来说比较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柳毅寄居的张府主人名叫张弢,是个贩马的大商人,虽不是什么世家大族,但也算是富甲一方。目前正在外地行商,柳毅也是他在路途中所救,因“柳毅”身体上的伤过于严重,不适合跟踪商队奔波,便先行差人送回家中,商队现在还没有返回,柳毅也就还没有见过这位“救命恩人”。柳毅现在被张家老爷所救送回府中,短时间内是没有什么生存问题的,但一旦离开张府就很难说了。很显然一直留在张府是不可能的,人家救你一命已经是大恩,病好了总是要告辞的,毕竟“梁园虽好,却非久恋之家”。
柳毅也跟张家管家旁敲侧击过,张府管家的意思是你是老爷救回来了,那也便等老爷回府后再谈去留。张老爷估计年前会回到定州,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柳毅心中明白要给自己找条出路。
正想着,一个小姑娘跨过院门向着柳毅走了过来,正是最近目前柳毅接触最多的“古代人”,张府的丫鬟“瑛儿”。张世平身为大商人,府上内眷、仆役众多,但柳毅身为外人,目前只接触过管家张安,一个小公子张泰,以及最近一直负责照顾柳毅的瑛儿。
瑛儿怀抱着一卷书简,走到柳毅身边:“公子,今天还读书么?”
“读,麻烦瑛儿了。”
瑛儿本想说瑛儿服侍公子,这点小事是瑛儿应该做的,但这是十几日相处,她也大约知道了柳毅的性子,便只是浅笑了下,随即将石台上的棋盘收拾到一边,将书简摊开放好,“公子一直说想要些最近的书简,婢子告诉小姐后,小姐便让婢子将这卷书简带给公子,说是大儒郑公在其学堂上交于众学子讨论的。”
“嗯,瑛儿你读,我看。”清醒后柳毅一直想找些书简来确认外界的状况,但拿到之后才发现汉朝书写通用的是隶书,很多字柳毅根本不认识。幸好瑛儿一直是张家某个小姐的贴身丫鬟,跟着小姐学习过不少书,才使得柳毅不至于成为睁眼瞎,可以在瑛儿的帮助下一边学习隶书字,一边了解这个时代。
“题目是:难夏育请伐鲜卑议。《书》戒猾夏,《易》伐鬼方,周宣王命南仲吉甫攘猃狁,威蛮荆,汉有卫、霍阗颜、瀚海、窦宪燕然之事,征讨殊类,所由尚矣,然而时有同异,势有可否。故谋有得失,事有成败,不可齐也。自汉兴以来,匈奴常为边患,而未闻鲜卑之事,昔谋臣竭精,武夫…………公子,婢子读完了,下面应该还有,但书简上就写到这里了。”
“嗯,辛苦瑛儿了。话说回来伐鲜卑,最近朝廷有征调大军北伐鲜卑么?”
“是不是征伐鲜卑,婢子不知道,但一个多月前确实有大军从城下经过,北上了。当时我和小姐都去看了,浩浩荡荡好多人马,听小姐当时讲,好像是度辽中郎将皇甫朝将军带领的部队。”
真不愧是“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的汉朝,在王朝末年还曾起大兵征伐蛮夷。柳毅这样想着,正要继续发问,一声“大哥”从院外传了进来,将两人的注意力都转移了过去,便看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一溜烟的从院门跑了进来,正是张府少爷张泰。张泰正处于少年精力旺盛的时期,柳毅醒来之后,他多次前来探望,对这个受了重伤可以说是死而复生的人充满了好奇。后来在和柳毅交谈几次之后,更是被柳毅渊博的知识面所折服,便少年心性的认了柳毅做大哥,时不时就跑过来聊上一会。
张泰跑到凉亭坐下,一边喘气,一边示意瑛儿不用行礼,自从听柳毅说了“人人平等,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之后,他大感赞同,见到奴仆行礼便都会制止。瑛儿看他模样,不禁莞尔一笑,随即倒了一杯茶水递给张泰。
张泰接过茶水喝了一口,调整了一下气息,立即开口道:“大哥,我姐同意你出门啦,只要把瑛儿姐、大壮带着一起就行。我们这就出发吧,你想去哪里转转、看看?”
柳毅清醒后一直想出去看看,亲自体会一下这个时代,但张府众人一直以他重伤刚刚恢复,不宜出行为由,没有同意,柳毅知道众人也是为他考虑,便也没有急于一时。张泰知道后,就一直跑来跑去,想带大哥去城里转转。今日终于得到姐姐的同意,便立马跑来要带柳毅出发。
“好的,那我们先去酒楼、客店看看。”
“行,我带大哥去这定州城最好的酒楼。”闻言,张泰立即起身跑出了凉亭。
“少爷,公子身体刚刚恢复,哪能这么剧烈跑动。外面风大,婢子去拿两件外袍,受了风寒可就不妙了。”
张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还是瑛儿姐考虑周全,那我和大哥先慢慢走,在府门等你。”
……
一个时辰后,柳毅坐在一个茶铺内,开始在脑海里整理刚刚从城里获得的各项信息。酒楼里主要供应“饼、饭、粥”三种主食。饼应该是所有面食的通称,由小麦磨成粉末制成,跟现代的“饼”不太一样,蒸的叫“蒸饼”,油炸的叫“油饼”,煮的面条或面块叫“汤饼”,烧的大饼叫“烧饼”或“炉饼”,加了芝麻的叫“麻饼”。饭和粥主要是小米和大米(也就水稻),能吃到水稻,柳毅有些惊讶,本来他以为水稻是宋代才普及的。
菜肴肉类可以供应猪、鱼、羊、狗和鸡,其中最令柳毅感到意外的是汉代人非常喜欢吃狗肉,将狗肉吃出了新花样,怪不得“屠狗”能成为了一种职业(比如刘邦的大将——樊哙就是卖狗肉的),以至于后世留下了“仗义每多屠狗辈”的美谈。蔬菜有冬葵、大白菜、小白菜、空心菜、扁豆、冬瓜、莴笋,还早已有了酱菜。
之所以了解的这么详细,是因为开一家饭店是柳毅经过多日思考后,认为在这个时代立足的出路之一,毕竟以一个现代人对美食的了解,创作出别具一格的菜式、菜品应该是比较简单的。但仔细了解了之后,柳毅不免有些郁闷,自己还是小瞧了古人的智慧和动手能力,可以说他们已经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最大,看来开饭店这个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正想着,一个声音将柳毅发散的思路拉回来。
“在下淮南刘子扬,不知是否有幸和兄台同桌共饮?”一个书生模样的青年人正站在桌旁,略一施礼。
柳毅这才发现这个茶铺的生意还是很不错的,众人闲聊了一会,茶馆就人满为患了,只有柳毅他们这桌还有空位了。
柳毅见此,当即起身抱拳还礼,示意道:“在下柳毅,兄台请自便。”
“叨扰了。”刘子扬闻言便坐在了柳毅的左手边,然后吩咐随行的仆人去茶铺老板那边要一杯新茶。之后也不再说话,只是默默饮茶。
过了没多久,茶铺边上的街市突然有些骚动起来,不一会,似乎连官差也来了。一时间,茶铺众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张泰少年心性,立刻离开桌子跑过去看热闹,侍立在一边大壮立马跟上。
瑛儿担心柳毅也想去看热闹,弯腰说道:“公子,你伤口还没有长好,不能去人太多的地方,万一再被别人碰伤,小姐知道后肯定不会再让你出门了。”
柳毅见她面色关切,心头也是一暖,“放心放心,我不爱看热闹。”
原本看天色已晚,柳毅也准备回去了,这下也只能等张泰看完热闹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