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回到1978当资本霸主 > 016 新年(上)

016 新年(上)

如果李建国知道老人刚才的想法,可能会为之一惊,但更多会不屑一顾。

尽管有事情,他不明白,但他从来不信这些没有科学验证的东西。

他只坚信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梁月月的眼中带着几分疑惑,微微转头看着那个自家男人,不解地问道:“老公,你听懂,李富家祖父刚刚说的话了吗?”

李建国没说话,只是轻微地摇了摇头,表示没有。

随后,便把高龄老人的话抛之脑后。

等了几分钟,李富家把祖父护送回去,面朝李建国走了出来后,脸上带着一丝歉意解释一番:“不好意思,我祖父就是这样,有时候神神叨叨得像个道士。”

“邀请我来做客是你祖父的主意?”李建国突然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一时间,李富家的脸上涌现出几分惊讶,挑动了一下眉头。

虽说这期间有他祖父的要求,但也有他的一份小心思。

与李建国接触得越久,他越发觉得这个人身上以后会有大出息。

所以,他跟他祖父一拍即合。

只是他没想到,祖父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李建国,回房和自己郑重地交代了几句后,便没再说什么。

看到李富家的神情,李建国心中有几分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有些事,知道就好,不需要继续接着往下问了。

随后李建国目光一转,看向不远处李富家的三个孩子岔开了话题:“富家,最大那个孩子还在上学吗?”

李富家闻言,先是随着李建国的目光看去,稍微打量一下自己那十四岁的女儿,然后平静地说道:“不上了,家里没钱给她读书。”

在他看来,女儿早晚要嫁人的,不用学习太多知识,稍微读点书。

况且家里的条件,也不支持三个孩子同时读书。

所以,大女儿读到了三年级就没读了,九岁开始跟着上工干活、有割猪草挣工分,补贴家用。

“那多可惜!”李建国无奈地叹息一声。

紧接着,李富家跟着叹息一声,脸上写满了无奈,他也想给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生活,可没有办法。

“那多可惜!”李建国无奈地叹息一声。

接着继续跟李富家闲聊起孩子来。

如此,一直到五点多,一道清脆的呼喊声打断了三人的聊天:“富家,你招呼李老师他们吃饭!”

李富家听到媳妇这话,先是抬头看了她一眼,然后一脸微笑,扫视了一下李建国夫妻两人说道:“李老师,梁老师,我们可以去吃饭了。”

李建国缓缓起身的同时,朝着还在跟李富家三女儿一起玩泥人的李潇潇说道:“潇潇,吃饭了!”

不远,蹲在地上的李潇潇,听到这话,连忙起身朝李建国那边小跑过去,嘴里欢快地喊道:“吃饭了!”

此外,李富家的三女儿,看着李潇潇的背影,眼里露出一丝羡慕。

在农村做客,无论哪个年代,用于招待贵客的菜是很丰盛的。

他们会尽可能,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

李建国带女儿洗了洗沾满泥巴的小手,来到桌边。

映入眼帘的是一盘黄纸包的花生米,一盘土豆炒肉,一盘鸡蛋炒木耳,一盘白菜。

普通的四个菜,虽然比不上他这两天在家里中午或者晚上随便吃的一个菜,但这些已经是李富家所能拿得出最好的东西了。

李建国一家三口刚坐下不久,李富家的父亲拿来了一瓶高粱酒和李富家则陆续入座。

至于其他人,李富家的祖父躺在床上,李富家的媳妇和孩子在外面玩!

五人在桌边,边吃边聊。

不过由于上次得知自己酒量不行的李建国,每一次喝白酒都没有多喝。

这次跟李富家父子也是如此。

好在李富家父子也不是很喜欢喝酒的那种人,见李建国没喝了他们也逐渐停了下来。

毕竟酒是粮食精,要钱的。

不是陪客人,李富家父子一般也就逢年过节小酌一二两酒。

酒没了,热闹的氛围一点也没有减少。

不久,李建国和梁月月心有灵犀一般都勉强吃了半饱,在李富家他们一番客套的挽留过后走了。

回到屋里,李富家看了看桌上的菜叹息一声说道:“他们也没吃多少啊!”

李富家的父亲则一脸深沉说道:“李建国,这人不错!”

这年头,一般客人去别人家吃好吃的东西,恨不得那些好东西吃个干净,哪像李建国他们这样,菜没吃几口,饭吃了小半碗便走了。

回家的路上,李建国带着自己媳妇和女儿一边享受夜里的宁静和冷风,一边慢吞吞散步。

这年头,夜幕下的乡间小路,虽然没有改革开放后前几年那么凶险,但或多或少总会有点危险。

俗话说得好——不是冤家不聚头。

走到半道上,李建国遇到了侧边走过来的李朴一行人,他们脚步虚浮、勾肩搭背地走在一起。

很明显,是喝了酒的状态。

酒壮怂人胆。

微醉的李朴看到李建国一家三口先是傻兮兮地笑了笑,然后对着李建国大声喊道:“李建国,你站住!”

李建国闻言,理都没理他,只是拉着梁月月那细腻滑嫩的手,加快了脚步。

李朴看到李建国在他自己兄弟面前这么不给自己面子,哪有什么好脸色,顿时收回搭在自己兄弟脖子上的手,脸上带着几分微怒的神情,快步向李建国跑去,同时嘴里不客气地喊道:“李建国,你他娘的,没听见老子刚才说的话吗?”

李建国听到动静,冷下脸,停住脚步,放开自家媳妇的手,转身用力一踢,嘴里大声喊道:“怎么,想在背后对我行凶!”

被踢中腹部,摔倒在地的李朴,眼睛瞪得很大,酒意仿佛在一瞬间消失,脸上很懵,大脑死机,似乎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此外,附近的人所有人也懵了,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

当然,除了主事人李建国和懵懵懂懂的李潇潇外。

率先回过神来的梁月月,微微上前一步,站在自己男人身后,皱着眉头,脸上露出一丝担忧说道:“建国,你......”

还没等自己媳妇说完,李建国心有灵犀地转动了一下方向,一脸淡然地看着她安慰道:“放心,我心中有数,你看好我们的女儿。”

对于主动找上来挨揍的仇人,他可不会客气。

回过神来的李庆黄和另两个人面露凶色走上前来,纷纷不客气地说道:

“李建国,你怎么敢打李朴大哥!”

“李建国,你干什么,我大哥只是想跟你打一声招呼,你怎么下如此重手!”

听到这些话,李建国面无表情,扫视着他们冷冷地说道:“我没听见有人跟我打招呼,我只看见了有人对我们一家图谋不轨,意图行凶!”

刚才由于愣住了,没怎么听清楚那句话的李朴和李庆黄三人,这次可是听得很清楚。

行凶,这一顶帽子可是很严重的。

众人虽然不聪明,可也不傻,要是接了这话,那就不是小事。

可见李建国不安好心,这明显想把小事闹成大事。

这时,李朴先是用手捂住肚子,脸上带着几分痛苦的神情,心想:“这一脚痛死老子了!”

紧接着他在兄弟们的帮助下,一边缓慢地站了起来,皱起眉头,对着李建国怒道:“你他娘的放屁,老子,哪里对你行凶了?我只是想向你借点钱花花!”

“我只看到了有歹徒对我行凶,没看到有人在跟我借钱。”

李建国不依不饶地说了一句,随后话锋一转,很自然地说道:“我赚的钱用得差不多,已经没钱了!”

说罢,转身一手揽下抱着女儿的自己媳妇的小蛮腰,迈出了脚步。

李朴见他如此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不禁紧紧盯着他的背影,胸口间不由得剧烈起伏,很明显又被气得不轻。

收回目光的李庆黄,一边搀扶着李朴站在一旁,一边随口一说:“大哥,你是不是什么时候得罪李建国了,怎么他每次见我们就没有给过好脸!”

李朴一愣,皱起眉头仔细地回忆了一下,过了十几秒后,他忍痛吸了一口气说道:“我不可能得罪他,我和他见面的次数,我用五根手指数都数得过来。”

“那就奇怪了?”另一个青年插话。

听到这话,李朴的眼中带着一丝凶狠的神色,望着那个早已走远的背影,咬牙切齿嘀咕一句:“李建国,你给我记着!”

之前,他还想好言好语地跟李建国说话,借点钱用,如今看来压根不可能。

不明白他为什么老是看自己不爽,不过今天这一脚,他与李建国之间结下了梁子,以后要是有机会,他一定要狠狠地报复回来。

此刻,依然走在路上的李建国,丝毫不知道自己彻底被李朴记恨上了。

然而,李朴却不知道,他早已上了李建国心中的残废名单。

.......

第二日,临近中午时分。

李建国的脸上露出几分浅浅的笑意,扫视着众人说道:“从今天下午开始到二月初九,大家可以不用来上课了,只需要把今天教的,还有这几天教的知识点好好复习。”

今天是1月26日,明天是1月27日,也是南方过大年的日子。

这一天是很忙碌的,还有过完年,大家都要走亲戚,那些七大姑八大姨,没个七八天走不完。

众人闻言,点了点头或者“嗯”了一声,表示回应。

接着大家陆续从木棚里走了出去。

李建国站在院里,目送着众人渐行渐远后,收回目光,与自己媳妇一起准备午饭。

转眼间,已经是新年。

只有过了这一天,才能算是迈入新的一年。

清晨一大早,梁月月在煮饭的时候,李建国和他爹抓了养在屋侧边鸡竹笼里的两只老母鸡中的一只。

把老母鸡抓到院子里,李建国握住鸡头还有鸡翅膀,接着在鸡脖子那里拔了点软毛后,开始动刀了。

哗啦啦——

一划,菜刀沾染了鲜红的液体,与此老母鸡剧烈地扑腾起来。

一些血迹,散落在用于盛放鸡血的大碗边缘四周。

等待鸡血放干后,李建国把鸡脖子用鸡翅膀一扎,然后放到一旁的木棚里面,方便等下处理。

紧接着,他把那一碗鸡血端进了屋内。

处理好鸡后,接着要开始处理鱼。

鱼是从村里买的,就是吃席那天李大奔买了两条大草鱼和一条鲤鱼回来。

此时此刻,村里除了李建国一家外,其他人的家里也在为晚上的年宴做准备工作。

把鸡和鱼杀好后,剩下的事情,不用李建国父子两人来,而是由赵梅和梁月月婆媳两人来处理了。

吃了早饭过后,梁月月和赵梅先一起处理破开的一条草鱼和鲤鱼。

随后,烧水处理冷却下来僵硬的老母鸡尸体。

当做好这些事情后,已经是上午十点,一家人拿起鸡毛掸子、高粱杆制作的扫把开始大扫除。

由于现在的环境很好,家里房梁上的蜘蛛网不是一般的多。

李建国用竹竿绑了鸡毛掸子,打扫过后,最前头布满一层白色的蛛网。

里里外外打扫完后,又是一个半小时过去了。

南方过新年,不同的地区习俗各不相同,过年的时间也是如此,有早有晚。

......

下午,四点半,

家家户户,在进行过年后最后的准备,贴门神、贴窗帘,以及贴春联。

春联是村里的老人写的,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写得一手工整齐而又流畅的毛笔字。

不同年代的春联是不一样。

50年代,人们尽情歌颂新中国、新生活;“下乡上山”词出现在春联中。

如:“下乡上山奔向劳动战线;千锤百炼养成文武全才。”

60年代,在人们歌颂对劳动热爱的同时,加入了当时的革命斗争元素,如实反映了当时状况,“革命”“斗争”等词出现在春联中。

如“当生产战线红旗手;做文化革命急先锋。”

70年代,拨乱反正后人们重新振奋精神,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如“破旧立新创大业;灭资兴无展宏图。”

用白乳胶在小院门口,贴了一副充满70年代气息的春联后,李建国提起身边的胶水后走进了小院。

接着在堂屋门前也贴了一对春联和一幅横批:“一帆风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