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职上面来说,王化贞是熊廷的下级,而对于熊廷弼,王化贞则是相当看不上。
既然熊廷弼不认同自已的能力和战略,那么自已就打一场胜仗,最好是收复了辽东让熊廷弼看一看,究竟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一方面王化贞主动联系了蒙古的林丹汗让他出兵,一方面又联系了已经投降后金的明朝降将,尤其是李永芳,而且李永芳也表示自已投降是迫不得已,如果需要自已的话,自已随时可以协助明军!
这一切都让熊廷弼相当不屑,在本质上熊廷弼就觉得蒙古人不可信,李永芳比蒙古人更不可信。
从后来的结果来看,事实还真是这样,让人不得不服。
虽然王化贞对熊廷弼很不满意,可还是希望熊廷弼能够到广宁去坐镇,毕竟不管怎么说,这人也是自已的上级,可熊廷弼根本就没打算去,想都没有想就拒绝了王化贞的要求,毕竟一切都不是按照的意愿来部署的,自已干嘛要去?
越想越气的熊廷弼索性直接摆烂,立马给朝廷上了一个文书,表示既然我管不了事情,那就别让我在辽东,直接将我罢官算了。
恰好朝廷里面的许多官员也是这么想的,谁让熊廷弼这个人,人缘不怎么样,所以很多人对他都有意见,眼瞅着熊廷弼又要离开辽东的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表示不同意让熊廷弼离开辽东。
对于这个人的话,所有人都没有意见,因为说这个话的人正是皇帝朱由校。
广宁之战前,明军的准备可谓是一塌糊涂,最倒霉的还得是熊廷弼,虽然名义上他是总指挥,可处处都被自已的下级王化贞压制,想要辞职吧,上面还不同意,只能跟着王化贞一起在辽东待着,也是相当无语了。
对于王化贞来说,自已说的话和要的东西,只要自已开口的,上面就没有不给的,如果再将熊廷弼去掉,那么这是相当完美的,上下级同心,中央和地方高度一致,看起来非常的棒。
天启二年,努尔哈赤来了!
二十日的时候,后金到辽河,辽河的明军没有怎么抵抗的情况下就开始逃跑,后金开始追击,一路追到了西平堡!
西平堡守城的是副将罗一贯和参将黑云鹤,人数不多,只有几千人,努尔哈赤按照老套路先劝降,结果被二人直接拒绝,然后就开始攻城。
两个时辰之后,西平堡守军全军覆没。
在后金攻下西平堡后,后金军还没来及集合,明军的援军就到了,总兵刘渠、祁秉忠、李秉诚三个人带着明军赶了过来,看到这个时候的后金军队还没有来得及集合,直接带着人杀了过去。
明军的原本计划是要打后金军队一个措手不及,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即便后金队伍没有成型的情况下,野战的能力依旧比明军厉害的多。
这场战斗最后的结果依旧是明军惨败收场,总兵刘渠战死,祁秉忠身中两刀三箭,在突围时候伤重而死,副将刘征、参将麻承宗、游击李茂春等人也战死。
总兵李秉诚发现情况不对劲后,拼命杀出了重围,一路小跑来到了山海关,而他的参将祖大寿在逃跑中发现了方向不太对,但是反应也是非常迅速,逃到了觉华岛上,而副将鲍承先和游击罗万言就在逃跑中迷路走错了方向,一个躲到了乡下,一个藏到了山上,这才算是保住了一条命。
西平堡丢了,援军也基本上没了,这个时候的广宁也是人心浮动,所有人都是慌得很,广宁城里面的王化贞还不知道具体什么情况,正在屋里办公的时候,手下人直接将王化贞给背了出来,算是保住了王化贞一条命,而广宁也在没多久就失陷了。
而辽西四十余座城也全部投降,躲藏乡下和山上的鲍承先和罗万言,最终也藏不住了,无奈之下只好出来投降。
保住了一条命的王化贞遇到了来接应自已的熊廷弼,看着熊廷弼的一瞬间,王化贞竟然嚎啕大哭起来,而看着王化贞哭泣的样子,熊廷弼反而嘲讽的问道
“六万大军荡平辽东,现在怎么样?”
此时的王化贞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呆呆的看着熊廷弼,而很快王化贞又哭着问了熊廷弼一个问题,如果现在在宁远这个地方防守,还来不来得及呢?
不得不说,王化贞这个人绝对不白给,估计熊廷弼也还在怪他,所以就直接拒绝了他这个想法。
就这样,二人带着残兵败将和百姓们一起逃往了山海关。
如果我们单纯的看广宁之战的话,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后金在广宁之战中基本上没有付出什么代价,轻而易举的就赢了,而明军全部退到了山海关里面。
而在广宁之战中,明军也出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很多明军在广宁之战中选择了主动投降,其中最有名的绝对是孙得功,也正是因为这个人将广宁给献了出来,只不过孙得功能力比较有限,可他的儿子相当厉害,名叫孙思克,在康熙平定三藩和准噶尔的时候都立下了大功,被称为河西四汉将!
出乎很多人预料的是,广宁城其实并没有发生战斗,王化贞是直接跑的,明军也没有在广宁守城,广宁城我们前面也说了,这是孙得功主动献出去的,所以广宁也创造了一个记录,没有发生战斗就被后金拿下了!
打了这么一个败仗,广宁也给丢了,明朝那边自然也是要追究责任人的,王化贞和熊廷弼两个人都没有逃过,全部被判了死刑。
在去辽东之前,王化贞曾经慷慨激昂的说了这么一番话
“愿请兵六万,一举荡平。臣不敢贪天功,但厚赉从征将士,辽民赐复十年,海内得免加派,臣愿足矣。”
王化贞这个人官当的不错,名声也很好,而他的老师还是内阁首辅叶向高,如果王化贞不愿意去,没有人能逼着他去,可他却依旧还是去了,这份勇气本身就值得人尊重!
你说熊廷弼有没有没有责任,这其实也不好说,王化贞丢了城,最后面对熊廷弼的时候,熊廷弼摆出来的就是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明朝都这个样子了,熊廷弼这一刻想的估计还是只要大明再危险一点,自已才能够施展出来抱负!
很可惜的是,熊廷弼没有这个机会了,因为很多时候人的选择其实并不多,机会错过了就不再有了。
熊廷弼由于平时人缘太差最终被杀,并且传首九边,死后长子被迫害自杀,女儿激愤之下身亡,夫人被当众羞辱。
一直到了崇祯二年的时候,有人出来替熊廷弼鸣冤,崇祯才允许将熊廷弼收尸下葬,但是没有任何平反。
有趣的是,后来的乾隆对熊廷弼评价非常之高,基本上是所有汉人官员里面最高的人,并且还为他修建了祠堂。
由于王化贞平时人缘不错,一直在北京坐牢,硬生生挺到了崇祯五年,最后也给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