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清朝不到三百年 > 第24章 无功而返

第24章 无功而返

天启六年正月的冬天,努尔哈赤带着人攻击了宁远,结果在那里遇到了袁崇焕,在被明军打了一炮之后,努尔哈赤在同年的八月份带着遗憾彻底离开了这个世界。

明朝这边在宁远之战结束以后,袁崇焕升任辽东巡抚,在长期的研究之中,袁崇焕终于发现了明军要如何才能战胜后金军队。

既然后金军队的野战能力是非常强悍的,明军如果硬拼的话,结果就只会被拼死,而明军的优势就是利用大炮和城墙来固守。

如果我们现在来看的话,袁崇焕看的确实比一般人要远的多。

在袁崇焕来辽东之前,曾经去拜访过熊廷弼,熊廷弼对这个年轻人其实很不看好,结果两个人越聊越投机。

在宁远之战结束以后,袁崇焕一直在干的事情就是修城墙并且还主动向后金方面提出来了议和,而这个时候刚刚继位的皇太极虽然刚刚死了爹,却也很是痛快的答应了袁崇焕提出来的要求。

努尔哈赤去世之后,袁崇焕请示了皇帝以后,就派人借着丧事去后金打探消息,这一点皇太极自然是相当明白的,而皇太极的表现却让明朝使者异常吃惊,按理说明朝刚打死人家爹现在又过去吊丧,摆明了这就是找事情,可皇太极不仅没有黑着脸反而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明朝使者,临走的时候又送了一堆土特产。

这样的表现只能说明皇太极对于明朝来说是一个比努尔哈赤还要可怕的对手!

只不过谁都知道现在的议和只不过是权宜之计,袁崇焕忙着修墙,而皇太极正准备打朝鲜,双方都是各怀鬼胎,撕破脸皮只是迟早的事情。

天启七年,皇太极派阿敏去了朝鲜,朝鲜军队还是一如既往的不经打,双方就此签订了条约,在没有后顾之忧以后,皇太极带着八旗军队进攻明朝,宁锦之战就此打响。

开打之前自然是要找个理由的,皇太极找的理由就很有意思,明明双方都议和了,袁崇焕没有任何诚意,反而还在那里偷偷的修墙。

天启七年五月十一,皇太极带着人出发,先路过了大凌河,发现明军还在修墙,让皇太极没想到的是,不等他反应过来,大凌河的明军看到后金军队的那一刻,二话不说马上就跑。

明军不战而退之后,皇太极相当兴奋。

随后就带着人来到了锦州,锦州的守将名叫赵率教,不等赵率教反应过来,皇太极就命人将锦州给围了一个水泄不通,看样子不拿下锦州,皇太极估计是不会退兵的。

打仗这种东西不能硬碰硬,脑子显得很重要,赵率教是一个有脑子的人,就此开始忽悠起来了皇太极,先是让人送了一封信给皇太极表示自已要投降,结果皇太极还真信了!

反复等了几天之后,皇太极终于确信自已是被赵率教给耍了,愤怒的皇太极决定攻城。

让皇太极没有想到的是,赵率教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架着大炮就对着后金军队开始轰,炸的后金士兵对大炮都有了恐惧,任凭皇太极如何说话,大家都不肯动,没有办法的皇太极只能让人先撤军,然后再派人去沈阳叫援军过来。

在这个等待援军的过程中,皇太极也没有闲着,使出了各种手段引诱赵率教出城,可赵率教就是不上当,没办法的皇太极就写了劝降信让人用箭射到了锦州城里面。

赵率教拿到信也是想笑,既然你打不下来,我又何必投降呢?

在知道锦州被皇太极围了之后,袁崇焕也很是着急,命令满桂带着人过去救援,结果被皇太极发现给打了回来。

锦州这边拿不下,皇太极让人围了锦州,自已又带着人去了宁远,他相信在宁远等着他的一定会是好事,可皇太极绝对想不到的是,上一次努尔哈赤在宁远好歹还摸到了城墙,这一次的皇太极连城墙都没有摸到。

五月二十八日早上,皇太极带人到达宁远,却发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事情,明军将领祖大寿和满桂带着明军居然在城外等着他,这让皇太极有些忍不了,刚准备发动攻击,就看到了城墙上面明晃晃的大炮。

按照这个架势,明军都在大炮的掩护范围之内,这个时候只要上去,挨炮那是肯定的事情。

为了不挨炮,皇太极忍了!

由于努尔哈赤当年在宁远吃了大亏,皇太极刚刚接班,自然是要找回来这个场子,就让下面人攻击,后金军从贝勒到士兵看到大炮都心里发毛,谁也不敢上,皇太极无奈之下只好亲自带着人开始了冲锋。

冲动是魔鬼,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皇太极带着人,冒着明军的炮火冲了过去,迎接他的是大炮和明军的马刀,双方从凌晨打到晚上,后金士兵终于顶不住了。

这一次出来的皇太极脸是丢大了,不仅锦州没拿下,去宁远还被袁崇焕揍了一顿,不甘心的皇太极决定重返锦州!

赵率教这一次连理都没理皇太极,对着前来攻城的后金军队就是用大炮招呼,皇太极看着遍地的尸体,心中火气相当之大,只好命令撤军。

一个人火气大的时候是需要释放的,皇太极憋了一肚子火,没地方出,最后在撤军的时候将明军修的大凌河城给拆了一个干干净净,也算是泄愤了。

这一战让皇太极有了阴影,以至于后面打明朝一般都不会从这里过,宁愿自已绕道从蒙古进关都不愿意从这里过去,而在见识到了大炮的威力以后,皇太极就此开始了自已的仿制大炮之路,并且成功的制造出来了自已的土炮。

值得一提的是,宁锦大捷后,明朝进行了论功行赏,魏忠贤的很多亲信都封了,而袁崇焕却在没多久就被罢官回到了自已老家。

相比较于这两点,明朝方面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天启皇帝终于支持不住了,在临终的时候将皇位传给了自已的弟弟朱由检。

朱由检,明光宗朱长洛的次子,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弟弟,也就是后来我们耳熟能详的崇祯皇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