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皇太极派人打蒙古察哈尔,蒙古投降,向皇太极献上了传国玉玺,后金大臣们以这个玉玺为祥瑞,请皇太极称帝。
经过群臣再三劝进,皇太极这才勉强答应,说是勉强,其实这个套路之前已经有人玩过很多次了。
当皇帝这个事情不能自已宣布就算完了,还得需要有人来捧场,皇太极就特意点了朝鲜。
在此之前,阿敏已经去过一次朝鲜了,皇太极认为朝鲜肯定要给自已面子,当时的朝鲜刚好死了王后,皇太极便派了两个人前往朝鲜吊丧,顺便要求朝鲜也参与劝皇太极登基。
皇太极以为这个事情是十拿九稳,没想到自已的脸被朝鲜按在地上给摩擦了一顿。
事情是这样的,后金使臣一行人到达朝鲜之后,拿出来了皇太极给朝鲜国王的书信,结果朝鲜官员以不合规矩为由拒绝受理。
拒绝受理的直接意思就是,人家压根就没打算看。
后金使臣也没有搞明白朝鲜人什么意思,不看就不看吧,就口头要求朝鲜为皇太极劝进。
这个话一出,朝鲜上下一片哗然。
朝鲜从名义上一直都是明朝的属国,所以很多人都算很有骨气的,在这些人眼里后金就是贼,现在居然要求朝鲜为贼劝进,简直就是不要点脸。
当时的朝鲜国王知道这个事情的轻重,可由于上一次阿敏实在是太猛了,朝鲜国王不敢拒绝,但是也不接见后金的使臣。
这么一弄,后金使臣就有点害怕了,觉得如果再留在朝鲜的话估计就被人给祭刀了,就抢了朝鲜人的马,连夜跑路了。
朝鲜国王看到这种情况就赶紧去追,追上之后就告诉后金使者,这个要求朝鲜实在是不敢答应,回这个话的同时,朝鲜还让人早早的准备了一下,防止后金过来偷袭。
使者在朝鲜地盘,也不敢说啥,就带着朝鲜人的回复回到了沈阳,皇太极听了之后也没说啥。
这样看起来的话,皇太极的脾气似乎还不错,因为当时所有人都要求出兵,被皇太极给否了,可能他心里觉得朝鲜那边还能继续谈下去吧!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皇太极下定决心,一定要给朝鲜一个教训,要不然他还以为他大哥明朝能够罩着他呢。
皇太极举行登基大典的时候,朝鲜也派人过来了,两个朝鲜使者罗德宪和李廓在大典上却拒绝向皇太极跪拜,结果被皇太极被驱逐出境。
撵走这两个人的同时,皇太极还给了他们一封信,要求朝鲜国王送自已的儿子过来当人质。
结果更离谱的事情发生了!
朝鲜这两个人在进入朝鲜之前直接将皇太极的信给扔了,看样子是一点都没将皇太极给放在眼里,估计连上厕所都嫌这个纸硬。
皇太极的信虽然扔了,可是这个内容还是写了下来给了朝鲜国王,说明这两个使者看信的时候就相当愤怒,至于里面的内容有没有篡改,那就不好说了。
朝鲜收到这个信以后,又是举国哗然,觉得皇太极实在是太欺负人了。
两国关系就此破裂。
要说皇太极没有打算打朝鲜那就是扯,估计也是想好了,只是给自已找个理由,因为打朝鲜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一方面能让明朝丢脸,一方面还能向朝鲜勒索,这种一箭双雕的好事情,那真是不干白不干。
毕竟皇太极还是有修养的人,一般不动手,动手的时候就会要人命。
朝鲜那边也是分两派,有主和的也有主战的,结果这边还没有争论出来一个结果,皇太极带着人就打进来了。
这一次出去打朝鲜,皇太极带的也都是猛人,其中最能打的还得是多尔衮。
朝鲜也是一如既往的不经打,最后投降了清军,在整个打朝鲜的过程中,多尔衮表现的相当亮眼,不仅能够指挥陆军,还能够指挥水军,体现了多尔衮卓越的指挥能力。
崇祯十年正月三十日,在朝鲜汉江南岸的受降坛上,皇太极接受了朝鲜国王对他所行的三跪九叩之礼,这也标志着朝鲜从此臣服于清朝,两年后又立大清皇帝功德碑于此。
这个功德碑很有点意思,现在在韩国,有机会去韩国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据说后来清朝的使者去朝鲜出差的时候,这都是必须的观看景点,而朝鲜也一直都有派兵看守。
这一次战斗意义非常重大,在此之前双方都是平等的关系,而之后朝鲜就成为了清朝的属国,以前对明朝是什么样,现在对清朝就得什么样,这种状况一直到后来的甲午战争之后才结束。
如果算上之前皇太极已经摆平了蒙古,那么现在摆平朝鲜,就已经解除了清朝面临的周围都是敌人的局面,可以腾出手来专心致志的对抗明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