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清朝不到三百年 > 第39章 群雄割据

第39章 群雄割据

多尔衮这个人对清朝最大的贡献其实就是成功带领清军入关,并且稳定了局势。

在多尔衮进入北京的时候,关内的局势相当之乱,李自成虽然被打败,可实力还是有的,而且张献忠还闹腾的厉害,明朝虽然没了,可是各地的明朝残存势力依旧庞大。

其中割据势力里面属福建的郑家和云南的沐家最为典型。

基本上也是同一时间,就在清军进入北京城的第二天,马士英等人奉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首建了南明。

这个福王朱由崧大家可能不太了解,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和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辈的人,所以这是明神宗万历的孙子,他爹就是著名的福王朱常洵。

朱由崧他爹朱常洵和他奶奶郑贵妃,都是绝对的大名人。

万历因为常年宠幸郑贵妃,就想立她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先后出来了争国本,妖书案和后面的梃击案,这些事都和郑贵妃有关,所以这是绝对的名人。

崇祯年的时候,河南大旱的同时又闹了蝗灾,都到了以人相食的地步,而朱常洵却是天天在洛阳的家里胡吃海喝,压根就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到了崇祯十四年的时候,张献忠等人打到了洛阳,福王朱常洵再也支棱不起来了,就被干掉了,而他的儿子朱由崧却成功的跑了出来。

崇祯十六年的时候,朱由崧当上了福王。

当李自成在占领了陕西之后,朱由崧就开始了自已的逃亡之路,最后投奔了潞王朱常淓。

好巧不巧的是,农民军的动静越来越大,朱由崧又只能跟着潞王一起跑到了淮安,中途又遇到了周王和崇王,这几个宗室就一起住在了湖嘴舟中。

四个王爷,刚好够打一圈麻将了!

只不过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朱由崧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最终会得到他爹生前一直想得到却始终没有得到的东西,皇位!

至于朱由崧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其实和两个人的关系很大,这两个人就是马士英和他的铁子阮大铖。

我知道有人想提史可法,史可法这个人我们留着下一章再说,说马士英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马士英的好基友兼铁子阮大铖。

这二人关系极好,不光是同科同学,还是好朋友。

明史将这二人都放在了奸臣传里面,是不是奸臣不一定,但是这两个人绝对是有能力的人。

阮大铖,字集之,号圆海,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此人早年的官场之路,确实是一帆风顺,而之所以一帆风顺,那也是相当有说法的。

从地理上来看,他是安庆府桐城县人,而东林党大佬左光斗也刚好是这个地方的,所以他和左光斗是老乡,除了同乡之外,阮大铖的老师是高攀龙,很多人估计没听说过这个人,他也是东林党的大佬。

有这层关系,就是不想进步估计都难!

作为东林党重点培养对象的阮大铖自然也不白给,身后有靠山,所以他自然就敢打敢拼,在东林党与别的党的斗争之中,挺身而出,主动开喷,让人高看一眼。

本来按照这个趋势,升官这条路还能走的更远一些,结果却出了意外。

天启四年的时候,吏科都给事中缺了,需要有人补,作为老乡的左光斗第一时间就通知阮大铖补位。

就在此时,东林党内部出了问题,这个问题虽然与阮大铖本人无关,却还是牵扯到了他。

当时的魏公公已经将皇帝放在了一边,就是皇帝的第一代言人,魏公公知道东林党这帮人战斗力强,就想要交好东林党。

东林党大佬左光斗的态度相当坚决,和魏公公不一伙,但是双方需要划清界限,各自干好各自的事情,东林党处理朝政,魏公公该贪污贪污,各善其身,至于朝政想都不要想。

东林党也不是铁板一块,像赵南星,高攀龙和杨涟等人坚决反对左光斗的政策,觉的左光斗是投降主义,一个太监而已,还反了他了。

最后这个官给了魏大中!

这就是典型的不给人留面子了!

东林党的内斗让阮大铖真是有苦难言,你们内讧,关老子屁事,最后他一怒之下,投奔了魏公公。

事后阮大铖在魏公公的帮忙下,又拿回官位后,东林党又岂能善罢甘休,不仅天天往死里骂,动不动就有人跑到老阮家里,看这个样子是打算修理他。

这种情况下,阮大铖就主动弃官回到了老家,从此之后阮大铖彻底与东林党决裂。

魏忠贤势力最大那会,阮大铖又重新回到了北京,担任了太常少卿,可老阮到了北京之后,发现魏公公做事实在是太离谱,为了避免自已以后被清算,当官一段时间后,他又主动辞职,回到了老家。

下面我们说一下马士英

马士英,字瑶草,贵州人。

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最开始是在南京当户部主事,这是个相当倒霉的任命,明朝有两京,南京基本上退休养老的地方。

好歹是一个官,马士英也没有泄气,好好干着就行了,就这样,马士英先后担任过严州知州,河南知府和大同知府。

一直到了崇祯五年的时候,当上了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宣府地方不大,但是很重要。

这是明朝的边境之一,可马大人到了宣府没多久,就被人给弹劾了,而更让马大人气愤的是,弹劾他的人居然还是当地的监军太监。

不过好在崇祯也没有太计较,没打算往死里整他,就让他又回到了了南京。

在南京期间,马士英彻底闲了整整十年,看样子职场生涯到头了,人基本也没啥盼头了,这辈子估计就这样了。

就在马士英万念俱灰的时候,崇祯十五年的时候,转机忽然到了,马士英接到了朝廷的旨意,任命他为兵部右侍郎、 总督庐凤军务。

马士英也不明白怎么回事,反正天上是掉馅饼了。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阮大铖之前因为牵涉阉党被罢官回到家里坐了很多年冷板凳,但他依然一直都想再回来。

所以老阮就找人行贿去了,而他找的的这个人,就是周延儒。

周延儒,也相当有名,明史奸臣传严嵩后面就是他。

收了钱,周延儒就肯定要办事的,但是东林党人反对,因为周延儒在不久之前排挤走了东林党大佬钱谦益,就是水太凉那位,又因为老阮曾经是东林党后来投靠了魏忠贤,所以东林党咬死了就是不松口。

反正就是一句话,不让老阮出来。

东林党的巅峰期其实在这个关口已经过去了,而周延儒又是内阁首辅,按理说他想放个人那是手到擒来,可问题是崇祯这个人只要听说谁曾经是魏公公的人,那是绝对不会松口的。

周延儒还是有职业道德的,他知道收了钱就得办事儿,这是道上的规矩,可问题是那边咬死不松口,这种情况下周延儒就想了个折中方案,他主动找到阮大铖,表示你重新出山是肯定没戏了,但是我收了你的钱又不能不办事,你可以推荐一个人,只要这个人和阉党没啥关系,我就让他出任原本打算给你的官职。

这种情况下,马士英算是捞着了!

所以南明成立之后,老马就将老阮给叫了回来,算是报恩了!

本来老马的官不算很大,但是给官的这个时间点相当好,是在崇祯十五年,而崇祯死时候是崇祯十七年,在北京丢了之后,明朝的宗室和封疆大吏们,比如总督巡抚这类高级官员要么死了,要么投降了,只有少部分的人逃到了南方,在逃跑的过程中自然就会路过马士英的地盘。

这个过程中老马嘘寒问暖,和这些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都对老马的为人相当佩服,这也让马士英在明朝并不出名的一个人在南明成为了核心人物。

当然了,既然是核心人物,那么南明绝对不止马士英一个,还有一个人比他更有名,这个人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后来在扬州的史可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