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尔衮死了之后,顺治先是追封多尔衮为皇帝,也就是清成宗,紧接着又封多尔衮的妻子为皇后,因为多尔衮生前没有儿子,顺治又让豫亲王多铎的儿子多尔博为多尔衮的儿子来继承多尔衮的爵位,俸禄更是其他诸王的三倍。
按照这个待遇,接下来应该是叔死侄孝,多尔衮送进太庙,顺治每年去祭拜。
但是在多尔衮死后不久,多尔衮生前拥有的白旗便率先跳了出来,代表人物为苏克萨哈,而紧接着无数人出来告发多尔衮,顺治正式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
这个时候,距离多尔衮之死,也仅仅过了两个月而已,多尔衮突然从荣誉的顶峰跌落下来,标志着清算正式开始。
顺治是什么时候恨上多尔衮的,这个我们已经不可能知道了,而顺治之所以对多尔衮的恨意如此之深,和两件事情绝对脱不了关系。
我知道肯定有人会想到太后下嫁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我们在前面解释过了,这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我们先来说第一件事情,多尔衮生前故意不让顺治读书,将他按照盲流来培养。
顺治在和一个僧人聊天的时候,顺治就感慨了起来,说自已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情就是自已这一生都比较倒霉,先是五岁的时候没了爹,自已老娘又不太管自已,结果就导致了自已从小都是一个臭脾气,还没有人管,然后就失学了,一直到了自已十四岁的时候,多尔衮死了以后,自已开始亲政,结果就发现大臣们的奏折自已完全看不懂。
如果按照这个架势发展下去,顺治估计比明朝的木匠皇帝朱由校强不了多少。
朱由校这个人现在被人一提起来就是这个人是文盲,但是从现在更多的史料和物品来看,朱由校虽然没文化,但是绝对不是不认字。
所以说,顺治如果这样下去,估计还不如朱由校呢,因为他连大臣们的奏折都完全看不懂。
有人可能会问了,顺治不认识字和多尔衮有什么关系?事实上关系很大,因为顺治的没文化其实是多尔衮刻意造成的。
比如督察院的院长官满达海就给多尔衮上了一个折子,也不敢说要求,就只是建议多尔衮让顺治读书,多尔衮虽然没有明确拒绝,也没有明确同意,只是打了一招太极拳,说顺治年纪太小,过几年再说吧!
清初的文官基本都是明朝投降过来的,这些人除了怕死,基本还是比较尽责的,在满达海被多尔衮拒绝之后,户科给事中郝杰又上了个折子,说顺治应该开设经筵讲学了,这里的讲学就是代表读书了,只不过这个话说的委婉一点,估计也是看出来了多尔衮并不想让顺治读书。
这一次,多尔衮学精了,自已不说话,让顺治下了旨意,
“请开经筵,有裨新政,俟次第举行。”
这个话什么意思呢?简单翻译一下就是,读书这个事情,往后拖拖吧,暂时不着急。
在多尔衮看来,皇帝都自已说话了,说要将自已读书的事情往后延迟,你们还能说什么?
原本以为这个事情到了这里就结束了,只不过多尔衮忽略了一点,这些都是小人物,而大人物还没有出场呢。
结果冯铨和洪承畴同时给多尔衮上了折子,明确表示要赶紧让顺治读书,并且给出的理由相当厉害
“必以修德勤学为首务,必习汉文晓汉语,始上意得达,而下情易通。”
在这两个人看来,皇帝哪里能不学习。
就这样,顺治的上学问题成为了清朝当时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当然了,这只是官员们的看法,哪怕洪承畴这种人出面。
多尔衮对他们的折子也是不予理睬,一点面子也不给。
这里就有个问题了,为什么多尔衮一直拖着不让顺治读书呢?
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多尔衮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一箭双雕,一是一个没文化的人好控制,二是多尔衮的心里一直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如果多尔衮没有这种想法,他是绝对会逼着顺治读书的,可见多尔衮只是将顺治当成一个傀儡来看,并没有什么培养之情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