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上中文 > 清朝不到三百年 > 第103章 乌兰布通(1)

第103章 乌兰布通(1)

由于自已的侄子阿拉布坦,一直在博尔塔拉河一带防御,噶尔丹试了好几次,都无法将其消灭。

这个时候在噶尔丹看来,自已东面是喀尔喀等蒙古诸部,他的背后虽然有大清,但是大清也就是一个外强中干的货,如果自已东进夺取了蒙古草原,自已就能成为草原霸主。

噶尔丹就这样带着两万精锐一路长驱直入,打的很是顺利,直接打到了今天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锡林郭勒盟内的乌珠穆沁,如果大家看看地图的话就会发现,这一波操作,直接凿穿了整个蒙古高原。

清军肯定是不能容忍的,大将阿尔尼带着两万清军迎击,结果是全军覆没。

阿尔尼打败了之后,死了那么多人,自然是要给康熙一个交代的,为了规避自已的责任,先是隐瞒战果,说噶尔丹那边和自已这边死的人都差不多,最后总结下来,说清军之所以输,原因是

“厄鲁特多火器,而我火器兵未至”

说白了,就是对面装备比我好,所以打不赢你也不能怪我。

实际状况则是,清军几乎全程一直被准噶尔军压着打,被打死的那就不用说了,而清军的两个统帅一个被当场放倒,还有另一个直接跑路,所带的全部辎重都被缴获,这些也都说明了清军不仅完全失败,并且还是惨败。

当时在准噶尔的军中,还有俄国使者,这个人叫基比列夫,他的记载里面说:

“博硕克图汗把中国兵杀得一个不剩”

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吹牛的成份,但是基比列夫作为战争的目击者,确实反映了当时的清军是惨败。

康熙知道这个消息,也是不傻,被打成这个样子,这个仗是怎么打的?

康熙用了三手,先是派人联络了噶尔丹的侄子阿拉布坦,准备对噶尔丹同时夹击,然后准备了十万大军,打算亲征噶尔丹。

顺便康熙还派人到俄国,与沙俄交涉,防止沙俄趁机干涉自已打准噶尔,沙俄这边也有自已的小九九,因为沙俄担心与清朝的贸易会受到影响,所以在康熙打过招呼之后,沙俄这边始终未向噶尔丹提供任何兵力上的援助,给的武器上也少了很多。

原本沙俄是打算向噶尔丹出售3000支滑膛枪,因为康熙打了招呼,这个事情就没有下文了,这对后来的战事影响非常大。

噶尔丹还是老样子,压根就不把清军放在眼里,说着一波继续推,马上就打到大清家门口了,军队已经进入了锡林浩特,这里距北京不足千里,对于清朝来说,这是已经威胁到了心脏。

这个时候的噶尔丹,在长城外边耀武扬威起来了,觉得清军就是一个软蛋。

噶尔丹南侵的消息传的非常快,很快就传到北京了,当时的北京市民首先就有了反应,做生意商铺马上关门停业,而卖米的商户趁机发起来了国难财,米价已经到了三两。

看这个架势,噶尔丹马上就要进入北京

为了确保这一战万无一失,康熙还要求盛京和科尔沁出兵参与夹击噶尔丹,但是实际上,因为路途太远,东北方向的军队压根没能来得及去参战。

大军分两路出去,康熙的哥哥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康熙的皇长子胤褆为副将,为左路军,从古北口出去,康熙让自已另外一个弟弟,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简亲王雅布和信郡王鄂札为副将,从喜峰口出去,为右路军。

跟着康熙一起出征的,还有康熙的两个舅舅,分别是内大臣佟国纲和佟国维,还顺带着将已经不受宠的纳兰明珠给带了过去。

佟国纲也没有想到,这次跟着康熙去了,竟然没有再回来。

临出发的时候,康熙来了兴趣,特意写了一首诗,我个人感觉康熙写的这首诗,文采还是有一些的:

“获丑宁遗类,筹边重此行。据鞍军令奏,横槊凯书成。烟火疆隅堠,牛羊塞上耕。遐荒安一体,归奏慰予情。

福全带着人在乌兰布通扎营,清军的各路参战部队,除了科尔沁部队和盛京部队,都先后到齐,加在一起有十万人左右。

至于康熙本人,这里就比较搞笑了,诗都写过了,自已本来想要御驾亲征的,结果突然就病了,得了风寒,身体一直发热,虽然后来烧的不厉害了,可是身体依然低烧。

大家看到这种情况,就建议康熙,你都这样了,干脆就别去了。

康熙只好答应了,回去养病。

这里康熙是不是真有病,是一个疑问,不过古代来说,一个发烧和一个感冒能够要人的命那确实是真的,不过从康熙后来的表现来看,这个病还真不是装的。

也就是在这一次的时候,发生了一个事情,对后面的朝局影响非常大。

当时,康熙的皇太子胤礽和皇三子胤祉来看康熙,康熙看到自已的太子胤礽,知道自已生病以后,脸上没有一点担心的意思,当时就判定胤礽这个儿子

“绝无忠爱君父之念”

心中非常不高兴,就让太子胤礽先回北京,这个事情也为后来康熙废太子埋下了一个长达几十年的伏笔,可见康熙这个人是相当记仇的一个人,都几十年了压根就没忘记这个事情。

这件事情虽然和后来的乌兰布通战役没有任何关系,但却极大的影响了清中期的政治发展,算是一个历史事件。

按照康熙的想法,只要左路军能够拖住噶尔丹,右路在一起夹击,这样就能将噶尔丹给干掉了。

康熙是这么想的,但是这个仗真正打起来的时候,就不是按照他的想法来走了。

右路军的统帅福全在安营扎寨,他的营盘几十座相连,连营好几十里,看着首尾相联,非常壮观。

而噶尔丹自已则是亲自带着好几万骑兵,深入到了乌兰布通,在山脚下安营,指挥的大帐就设在乌兰布通的峰顶。

乌兰布通是一座红色的小山,山的南坡是一个无法攀登的峭壁,而北面则是一个可以攀登的陡坡,但是易守难攻,所以噶尔丹的部队就在山上的林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