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郡王讷尔苏是代善一系的三王之一,代善一系一共有一个亲王和两个郡王,平郡王就是其中之一,而讷尔苏的王妃则是康熙宠臣曹寅的女儿。
在索额图被康熙解决后,讷尔苏殴打无过错的兵甲,胤礽就这样鞭打了他,就是一个这么简单的过程。
从表面上看很简单,然而太子胤礽用的什么理由来鞭打讷尔苏,史料没有记载,我们已经无法知道了。
如果从明面上来看的话,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能说一大堆,像什么讷尔苏公然藐视大清国法,随意殴打无过错的兵甲,结果遇到太子被鞭打。
如果太子胤礽以后没有被废,而是成功登基了,那讷尔苏做的这个事情就是欺软怕硬,鞭打底层士兵,所以太子胤礽才会鞭打讷尔苏,那么我们再看史书上,无论怎么看胤礽也是一个爱民如子的明君形象。
然而因为太子胤礽被废了,康熙把这件事不写任何前因后果的写到了废太子的诏书上,这件事情就成了太子胤礽暴戾的形象案例。
事情还是这个事情,然而写法不同,就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康熙是不在乎讷尔苏被鞭打的,不管你承不承认,康熙跟太子胤礽之间再怎么闹矛盾,讷尔苏在康熙的心中的地位,都是永远没有没法和太子胤礽比的。
对康熙而言,讷尔苏不过是远房亲戚,太子胤礽则是自已从小亲自抚养,三藩之乱刚开始的时候,自已都前途未卜,胤礽是自已相依为命的爱子,二人完全就不是一个地位,如果讷尔苏没有明显过错,太子做出了鞭打讷尔苏的事,康熙出于维护宗室团结,可能不得不出面做点事,说点话。
但这次讷尔苏被抓住把柄在先,从康熙后面一废太子时说的话来看,讷尔苏被鞭打后,康熙并没有替讷尔苏说什么话。
至于贝勒海善和公爵普奇被打的原因比起平郡王虽然说要复杂些,但是我们知道的就是,太子胤礽绝对不是无缘无故的打他们。
换句话说,这三人没干好事!
现在知道为啥雍正登基之后一直不敢提自已被打的事情了吧,就算提也要非常隐晦的去提,胤礽打雍正绝对不是一时冲动,而是雍正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从康熙后来一废太子的诏书里说的话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康熙根本不在乎太子胤礽打了几个宗室,他指责太子的是,国家只有一个君主,你一个太子哪来的权力去鞭打宗室和大臣,这个话的潜台词就是,讷尔苏这些人确实该打,但不是你一个太子有权力来打的。
如果不是这对父子后面反目的话,我们估计永远也不会从史料里看到太子曾经鞭打这几个宗室的事,即使史料里记录了这个事,描述时也会有完整的前因后果,而不是像今天这样,我们今天能够知道这个事情的原委,恰好是有奏折保存了下来,所以我们才知道讷尔苏被打是有原因的,太子胤礽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打他。
现在的影视剧都将胤礽刻画成一个没有脑子的人,其实这是完全不对的,太子胤礽从小就是在康熙身边长大,小的时候很长时间都与康熙是
“行动饮食未尝暂离”
他对康熙的了解肯定比我们这些后世人靠着史料推断出的要准确的多。
而在索额图被康熙处死之后,太子胤礽与他的大哥,直郡王胤禔之间的矛盾就开始逐渐加深。
提到了老大,就很有必要说一下老八!
八贝勒胤禩这个人和老大胤禔关系很不错,和太子胤礽关系一般,我们知道老大的生母抚养了老八胤禩,但这个事情绝对不是政治上站队的理由。
前面我们说过了,政治不是过家家,而历朝历代能站在核心的人都绝对不会这么简单。
康熙第一次给皇子们册封爵位是在康熙三十七年,第二次给皇子册封爵位的时间也是在康熙四十八年,这一年刚好是复立太子的时候。
康熙三十七年,被册封爵位的皇子一共有六位,其中三阿哥胤祉跟太子胤礽比较亲近,其余四位皇子都处于没有明显倾向的位置,选择与老大胤禔亲近的只有八阿哥胤禩一个人。
其实那个时候,对八阿哥胤禩来说,他最好的人生选择就是不卷入夺嫡之争,只要维持好和太子胤礽在表面上的关系就能非常滋润,老五和老七都是这么干的,并且他们的结局也确实都不错,即使后面成功上位的雍正最初也是这样的选择。
老八胤禩的生母卫氏,这个我们之前说过了,是出身辛者库,辛者库的地位比包衣地位还要低,出身确实是低下,而在清朝也有辛者库极个别混的很好的家族,但是康熙时期的辛者库的地位确实很低,老八的母家,卫家混的确实不怎样,地位很低也没什么家族势力。
所以老八想要靠着母族那是靠不上了,卫氏在生育了老八胤禩之后一直没有得到册封,直到老八胤禩被册封为贝勒后又过了两年,才得以被册封为良嫔,而比老八胤禩年长的老七胤祐的母亲戴佳氏,入宫比卫氏早,出身比卫氏好,也没有得到任何册封。
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来康熙最初对老八胤禩还是相当不错的。
老八胤禩的妻子叫郭络罗氏,虽然也是一个皇族出身,但是家里也是败了,老八胤禩的岳父很早就被处死了,岳母也很早就去世了。
也就是说,老八胤禩的妻子,家里的亲戚往来,主要就是安亲王一脉,两个人结婚的时候,娘家出席的也都是安亲王那边的人。
安亲王岳乐的王妃就是索额图的异母妹妹,也就是太子母亲的姑姑,安亲王的儿子大多数都是索额图的妹妹所生,而老八胤禩的妻子母亲是安亲王岳乐的侧妃所生。
之所以说这么多,就是想要告诉大家一点,如果老八胤禩想要跟太子胤礽弄好关系,并不是没有什么途径,但凡找个中间人就行了。
而老八胤禩跟太子胤礽关系不好的事情也就是鸡毛蒜皮的一些小事,老八胤禩的乳公跟御史有了点矛盾,老八胤禩就没有真实告知康熙情况,但是太子胤礽把实际情况告诉给了康熙,康熙就流放了老八胤禩的乳公。
太子胤礽这种做法没有什么错,只不过这个事情就表明,在这件事之前,兄弟俩的关系就很一般,所以,太子胤礽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没有为老八胤禩遮掩,而是选择了告诉康熙详情。
可即使发生了这个事,就这点理由要是都能跟太子胤礽闹翻,那郭子仪岂不是要把皇帝的全家都杀了,因为皇帝把郭子仪祖坟都扒了。
当然了,大家都怀疑是太监鱼朝恩干的,可你要仔细想想,鱼朝恩之所以能混成太监首领,本身就说明人家的智商肯定也是不一般的,没有皇帝的指使,他一个太监就敢扒军方大佬的祖坟,不怕郭子仪找人干他?
郭子仪肯定也知道是怎么回事,面对这种情况,也就是自嘲,自已以前干多了这样的事,所以这次报应来了。
双方无非是要个台阶而已,有些东西就不能放在明面上。
老八胤禩到底是出于什么心理才选择了与老大胤禔保持较友好,从而去疏远与太子胤礽的关系,这一点恐怕没人能回答了。
如果非要找一个答案,那就是权力!
从老八胤禩的所作所为来看,胤禩这个人显然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让自已的门人到江南给自已买书,来塑造贤名,这一招就叫舆论战,先把自已捧起来,让自已在大家心里有了热度和知名度。
宗室方面又跟康熙的亲哥哥福全关系弄的相当好,福全那么大年纪了,还替他在康熙面前说好话,这个面子能有多大。
只不过老八胤禩忘记了一个事情。
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老大胤禔曾经因决策失误导致了军事行动失利,而当时的康熙最终让福全主动承担了老大胤禔的责任,在面对老大胤禔的时候,康熙都能选择偏袒儿子舍弃兄长,当老八胤禩站到了太子胤礽的对立面时,福全的话对康熙又能有多重要呢?
如果我是康熙,对福全的话只会更偏袒胤礽。
所以老八胤禩与太子胤礽的关系疏远,而与太子的政敌老大胤禔亲近,这就属于属于战略性错误。
即使是康熙朝,跟老八做一样选择的皇子也不过是九阿哥胤禟、十四阿哥胤禵罢了,即使十阿哥胤?也没有与他们保持多亲近的关系。
关于老十,我们后面还会说到。
这个人绝对是一个鸡贼的人,所以雍正才没有动他,不动他不是因为关系硬,而是太聪明了。
有个事情可以很好的说明。
乾隆登基之后,将老十和老十四都放了出来,老十四是相当不服气,雍正在的时候一个儿子都没生,雍正死了之后开始狂生,而老十就有意思多了,天天在家关着门,谁来都不见。
如果你是乾隆,估计不是碍于老十四是自已亲叔叔,早就刀了他了。
康熙四十六年的时候,康熙出去南巡,康熙特意将太子胤礽的次子,事实上的长子,当时只有12岁的弘晳一起带上了。
这个事情,雍正后来编写的康熙实录里面是没有记载的,而之所以不记载的原因,朝鲜史料说的很清楚了,那就是康熙曾经想过让胤礽的这个儿子当皇太孙。
弘晳也确实是被当成第三代继承人来被康熙培养的,而他的弟弟弘晋只是被当做亲王来培养。
康熙四十六年,康熙特意将太子的长子弘晳一起带着南巡,就是释放政治信号的举动,将弘晳介绍给大臣们,让弘晳开始走向前台。
这个结果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事实,这就表明了皇位离自已越来越远的现实。
所以才有了康熙四十七年的废太子事情
对康熙来说,太子胤礽一直都是他最想培养好的皇位继承人,当时的八旗制度尚未完成政冶化的改革,尚属于贵族政冶的范畴,康熙不得不给太子胤礽配置最亲近的母族赫舍里家族为核心的强大的东宫班底,以保证自已去世后,太子胤礽登基后,有足够强大的直系班底来抗衡贵族集团,以防止宗室亲王擅权事件的发生,更是为了防止大臣擅权事件的重演。
另一方面康熙也要防止太子胤礽的势力失控,以至于威胁到自已的安全,所以康熙不得不安排其他势力来制衡太子的势力,来维护中央朝堂的稳定。
这样的微妙感情之下,康熙在布局的时候,就会非常微妙,如果没有感情,那直接防范太子的势力就可以了,问题在于既有感情还要防范太子的势力伤着自已,又要防止制衡太子的势力来伤着太子。
这样就需要根据时局的发展不断地来调整平衡。
是不是光听着就感觉很复杂?
而康熙就这样做了几十年,所以很多人说康熙的权谋很厉害,这一点我没有任何问题,我也非常赞同。
对康熙而言,只要太子胤礽不给他考虑太上皇的身份或直接弑君,那么他与太子胤礽之间的一切矛盾都是父子俩的内部矛盾。
当太子胤礽遵守康熙制定的这个秩序时,作为康熙的回报,他会负责帮助维护胤礽的太子地位,一旦胤礽这个太子压到了康熙定下的这条红线,康熙就会考虑是否向敌我矛盾升级。
所以胤礽这个太子也是真的难,别说胤礽了,估计谁来都顶不住,而胤礽整整当了差不多四十多年太子,也确实是猛。
而康熙在和其他皇子之间,只要他们在尊重太子胤礽为唯一的皇位继承人这个大框架下来追求自已的利益,那一切矛盾都是内部矛盾。
这个内部矛盾属于君臣,不属于康熙和胤礽之间的父子内部矛盾。
如果一个皇子不再尊重这个秩序,来追求自已取代太子胤礽为新的皇位继承人的时候,那么康熙会毫不犹豫的把这个矛盾升级为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
这就是胤礽和其他皇子在康熙心里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