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沈玉婉被人找到的时候,她身上已经是伤痕累累。
整个人也像是受了莫大的刺激,精神有些失常。
那会儿,整个沈家的人看沈玉婉都带上了一些有色眼镜。
这世道就是这样,女子遭了难,分明是受害者,却要受尽世人的白眼。
要被口诛笔伐。
倒是只有沈兰芷握着沈玉婉的手,替沈玉婉怒斥那些个带有有色眼镜看她的人,并且一遍又一遍的告诉沈玉婉,这一切都不是沈玉婉的错。
只是,只是她这些安慰起不了什么作用。
沈玉婉经此一事性情大变。
等沈家回京之后,她也是设计了那大理寺少卿家的次子,兜兜转转,两个人的红线还是被绑在了一起。
只不过那个时候,那大理寺少卿的次子,已经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了柳家的姑娘。
沈玉婉虽嫁了进去,却是以侧室的身份。
之后,便是各种描写沈玉婉如何不知足,如何心狠手辣,如何做了那白眼狼将利爪伸向了沈兰芷。
最后她那夫君,终于看清了她的真面目,将她弃于风雪中,让她于雪中被人拉入了巷子,第二日浑身青紫,冻死在了巷子里。
沈青宜在知道沈玉婉的结局时,只觉得浑身发凉。
她算不得一个敏感的人,却还是捕捉到了笔者对沈玉婉的恶意。
作为重生者,沈青宜知道了沈玉婉的结局,就算对方不是她妹妹,只是一个陌生人,在明知对方可能会遭遇一些原本不该承受的苦难时,她还是会尽力阻止。
但她为什么一直没有主动去看过沈玉婉?
因为沈青宜理所当然的觉得,只要沈家没有了抄家之祸,不会像书里所写的那般流放,沈玉婉作为侯府小姐,整日深居简出,只在自家院子里活动,当然不会去到远在千里的华严寺。
自然也不会碰到那些可怕的事。
这辈子,只要沈家好好的,沈玉婉自然会好好的。
书里的那些苦难都不会落在沈玉婉身上。
直到她从入夏嘴里听到华严寺这三个字。
沈青宜做公主伴读的时候,时常要陪着皇后和五公主去诵经礼佛,有时候为了表达诚意,公主和皇后都要出城。
她这个伴读自然要随身伺候着。
京城里京城外,哪个佛寺香客最多她了如指掌。
京城从来就没有一个叫华严寺的地方!
从来就没有!
可是偏偏这辈子,华严寺就莫名其妙的出现了!
华严寺是造就沈玉婉一生悲剧的开端。
原本这一世的沈玉婉远在京城,有着公侯小姐的身份,有家族庇护,她不必沾染这些是非。
可是似乎,有一只无形的大手,要将一切往原点上推。
华严寺这三个字就像噩梦像豺狼一样,紧紧的咬着沈玉婉不放。
沈玉婉并不是一个喜欢诵经礼佛的人。
可以说她平日里不信这些。
但是这一回,沈玉婉却偏偏知道了华严寺,还想要出城去拜拜。
那只无形的大手,推动着这一切,似乎是在告诉沈青宜,不管她做什么都没有用,一切终究还是会回到原点。
沈玉婉的结局改不了。
她沈青宜也一样。
她现在活了下来又有什么用?过不了多久她仍然是要死的!
而沈家也难逃被抄家流放的命运!
沈青宜捏紧了手里的帕子。
她抬头看着天空,那刺目的阳光照了下来,照的她脸上生疼。
大约是她的存在影响了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
她重生带来的蝴蝶效应,影响了故事的走向。
所以,有一股力量就想要将这拨乱反正,让一切回到故事该有的模样。
可是凭什么!
凭什么她们要甘愿做人家脚下的泥?
要甘愿落入那泥潭之中,永世不得翻身?
沈青宜将书抓在手里,转身就走。
织春入夏赶紧追了过去。
入夏有些气喘吁吁,她不明白为什么姑娘在听到三姑娘的名字后,整个脸色都变了。
“姑娘,您这是怎的了?怎的一提起三姑娘,您脸色变得这么难看?”
沈青宜心中提着一口气,一边加快脚步往前走,一边回过头问入夏,“三妹妹过来找我,是什么时候的事?”
入夏也半点都不敢耽误,便答道:“三日之前了。”
“三姑娘想要出府,只是姑娘家不宜抛头露面,更何况是去城外二三十里那般远的地方,她想要出去就得经夫人同意。”
“不过您也知道,夫人因为四姑娘的事,最近难免便心有芥蒂,三姑娘想要出府这事儿理所当然的被夫人驳回了。”
“且她还受了夫人好一顿训斥。”
“三姑娘便想着,若是您也要去的话,夫人应当不会拒绝的那般快,她想让您同她一道过去。”
按理来说,这种事等沈青宜回了院子之后,入夏是应该告知的。
只是平日里沈玉婉在沈家的存在感极低。
大多数的时候,众人都想不起来,宁安侯府还有这么一个三姑娘。
于是这件事理所当然的被入夏抛之了脑后。
再有便是,沈青宜和王氏最近母女关系本就紧张。
入夏怎么舍得用一些琐碎的事情去烦沈青宜?
家里又不是没有佛堂,想要烧香拜佛,怎的就一定要去华严寺呢。
再说自家姑娘身子不好,何苦为了一个没什么存在感的三股两受那份罪。
若非沈青宜今日问起这段时间有没有发生什么事,入夏估计都想不起来这一茬。
沈青宜听到入夏这么说,那颗狂跳不止的心脏倒是稍稍安定了些。
但她还是有些不放心,遂问道:“三姑娘这几日应当没有出府吧?”
入夏面露疑惑,不知道沈青宜为什么突然之间这么关心沈玉婉的事。
不过入夏平日里,跟各个院里的小丫鬟们玩的都不错,各种消息也知道些。
听沈青宜这么问,她便摇了摇头。
“没有呢,夫人不让。”
“所以她才叭叭跑过来,想要您陪她一块儿去,姑娘您可别答应,那般远的地方,您这身子骨受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