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星期一阴(雨)
我决定用利是的110元买邮卡。另外50元问妈拿。我想【“叫”划掉】用阿秀姨迟寄来的钱来补上去。但妈补给,我哭了。
今天不用上语文课。
****
10月20日星期二阴
【厂字头划掉】经过物理实验(自己在学校做),原来水沸点为99゜c。
妈中午给了我50元。打算星期【“六”划掉】日早上去办邮卡。
美术课我、萝拔、阿谭、苏君伟等人用【王字旁划掉】圆珠笔画画。那美术老师向卢月玫提出。卢月玫便叫我们几个人上级长室画。真是寸。
【根据另一本所写的:“寸”,指的是嚣张不讲理之类。日记者不记得画画这件事。难道其他人用画笔了?那得自带吧?也没有看到日记者前面写要买画笔之类的事。这种事也被罚。】
****
【这篇打√】
10月21日星期三晴
今天买了阿乃那套社会主义建设(3元)。
想买12元的邮本,但还差3元。也想买86年那套白鹤和其小型张。
萝拔有那套【“黄”写一半划掉】《衡山》。
将那套妇女当真票,自己要。明天要将三国给老林了。
我现在喜欢集邮票上的印。今天将【“印”划掉】有自己喜欢的印的邮票放好。打算再买本6元的邮本。
****
10月22日星期四晴
下午放学见有那个摆街的集邮佬。那张二十五届奥运会小型张才10元。还有那2张的雪景。阿谭一放学便办邮卡。今年附送张纪念卡。上面印了【“张”划掉】套邮票,是桂花那套。
晚上问妈拿了10元。
【根据另一本所写的:日记者记得这个集邮佬,在一个t字路口的一边,地上铺了层薄膜袋,然后把厚厚的一邮本放在那,等有兴趣的人来翻。他旁边还有个大大的包。相对来说,他这边邮票的价格比开元书店的便宜。自从发现他之后,日记者三人会优先光顾这里。】
****
10月23日星期五晴
老师叫阿谭和我放学和莫凯杰一起走,好带好他。我们没告诉给萝拔。
下午妈见到我买邮票,用笑的方法骂了我。我担心回到家她会大骂我,但却不是。今天买了二十五奥运会小型张(10元),雪【“花”划掉】景(3元),牡丹连票(5元),90或91的附捐(1.5元)。【下面这句是额外补充的】【日字旁划掉】早上眼皮跳得很厉害(右眼)。
明天下午整邮卡。
8点半【“骂”划掉】妈骂了我。
【根据另一本所写的:日记者觉得那时老师会这样说,大概莫凯杰也跟着一些人混了吧?就像杨丰。但这种事怎么勉强得来?
其实那个集邮佬所在位置,与搬运工人集合点只相隔4、5米。日记者母亲是打散工的,也有部分搬运工人像她那样,所以这类人有个固定的点,没事就坐那聊天,就等别人找来。这种方式日记者母亲称为“守街”。小学时,阿芳姨来家里,母亲不在,阿芳姨便问去哪里了。日记者说“守街”。然后阿芳姨一脸疑惑,问什么是守街。日记者那时解释不出。
其实邮局也在这个t字路口的竖线上。集邮佬在横和竖交点的左边,日记者的母亲在交点的右边。】
****
【这篇打√】
10月24日星期六晴
下午整邮卡。又买了邮票:国内电信(7元)、二十六届奥运会(1元)、国际扫盲年(1元)、电影城(1元)。从今天起,不连单张为一套的【不把一张就是一套的计算在内】,已有30套。单张是一套的已有【“31套”划掉】32套。小型张有2张。注意,以下统计只包括邮本和三只硬皮册:共有261张邮票,一【“种”划掉】张副票,【138划掉】144张特种邮票,【32划掉】33张普通邮票,72张纪念邮票,7张外国邮票,2张小型张,2张纪念张,15张运动会、奥运会,14张人物票。
今晚无星。
中午放学时,老林老骂我。【“我”划掉】出到一门时,我想用脚踢他的车,却被他的车夹中。我要他赔5元。
【根据另一本所写的:纪念张应该不属于邮品。运动会、人物票都可以归属到特种邮票或纪念邮票中。
日记者记得,老林跟着他们放学,一开始主要是为了躲避混混,找安全感。最初某次,老林把邮本带回学校,可能有炫耀原因,反正被混混注意到了。老林后来说那些人想要他的邮票。】
****
10月25日星期日晴
我想买套白求恩或少林寺。
今天又做了另一个邮票目录部
今晚只得颗亮星,且很暗。
****
10月26日星期一晴
体育课扯破老林的校徽。
下午放学没见有那集邮佬。
今晚又是只得颗亮星,但并不弱。
到现在为止,买邮票(除邮卡)用了【“168.9元”划掉】183.1元。
【“今”划掉】翡翠台有“西游记二”。
【根据另一本所写的:校徽其实指的是学生证。小小的长方形硬纸,姓名班别,照片,钢印。硬纸放在塑料袋里。袋子上面开口,而且向上突出一部分,这部分最终连接着一个金属夹子。连接的部分是最容易断的。
邻居谢韵就很喜欢《西游记二》,所以总会来日记者家看电视。她喜欢里面的主角陈豪民。播出时间是晚上7:40左右。
】
****
10月27日星期二晴
傍晚6点半时,天还有些暗【竹字头划掉】蓝,但亮星已非常亮。
那集邮佬又【“在”写一半划掉】不在。集邮店又不开门。
****
10月28日星期三晴
从今天开始,5点至5点5要晚读。
用4本《地狱老师》换了坤哥的少【补充“年”】年百科全书(科学·技术)。
老师要我和聂于鹏背熟27课的对话,以便在明【补充“天”】天下午公开课上act。
萝拔那套不是衡山,是恒山。
【根据另一本所写的:日记者这时的同桌是曾经的小学同学聂于鹏,聪明仔一个(所以记忆力完全没问题),但不爱学习。英语教科书一课一课,总有一些小剧情对话。卢老师那时上课的模式,教了一下,然后让大家自己在下面熟读——书要多读,以培养语感。之后就极可能是找一对同桌站起来,扮演一下小剧情,那对话自然是书中的(类似背诵,不能看书)。也不知是哪一次开始,卢老师发现日记者和聂于鹏表演得还不错,因为两人说对话时较其他的更流利。所以在那之后,他们两人总被喊起来进行对话。每当老师即将喊人起来表演时,同学们都默认是这两人了。
那次公开课,两人也没搞砸,至少是正常水平,听说来听课的老师都觉得不错,反响挺好。卢老师作为班主任兼英语老师自然高兴。这节课,两人不是站在座位,而是走到讲台那里进行表演。平时大多数是站在座位表演的。】